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汽车圈里有个消息挺引人关注的,主角是北京越野。
说到这个品牌,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BJ212那样的经典车型,或者是路上偶尔能见到的方方正正的BJ80。
不过,这几年北京越野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特别是BJ80这款车,根据一些公开的销售数据显示,就在不久前的一个月份里,全国仅仅卖出去了一辆。
这个数字确实有些尴尬,也让很多人为这个老牌越野车制造商捏了一把汗,觉得它是不是快要跟不上时代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北京越野却出人意料地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概念车,名为BJ81,还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外号——“陆地大驱”。
这款车的亮相,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立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那么,北京越野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推出这么一款风格极其强烈的概念车,究竟是想做什么?
是想靠它来扭转乾坤,还是另有打算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台BJ81到底长什么样,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眼球。
简单来说,它完全不像我们平时在城市里看到的那些家用SUV。
官方给它的定位是“战术方盒子”,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
它的设计基础虽然是现款的BJ80,但整个外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全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浓厚的军事气息。
车头部分,原来的保险杠被换成了更加粗壮厚实的金属材质,看起来就非常抗撞。
进气格栅上加装了黑色的金属护网,车头正中间还集成了一个电动绞盘,这可不是样子货,在野外救援或者车辆自救时,这可是能派上大用场的关键装备。
车顶上方还加装了一排高亮度的射灯,保证在漆黑的野外也能有足够的光照。
车门的设计也很有特点,增加了类似军用车辆上的钢管结构,不仅视觉上更硬朗,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发动机舱盖和整个车顶都被设计成了可以放东西的置物平台,这对于长途穿越来说非常实用,你可以把备用油箱、行李、脱困板这些装备都固定在上面,大大增加了车辆的装载能力。
除了外观上的硬核,BJ81在功能性配置上也下足了功夫,很多设计都是为了应对极限的越野环境。
比如,它配备了一种叫做“干式座椅”的特殊座椅。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你开车涉水,车厢内部难免会进水,普通的座椅湿了以后很难干,坐着非常不舒服。
而这种干式座椅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和设计,能够让水分快速排走和蒸发,即便刚从水里开出来,座椅也能很快恢复干爽。
说到涉水,这台车还装配了高位涉水喉,就是从发动机一侧延伸到车顶的那根黑色管子。
它的作用是抬高发动机的进气口,防止在深水中行驶时水被吸入发动机导致熄火损坏。
有了这个装备,BJ81的涉水深度据说可以达到1.3米,这个高度已经超过了很多成年人的胸口,足以应对绝大多数的涉水路况。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台概念车还创新性地集成了一个车载无人机平台。
试想一下,当你在野外遇到复杂地形,不确定前方的道路是否能通过时,可以直接从车上放飞无人机去进行空中侦察,把前方的路况看得一清二楚。
这不仅大大提升了越野的安全性,也增添了非常多的探索乐趣,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前卫且实用的配置。
车尾部分的设计同样延续了整车的硬派风格。
它采用了侧开式的尾门,上面挂着一个全尺寸的备胎,这是硬派越野车的标志性设计之一。
尾灯是竖向排列的,外面还加装了金属保护罩,有效防止在复杂路况下被树枝或石块撞坏。
车尾下方还配备了非常结实的拖车钩,无论是拖挂房车还是救援其他车辆,都能派上用场。
为了方便驾乘人员上下这台高大的越野车,设计师还在车身侧面和轮眉上方都设置了固定的踏板,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它作为一台专业越野工具车的定位。
脚下部分,BJ81没有选择那些看起来很炫酷的亮面铝合金轮圈,而是用了更朴实、更耐用的17英寸钢制轮圈。
这种轮圈的好处在于,在野外万一受到强烈撞击发生了变形,用锤子简单敲打修复一下还能继续使用,而铝合金轮圈可能就直接断裂了。
轮胎则匹配了专业的建大品牌越野轮胎,胎壁厚实,花纹粗大,一看就是为了在泥地、沙地、岩石路面提供强大抓地力的。
关于这台车的动力和底盘,虽然官方还没有公布最终的详细参数,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基础平台BJ80来进行合理的推测。
现款的BJ80提供了2.3T涡轮增压和3.0T V6涡轮增压两款汽油发动机,动力表现对于一台硬派越野车来说是完全足够的。
预计BJ81也会沿用这套成熟的动力总成。
当然,对于一台真正的越野车来说,底盘结构比发动机更重要。
BJ81毫无疑问会继续采用非承载式车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带大梁”的结构,这种设计的车身和底盘是分开的,就像把一个坚固的梯子作为骨架,再把车壳放上去,好处就是非常结实,抗颠簸和扭曲的能力特别强,能承受高强度的越野冲击。
同时,像分时四驱系统、后桥差速锁、低速四驱模式这些硬派越野的核心配置,也应该会在这台车上得到保留,这些装备是保证它能够在极端路况下脱困和通过的根本。
那么,北京越野为什么要造这么一台看起来有些“不合时宜”的车呢?
他们自己也说得很明白,这台车主要就是面向那些军迷爱好者和资深的越野玩家。
这个群体的需求非常特殊,他们不追求车辆的舒适性、豪华感或者智能化的功能,他们更看重的是车辆的机械素质、可靠性、改装潜力和那种独特的军事风格。
为了更好地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北京越野还提出了一个叫“BIP”的生产合作模式,翻译过来就是“与公众共同制造”。
简单说,就是厂家不再闭门造车,而是邀请真正的目标用户参与到车辆的设计、开发和完善过程中来,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提意见,最终打造出一款真正符合大家心意的产品。
这种做法在当下的汽车行业里还是比较新颖的,它能让产品更精准地切中用户的痛点,也能在早期就建立起用户和品牌之间的情感联系。
从更广阔的市场环境来看,BJ81的出现,可以说是北京越野在当前汽车市场全面转向电动化、城市化浪潮中的一次个性化尝试。
当大多数品牌都在努力把SUV造得越来越像舒适的轿车,都在比拼谁的屏幕更大、谁的自动驾驶更先进的时候,北京越野却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一款坚持传统燃油动力,并且把越野性能推向极致的车型。
这种坚持在今天的市场中显得非常独特,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然,BJ81目前还只是一款概念车,它身上那些极具吸引力的设计和配置,最终有多少能够保留到量产车上,以及未来量产后的市场定价会是多少,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但无论如何,它的亮相已经成功地为北京越野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向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品牌在硬派越野这个细分领域里,同样有能力做出有深度、有特色的产品。
这台“陆地大驱”未来的路会怎么走,能否帮助北京越野走出困境,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