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唐旭霞、余珊)
汽车玻璃承载车身美学理念,天幕化后可升级空间变大
回顾我们 2020 年 7 月 10 日发布的《量变与质变,汽车玻璃添灵魂》深度报告及后续 12 月发布的《岚图 FREE 重磅发布,智能调光玻璃普及加速》等系列点评,我们创造性提出传统天窗带来的高温、高辐射、无遮蔽性从技术上获得可解决方案(隔热解决温度问题、镀膜解决紫外线问题,智能调光解决私密性问题)后,有望加速量产,同时提出智能调光、玻璃天线等为人车交互类产品概念。本篇行业深度报告进一步定量分析天幕后续发展变化空间,梳理天幕进一步升级几种方向、分析不同技术路线差异、并对行业核心玩家展开阐述。
核心结论
1) 汽车天幕 2030 年渗透率有望至 37%水平提升,市场空间340 亿元。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24 年国内天幕渗透率已达 18%。考虑全景天幕超大玻璃车顶具备明确的美学提升效应、适配新能源车增厚车内空间需求、同时相对全景天窗存在较大降本优势,在镀膜、调光、遮阳帘等解决当前天幕暴晒痛点推动下,我们预计 2030 年国内天幕渗透率预计到 37%,市场空间340 亿元。2) 汽车天幕后续针对隔热、隐私、交互三维度演进。1)隔热层面,存在遮阳帘天幕及镀膜天幕两重路径,当前处于 1-N 阶段;2)隐私层面,调光天幕解决隐私暴露痛点,PDLC 及 EC 方案加速上车,当前处于0-1 阶段;3)交互层面,星空顶天幕、显示屏天幕增加交互场景,进一步打开交互空间。3) 福耀玻璃赢家通吃,产业链公司共振迭代。福耀占据全球汽车玻璃36%+市场,稳居龙头,汽车玻璃产品全域技术覆盖,兼容各家方案,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有望实现赢家通吃;同时在细分赛道存在调光膜的海优新材、遮阳帘的毓恬冠佳、玻璃附件的科力装备等产业链公司共振迭代,跟随市场快速崛起。
车向第三生活空间持续进化,美学件、交互件产品显著受益。整车向智能化、个性化持续升级,人车交互紧密。当前,随着国内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差异化需求加剧,车企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创新化打造中高端车型产品力,美学外观提升需求迫切,具备高渗透率的存量产品升级更多发生于具备消费属性的可交互产品。典型如车灯向 DLP 大灯升级、玻璃向镀膜/调光/显示升级等。
玻璃具备天然智能化交互升级优势,空间及美学需求推动汽车玻璃单车价值提升。汽车玻璃是汽车外形向流线型、球面型发展的重要配件,占据车身表面积三分之一,围绕乘员四周,同时提供声、光、电等结合展示优良介质,是整车演进关键产品。当前美学需求及车内空间需求共同推动天幕及智能天幕等产品上车,单车玻璃用量以每年 2%速度持续增长,单车玻璃价值加速提升。
1)空间需求:天幕显著提升车内空间。全景天窗或全景天幕将头顶自然光引入车厢内,消除传统车顶带来的视觉压抑感,驾乘人视线向上延伸,模糊车内外界限,车内空间开阔感得到显著增强。这一设计最早应用于中高端车型提升产品格调,新能源车型将电池置于车身底部进而挤压车内高度,天幕/天窗等从上方谋求空间成为车企首选,同时根据建约车评研究,全景天窗+天窗遮阳帘方案存在较多电机、导轨等机械结构件,占据 5-10cm 车内空间,则将全景天幕取消传统机械结构保留上方自然光线引入,保障车内高度不受挤压,有效提升驾乘人员体验。
2)美学需求:天幕显著提升车身美学效果,优化流畅外观。全景天幕相对全景天窗进一步减少机械结构,一体化超大玻璃覆盖车顶消除视觉割裂感,同时平滑玻璃曲面与车身线条自然融合,强化整车外观流畅感和科技感,进一步配合氛围灯等产品,完善整车简洁、科技设计语言,有效提升整车美学效果。
