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几天在路上遇见一个朋友,刚买了辆新能源紧凑型大皮卡,问我:你觉得这个市场还能长多久?我说,你看看特斯拉、比亚迪几年就把份额抢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旗鼓相当的战场。然后他笑笑,也没多说。
新能源市场的版图正在快速变换。这都2025年了,电动车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儿,但真要说比拼,还得看细节。
今天刚翻了下奔驰的消息,听说他们新出一款纯电CLA,续航能达到866公里(估算/样本有限,没细想过这个数字从哪来,但直观感觉挺吓人),支持800V快充,充10分钟补能370公里。这个续航,咱们普通家庭差不多能用个几天再充,尤其是有钱人,马上就被撩得欢。对比特斯拉Model 3,续航略少点(估算/感觉差不多,数据来源有限),但那车典型的参考车型。有个关键点:我猜这续航能做到如此高,可能和用料、平台搭载的技术有关。
我就想问了:这续航是不是有些假象?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这不得靠电池容量堆出来,还是说他们另搭了什么技术(可能是大容量电池包,或者某些特殊优化?)?也别太拆解,毕竟市场就是拼续航、拼快充。自己想象一下,车子左右摇晃,电池沉甸甸的,还能轻松应对城市全日程,真心觉得奇迹。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车的尺寸也挺中庸的:长宽高分别是476318361471mm,轴距2830mm。对比宝马i3或者特斯拉:其实还算大了点。这个尺寸让车内空间挺宽敞,尤其是在这个级别里不是很常见。
说到这个我还在想,为啥奔驰敢用放任自己拼续航?实际上,供应链的博弈挺激烈的。电池成本一直上不去,宝马的解决方案是用铁锂,成本低又没那么漂亮;而特斯拉的刀法则是大容量电池与可靠工艺平衡。他们都在找杀手锏。奔驰倒是用上了国产化电池(看来成本也得控制得比较死),而且支持快充,似乎也是想搏出点市场份额。
但我在想:用国产电池,能不能解决质量的稳定性?这个问题我一直犹豫。毕竟,我见过很多车主吐槽电池受损快的,或者续航缩水。这才让我想到,其实我们国内的供应链,虽然成本低到怕,但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不是还得再磨一磨?(这段先按下不表)
两挡变速箱这个设计,算是个亮点吗?很显然,奔驰这次是想打破纯电在只剩一句单速的标签。你试想,普通人会关心档位切换顺畅不顺滑吗?可能会因为多挡感觉更像是在过去燃油车惯里。
我还能想到一件事:奔驰把底盘调校交给AMG,意味着操控和行驶动态会很好。底盘调得底子挺扎实的,就像拉了一手劲一样。售价,如果能控制在19.88万——估算/觉得这个价位,小订大锭——我猜这个价格点,会引发一场。
但关系到成本,我一直在算一件事:这个车的百公里成本大概在多少?假设快充补能370公里,电池容量大概会在百余kWh(估算/不确定,依赖电池技术发展),那么电费成本(看北京市区电价,大概0.6元/度)——其实不开空调、不开暖气的话,可能在6块钱左右。这样一算,百公里电费控得还不错。可如果售价一高,用户心理就会变化。
说到智能驾驶,Momenta的国产系统支持城市和高速领航,自动泊车,水平其实不差。国内其实这个水平已经有人都能接受了。你想过没有?即使驾驶辅助成熟了,最终还是靠人控。真要遇上突发状况,多少人会敢放手?我感到有点担心。
我还想到,奔驰的这个纯电CLA,是国产的首款纯电车型,未来还可能推出燃油版本。这个策略倒挺保守,但也挺聪明:用一套平台多线作战,减低风险。(这段先暂时搁置)我觉得从市场预期看,很多人还是看不上未来可能出油的车型。他们会觉得:等你出的燃油?是不是市场太冒险了点?
我试着把这把火点燃:现在的市场除了比亚迪、特斯拉,小米的车型,也就剩个空摆设了。怎么说呢,除了赚受众的新鲜感,那么多其他品牌其实还在用老路子。奔驰直接破釜沉舟,推纯电,估算/认为是要赌命了,但这个赌赢的概率,难说。
这么一想,奔驰的电动战略是不是被救命稻草绑架了?毕竟,要是在SUV、MPV和豪华车型都没追上对手,纯电反而变成了救火的装备。
你觉得,新的纯电CLA会不会真能击败特斯拉Model 3?我觉得,要是续航能真到864公里,价格够入手,配置也够配置,人们就会琢磨:买奔驰,还是买特斯拉。毕竟,品牌效应倒是个看点。
说到这个我突然卡壳了,觉得其实续航再怎么吹牛,还得看实际体验。毕竟,电池的能量密度、散热系统、软件调校……都决定了续航的真假。这段先不深挖,可能有人觉得我太在意数据了。
你们会考虑这个车的内饰吗?我觉得,里面的中控屏、语音交互,好像又回到了个科技感爆棚的年代。毕竟,用户惯了安卓、苹果生态,要是真的体验流畅,估算/感觉它可能会多吸引一些年轻客户吧。
这车的悬架虽说普通,但底盘由AMG调校,我猜它开起来一定挺有弹性。说实在话,如果售价只是干到20万以内,配合它的配置,真心会成为很多人的第一台纯电车选择。可惜,这个价格是不是太乐观了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真没想到,国产化的电池、平台、软件,竟然能拼到这地步。也许,未来的汽车市场,不是拼品牌,而是拼技术+成本。我突然觉得这可能才是真相。
我还在想:你们觉得,新一代纯电CLA,会不会成为行业中的黑马?它的外观又那么漂亮,续航又那么大,配置又很全能。但最终,能不能打动消费者心,还得看用户到底看重什么。
这车的细节,有没有哪一点,是我漏掉了?比如座椅材质、空调系统、车身用料?有时候,正是那些细节决定了用户留不留。
我们都在期待一个理想车型,但还能不能出现,谁也不知道。也许,就像一双盯着前方的眼睛,只有在路上行走才能慢慢看清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