最近汽车市场确实挺热闹,特别是别克在9月15日发布的新车ELECTRA L7,可以说是在很多人心里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
原因很简单,官方宣称这款车的综合续航里程能超过1400公里。
这个数字一出来,相信不少正在关注新能源车的朋友都会眼前一亮,毕竟在现在这个油价居高不下的时代,续航长、油耗低就意味着能实实在在地省下不少真金白银。
但与此同时,疑问也随之而来:这个数据到底有没有水分?
这套增程动力系统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品牌,别克这次拿出的产品,究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突破,还是仅仅为了迎合市场而做的宣传噱头?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的外观设计。
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一辆车好不好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家愿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它。
别克L7在这一点上显然是做足了功课,它几乎是完整地借鉴了之前广受好评的ELECTRA-L概念车的设计理念。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前脸,采用了非常前卫的分体式大灯设计,日间行车灯的造型十分锐利,官方称之为“星空展翼”设计,在夜晚点亮后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完全颠覆了过去大家对别克品牌那种沉稳、商务的刻板印象,转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车身侧面的线条处理得非常流畅和简洁,一条笔直的腰线从车头延伸至车尾,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显得车身格外修长。
车身尺寸方面,它的长宽高分别达到了5032毫米、1952毫米和1500毫米,轴距更是达到了3000毫米,这样的数据确保了它拥有一个非常宽敞的内部乘坐空间,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乘客都能获得舒适的体验。
车尾的设计同样可圈可点,贯穿式的尾灯做得非常纤薄,紧贴车尾轮廓,下方还集成了一条蓝色的智能驾驶指示灯,进一步强化了整车的科技属性。
可以说,在外观层面,别克L7成功地让自己变得更年轻、更时尚,也更符合当下主流的审美趋势。
进入车内,这种科技感和豪华感的营造更加明显。
别克将这套内饰设计命名为“纯净浮岛”,主打的就是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
中控台最核心的部分是一块15.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屏幕的显示效果和操作流畅度都属于上乘水平,并且支持左右分屏功能,驾驶员在看导航的同时,副驾驶可以操作娱乐系统,互不干扰,实用性很强。
驾驶员前方则是一块10.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信息显示清晰直观。
不过,车内最大的亮点,还要数那个官方宣称达到50英寸的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
这个功能可以将导航信息、车速、辅助驾驶状态等关键信息,以虚拟图像的形式投射到驾驶员前方的实际道路上,极大地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让驾驶员的视线可以始终保持在前方。
在舒适性配置上,别克L7也下了一番功夫,特别是为副驾驶位配备了同级别车型中非常罕见的双120度零重力座椅,座椅材质采用了高档的Nappa真皮,乘坐体验非常出色。
这些配置的堆砌,足以看出别克希望在智能化和舒适化方面,追赶甚至超越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新势力品牌。
当然,对于一款新能源车,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它的动力系统,也就是那套宣称能跑1400多公里的增程系统。
我们需要弄清楚,别克的这套系统并非简单的“发电机+电动机”组合。
它的核心由三部分构成:一块大容量电池、一台高效的增程器(发动机)以及一台主驱动电机。
首先,它搭载了一块来自通用奥特能平台的40.2千瓦时大容量电池。
这个电池容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一些小型纯电动汽车,它能为别克L7提供长达302公里的CL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
这意味着,如果你的日常通勤距离在三四十公里左右,那么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台纯电动车来使用,充一次电足够开上一周,期间完全不需要启动发动机,从而享受到纯电车带来的低成本和静谧平顺的驾驶感受。
其次,当电池电量不足时,一台1.5T的四缸发动机便会启动,它的主要工作是作为增程器来发电,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保证车辆继续行驶。
这台发动机本身的热效率很高,发电效率也经过了优化。
而这套系统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在高速巡航等特定工况下,发动机会绕过发电环节,通过离合器直接驱动车轮。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能量在“机械能-电能-机械能”转换过程中的损失,从而在高速行驶时获得比传统增程模式更低的油耗。
简单来说,别克的这套系统可以智能地在纯电、串联增程、发动机直驱等多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始终让车辆处在最高效的运行状态。
因此,官方所说的1400多公里综合续航,是基于302公里的纯电续航和满油箱状态下增程行驶的续航里程相加得出的理论值。
而那个百公里0.5升的综合油耗,也是在电池有电的理想工况下计算出来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具参考价值的其实是它的馈电油耗,也就是电池完全没电后,车辆的实际油耗表现,这一点还有待后续更多实际测试的验证。
综合来看,别克ELECTRA L7这款车,可以说是别克品牌在新能源时代下,针对中国市场用户需求进行深度思考后拿出的一份答卷。
它试图通过大电池长纯电续航来满足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又通过一套高效智能的增程系统来彻底解决用户的长途里程焦虑。
它在设计、内饰、智能化配置等方面也紧跟潮流,展现出了一个传统车企积极转型的决心。
这款车的目标用户画像非常清晰,就是那些既想体验电动车的驾驶质感和低使用成本,又不愿意被充电桩束缚,希望保留燃油车随时出发的便利性的消费者。
它的出现,无疑为这个价位的市场增添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选项,也让人们看到,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传统汽车巨头一旦认真起来,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对造车的理解,依然能够爆发出强大的能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