天幕爆发始于 2020 年爆款车型上市。全景天幕产品优势突出,福耀等汽车玻璃供应商也较早完成产品储备,我们复盘天幕的应用加速落地始于2020 年特斯拉配备全景天幕的爆款车型 Model3、ModelY 本土化量产。全玻璃车顶概念关注度提升,鲶鱼效应促使本土车企加速产品配套落地,当前蔚来、小鹏、小米、理想、比亚迪、大众等诸多车企均推出标配全景天幕车型。
分价格带数据,10 万以上价格带车型均在增配全景天幕,自主品牌趋势明显。根据佐思汽车数据,2024 年国内天幕渗透率已达 18%,10 万以上价格带车型全景天幕配置率均显著提升。至 25 年中,25-30 万元价格带全景天幕配置率接近60%位置。自主品牌全价格带天幕配置率均高于行业整体,在问界M9 等爆款车型带动下,50 万元以上自主品牌天幕配置率接近 100%。
分能源类型数据,纯电、增程车型全景天幕配置率均持续提升。根据佐思汽车数据,增程车型全景天幕配置率接近 90%,核心受益于理想、问界对全景天幕配置偏好;纯电车型全景天幕配置率也提升至 45%左右,零跑、蔚来、北汽等车企加速配置上车,我们认为车企“标配化”策略与消费者认知升级共振,全景天窗渗透率快速提升。
车企积极推进天幕上车,存在隔热、隔紫外线、隐私保护等痛点亟待解决。全景天窗具备高端属性,具备有效增强车内空间感功效,解决新能源车占用车底空间问题,同时全景天幕又减去机械结构带来显著降本(根据毓恬冠佳招股书,导轨、电机、机械组合计占据天窗成本 30%以上),车企加速推进产品上车。当然产品目前仍面临隔热、隔紫外线、隐私保护等痛点问题,存在较多用户后装遮阳帘等产品,牺牲车顶空间及车顶设计弧度。
隔热、调光天幕有望成为下一款爆品,带动汽车玻璃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考虑当前国内全景天窗渗透率已达 49%,全景天幕渗透已达18%,产品逐步向标配渗透,车企差异化竞争需求迫使行业进一步迭代。隔热天幕增加镀膜,可阻隔85%的红外线,有效降低车内温度 7-8°C,单车价值从传统天幕800~1000 元升级至1500元水平;调光天幕通过增加 PDLC/EC 等调光膜片带来天幕变白/变黑等效果,降温12°C 同时增强车内隐私保护,单车价值进一步升级到3000~10000 元,单车玻璃价值量持续提升。
汽车玻璃可升级空间进一步扩大,显示级天幕存在个性化升级空间。玻璃是单车应用面积最大的零部件,决定整车造型、美观,也有HUD、透明显示等广阔智能化应用空间,玻璃有望承接中控仪表等成为下一个交互媒介,如HUD 应用就将仪表显示转移至前档玻璃。我们认为解决隔热、隐私等痛点外,天幕进一步向智能化升级,如集成氛围灯打造星空效果、集成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增加续航、集成显示屏打造“私人影院”效果等,个性化升级空间广阔。
我们展望汽车天幕市场空间 2030 年有望提升至 340 亿元水平。我们判断国内天幕渗透率有望快速从 2024 年 18%水平提升至 2030 年37%左右,其中镀膜在天幕内渗透率有望从当前不到 5%提升至 33%左右,EC 和 PDLC 方案为主要增长来源。伴随镀膜、调光、显示天幕等产品快速爆发,国内天幕市场有望从当前173亿元跃升至 2030 年 340 亿元水平,福耀等玻璃供应商或为最大受益玩家。
隔热天幕:解决防晒痛点,1-N 阶段
隔热天幕解决防晒痛点,当前 1-N 阶段,存在物理隔热、化学隔热两种路径。针对天幕存在暴晒场景痛点,车企提供物理遮阳帘集成与化学镀膜两种方案,增加约 500 元单价换取用户舒适驾乘体验。其中遮阳帘目前仍多为用户自主购买后装安装,近几年存在集成遮阳帘在天幕内部的集成式方案,同样可以应用于前装方案;镀膜则为车企前装,多为银离子镀膜产品。
路径一物理隔热:福耀发布一体式遮阳帘产品,低成本解决天幕直晒痛点。遮阳帘此前普遍为驾乘人员后装,产品与弧形天幕并非完全适配,平面设计进一步挤压车内空间。福耀玻璃在 2024 年发布一体式遮阳帘产品,将遮阳帘与天窗总成无缝集成为一体。该设计将天幕侧边导轨至顶盖面厚度减小至25mm 以内,天窗侧边厚度减小至 35mm 以内,配备 100%遮光材料物理实现隔绝阳光直射。产品核心增量为遮阳帘、电机,此类产品为福耀等玻璃总成供应商外采集成,增加数百元成本即可实现隔热防晒。
