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自曝,尚界H5亏本卖,真相到底如何?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都懂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开门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

不管是街边卖早点的,还是开大公司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利润。

可就在前不久,华为的余承东,就是大家常说的那个“余大嘴”,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说法,他说他们深度参与的问界新M7这款车,基本上是“亏本在卖”。

这话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

余承东自曝,尚界H5亏本卖,真相到底如何?-有驾

一台二十多万的车,配置那么高,卖得还那么火,怎么可能亏钱呢?

这不是商业常识的反面吗?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像拉家常一样,把这件事从头到尾好好捋一捋,看看华为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一台车到底贵在哪里。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汽车不就是一堆钢材、玻璃、塑料和一些发动机零件组装起来的嘛。

但现在的智能电动车,跟以前的燃油车已经完全是两个概念了。

它更像是一个装了四个轮子的大号智能手机。

咱们就拿问界新M7来当个例子,看看它的成本到底高在哪儿。

最值钱、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华为那一整套号称行业顶尖的智能驾驶系统。

这可不是简单装个倒车影像那么回事。

它的车顶上有一个非常显眼的激光雷达,这东西就相当于给汽车装了一双能够看清三维世界的“火眼金睛”,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能精准地感知周围的环境。

在早几年,单单这一个零件的成本就要好几万块钱。

余承东自曝,尚界H5亏本卖,真相到底如何?-有驾

除了激光雷达,车身上还布满了各种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它们就像是汽车的眼睛和耳朵,全方位地收集路况信息。

光有这些“五官”还不行,还得有一个足够聪明的“大脑”来处理这些信息,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操作。

这个“大脑”就是华为自家的强大计算平台和复杂的软件算法。

为了开发这套系统,华为投入了成千上万的顶尖工程师,研发费用是以百亿为单位计算的。

现在,华为把这套原本可能只会出现在四五十万甚至更贵豪车上的顶级配置,直接用在了一台二十多万起步的家用车上。

这就好比你花钱去吃了一碗兰州拉面,结果店家不仅给你加了双份的牛肉,还送了你一整只烤全羊,你说店家能不亏本吗?

这笔账,其实稍微算一下就能明白,成本压力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除了智能驾驶,车里的鸿蒙智能座舱也是一大笔开销。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一块大屏幕吗?

其实不然。

这套系统的流畅度和智能化体验,背后是强大的硬件芯片在支持,更是整个鸿蒙生态软件开发的巨大投入。

它能让你的手机、平板和车无缝连接,体验非常顺滑。

这种看不见的软件研发成本,同样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余承东自曝,尚界H5亏本卖,真相到底如何?-有驾

再加上,为了让问界新M7更有竞争力,华为和赛力斯还花了五个亿对车身结构、底盘、用料等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用了更多高强度的钢材来保证安全性。

这些实打实的投入,每一项都会累加到单车的成本里。

所以,当这些高昂的成本堆积起来,再对比它二十多万的售价,余承东说“亏本卖”,其实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营销口号,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大实话。

那么,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来了:既然明知道亏本,华为为什么还要这么干?

难道真是钱多得没处花,就为了和大家交个朋友?

当然不是。

这背后,其实是一盘深思熟虑的战略大棋,展现了一家科技公司和传统汽车厂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这是为了用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

咱们看看现在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在二十到三十万这个价位,竞争有多激烈。

国内的理想、小鹏,国外的特斯拉,还有一大批传统车企转型的品牌,大家都在这里拼得你死我活。

华为作为一个后来者,如果按部就班地慢慢来,可能等不到出头之日,市场早就被瓜分干净了。

所以,他们必须采取一种非常规的打法。

余承东自曝,尚界H5亏本卖,真相到底如何?-有驾

问界新M7就是他们投向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用远超同价位对手的产品力,配上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价格,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最多的消费者,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先不考虑眼前的盈利,首要任务是把销量冲上去,把品牌打响,让大家都知道“华为智驾”有多牛。

这是一种典型的“战略性亏损”,用前期的投入和亏损,来换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其次,这是为了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

任何高科技产品,在诞生初期,研发成本都高得吓人。

比如我们用的智能手机,第一代产品的研发投入是天文数字,但随着技术成熟,产量越来越大,供应链越来越完善,平摊到每一部手机上的成本就会急剧下降。

汽车也是同样的道理。

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研发花了上百亿,如果一年只卖一万台车,那每台车分摊的成本就是一百万,这生意肯定没法做。

但如果一年能卖出三十万台、五十万台呢?

那分摊到每台车上的研发成本就会变得很小。

所以,前期用低价策略亏本卖车,就是为了快速拉升销量。

只要路上跑的问界汽车足够多,华为去跟供应链厂商采购零部件的时候,腰杆就硬,议价能力就强,采购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生产线也是一样,产量越大,单位生产成本就越低。

余承东自曝,尚界H5亏本卖,真相到底如何?-有驾

等销量达到一个临界点,成本降下来了,盈利的拐点自然就到来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华为的目光并不仅仅是在卖车硬件上。

他们反复强调自己不直接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华为真正的目标,是成为未来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卓”或者“苹果”。

汽车本身,只是一个硬件载体,一个入口。

当未来有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的汽车都搭载了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座舱时,一个庞大的生态网络就形成了。

到那个时候,华为的盈利模式就会变得非常多样化。

比如说,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可以像手机APP一样,按月或者按年收取订阅费;车里的应用商店可以和开发者分成;还有各种数据服务、内容服务等等。

这些软件和服务的利润率,远比卖硬件要高得多。

所以,现在卖车亏一点钱,可以看作是为了获取未来生态用户的“投资”。

先把用户圈进来,让他们习惯华为的生态体验,未来的钱,有的是地方可以赚。

事实也证明,华为的这套打法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问界新M7一上市,订单就如同雪片般飞来,短短几个月就突破了十万台大关,创造了行业里的一个销售奇迹,甚至一度让工厂加班加点都生产不过来。

这一仗,不仅彻底盘活了问界这个品牌,也让整个汽车行业都见识到了华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号召力。

所以,我们回过头再看余承东那句“亏本卖”,就能理解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魄力了。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行为,它更代表了中国顶尖科技企业在面对全球产业变革时,所展现出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敢于用今天的投入去赌一个更大的明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