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爆单后,特斯拉涨价了,“双神时代”开启?

小米爆单后,特斯拉涨价了,“双神时代”开启?-有驾

编辑|郭文静

出品|滴星视界

小米把特斯拉拉下“神坛”不可怕,可怕的是两座“神坛”。

小米YU7爆单带给市场的震撼还未消散,本来被认为应该“最受伤”的特斯拉,非但没有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优惠抢单,居然还“逆势涨价”了。

7月1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车型迎来升级,因为改变了电池配方,所以该车的CLTC续航里程从713公里提升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从4.4秒提升至3.8秒,价格从原本的27.55万上涨1万元至28.55万元。

小米爆单后,特斯拉涨价了,“双神时代”开启?-有驾

特斯拉Model Y价格不变。

事出反常必有妖,特斯拉此举被网友认为一定存在什么“阴谋”,要么是“涨价逼单”的老套路,要么就是借此表达不惧小米竞争的态度,总之网友并不认为特斯拉能挡住小米的进攻。

然而,小米带给特斯拉的影响,或许没有很多人以为的那么大。

特斯拉销量依然坚挺

小米从不避讳与特斯拉的对比,而且其两款新车定位确实与特斯拉两款主销车型“针锋相对”,但在小米SU7上市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特斯拉的销量其实还是称得上坚挺的。

数据显示,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售新车65.7万辆,同比增长8.8%;其中,Model 3累计销售17.68万辆,同比增长20%,Model Y累计销售约48万辆,同比增长约5%.

小米爆单后,特斯拉涨价了,“双神时代”开启?-有驾

小米SU7于2024年3月底上市,6月交付量首次过万,随后交付量随产能释放一路攀升,至10月突破2万辆大关,到2024年最后一个月已经突破了2.5万辆。最终小米SU7 2024年全年累计交付13.5万辆。

从这组数据对比能发现,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并没有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反而是两车并行向上的势头

小米爆单后,特斯拉涨价了,“双神时代”开启?-有驾

进入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整体销量出现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1-5月特斯拉零售量约20.19万辆,同比下滑7.8%;可Model 3的销量增势不跌反涨,1-5月终端累计销量7.56万辆,同比增长42.64%;Model Y终端累计销量12.79万辆,同比下滑33.15%。

虽然特斯拉整体销量出现下滑,但下滑幅度并不大,而Model 3的销量走势则再度打破了被小米SU7“按着打”的刻板印象。

小米爆单后,特斯拉涨价了,“双神时代”开启?-有驾

至于Model Y的下滑,如果硬要说是因为小米YU7即将上市消费者持币观望,也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但说服力不足,而且小米YU7上市后的相关调研数据似乎也不支持这个说法。

车fans的小米YU7 72小时新车上市一线快报显示,小米YU7的对比车型在不同地区对比率有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基本没有对比,看车时会提及其他品牌(集中在特斯拉、蔚来),但并没有形成实际对比;三四线客户极小比例对比市场主销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Y、极氪、问界,基本无战败。

小米爆单后,特斯拉涨价了,“双神时代”开启?-有驾

按照他们的综合数据,小米YU7的第一对比车型的确是特斯拉Model Y,但对比率仅有10%。

小米爆单了,特斯拉的订单也没少太多,那只能说明一件事——纯电动车市场崛起了“两座神坛”。这对除了他俩之外的所有其他有竞争关系的品牌,都不是个好消息。

小米到底抢了谁的订单?

这个问题或许很难有个确定的答案,小米汽车的爆单或许无差别攻击了很多与之有竞争关系的对手,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米汽车的订单更有可能来自并未被对手挖掘出来的“潜在”消费者

比如女性用户,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小米SU7的女性用户占比41.27%;按照车fans的调研数据,小米YU7的女性用户占比在45%左右,很多女性是主动希望购车,在现场就下定选配,越往一二线城市女性决策比例越高。

小米爆单后,特斯拉涨价了,“双神时代”开启?-有驾

这些被其他品牌忽视的女性用户,成了小米汽车爆单的关键力量。

实际上,中国汽车市场早就注意到了“她经济”,《中国女性汽车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女性用户已快速成为中国车市的新黑马,近六七年,女性车市持续扩大,女性驾驶员的增速是男性的两倍。

因此,不少车企早早就开始尝试女性营销,但凡是打着“为女性造车”旗号的全部都是浮于表面的,作为一个女性消费者,笔者常常都觉得这些企业已经自嗨到了令人无语的程度。

小米爆单后,特斯拉涨价了,“双神时代”开启?-有驾

小米并没有打出为女性造车的旗号,但在产品设计之初肯定是充分考虑了女性消费者需求的,这一点从被很多人嘲笑调侃的“防晒”上就能看出来,其他车企觉得小米“没话找话”、“自造亮点”,可小米却毫不在乎,只是一味爆单

回过头来说,这些女性消费者其实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女性用车”专属细分市场,她们可能广泛分布在20-30万元售价区间的各个细分市场里,此前要么购车意愿不强烈,要么在分散的考虑着这个价位区间里的各种车型,只不过因为过于分散,并没有被意识到她们其实是一股足以支撑起一个企业爆单的力量。

小米的出现将这股力量聚集到了一起,而其成效堪称立竿见影。

除此之外,庞大的米粉群体当然也是小米爆单的原因,只不过这更是其他车企难以比拟的。

写在最后

不要低估特斯拉,也不要错估小米,仅以当前的数据来看,这不是一场“抓对厮杀”,更像是一个“双神时代”,挺令人绝望的,但其他车企必须得先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成长为“弑神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