路径二化学隔热:主流工艺为镀膜。汽车玻璃端反应在玻璃基板表面,通过对金属材料分解成纳米级颗粒,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技术,在玻璃内表面镀9~20层厚50-300 纳米的银及金属氧化物膜,同时与 PVB 及另一片玻璃基板共同构成镀膜夹层玻璃。产品最高可阻隔 85%的红外线,有效降低车内温度7-8°C。
汽车隔热常用离线 LOW-E 膜,磁控真空溅射技术应用。镀膜玻璃可以根据生产工艺区分为离线镀膜与在线镀膜两类,在线镀膜为浮法玻璃冷却前通过喷涂/化学气相沉积镀膜(CVD)技术进行镀膜,高温处理下膜层牢固但产品种类及规模受限。离线镀膜则为浮法玻璃生产完成后,采用高纯金属银,在近真空环境(银易氧化)的电压作用下,工作气体形成等离子体将靶材溅射沉积到玻璃表面成膜。
成品的 LOW-E 膜可分为单银、双银、三银等几种方案。成品的LOW-E 膜具备至少5 层薄膜,即介质层-阻挡层-功能层-阻挡层-介质层,其中功能层为银离子层,阻挡层使用结构致密且热稳定性较高的材料,防止银离子层氧化反应;而介质层使用热稳定性强且具有化学惰性的材料,防止玻璃本体硅酸钠中的钠离子扩散迁移,增加膜层与基底结合力。双银与三银方案则增加功能银层同时增加介质层、阻挡层结构,多层 LOW-E 膜具备更强遮阳隔热效果,比如遮阳系数,普通玻璃约为 87%,单银、双银、三银玻璃分别为 55%、41% 和33%。
生产核心环节掌握在福耀等玻璃供应商手中。镀膜玻璃需要在浮法玻璃原片基础上增加多层金属或其它化合物薄膜,生产过程基础浮法玻璃基础上仍有多级真空处理、介质层、阻挡层、功能层制备,核心环节如溶液配比、金属材料分解成纳米级颗粒、喷溅及玻璃总装等工艺均掌握在福耀等玻璃供应商手中。
镀膜天幕单车价值 1500 元左右,车企增配态度积极。经车企测试,镀膜天幕能有效隔绝 98%以上紫外线和部分红外线热量,在保证车内视野开阔同时显著减少阳光直射带来的灼热感,虽镀膜天幕单价仍需1500 元左右,相对普通天幕800-1000 元区间有一定提升,考虑其隔热防晒效果优异、解决遮阳帘视野观感不佳困境,车企增配态度积极。早前产品广泛应用于20 万元以上车型,近几年下探至 10 万元的比亚迪海豹 06 车型,我们认为镀膜天幕市场空间有望快速提升。
调光天幕:解决隐私痛点,0-1 阶段
调光天幕补充解决隐私痛点,0-1 阶段。天幕取代传统小天窗/顶棚为用户提供更大视角,但存在 1)过晒,紫外线穿透;2)过热,红外线及可见光穿透;3)隐私,即上方透明可见痛点。镀膜玻璃阻隔红外线和紫外线两类不可见光,实现车内温度 7-8℃下降,但仍存在隐私暴露及可见光热量问题。调光玻璃增加电控调光膜实现玻璃变色增加隐私防护。现行主流调光膜包括PDLC、EC 与LC 三类,产品可以应用于天幕、后档、门玻璃等位置。
几种方案均为导电膜中间复合变色有机物,在外加电压电场作用下发生光学性能变化工作,核心构成为玻璃+ITO 导电膜+调光膜。常规普通天幕单车价值约为800-1000 元(浮法玻璃+PVB 胶膜+封装等工序),而PDLC 调光天幕单车价值量约为 3000-5000 元,EC 调光天幕单车价值在 6000 元以上,根据日久光电公司公告可知 ITO 调光膜单平方米价格在 100 元内,考虑福耀为首的汽车玻璃供应商在不同产品间盈利能力并无较大差异,则调光玻璃核心成本增加项为调光膜片,占据调光玻璃成本约 60%空间。
PDLC(含 PDCLC)及 EC 方案为权衡成本及调光效果的主流路线。细分调光玻璃膜,当前车端应用可分为 PDLC(含 PDCLC)、EC、SPD 及LC 四类,PDLC 工作原理为通电使得高分子内液晶微滴沿电场排列,减少光线散射,玻璃由白雾变透明,PDCLC则在增加染料,非通电态玻璃以深色取代白雾色效果;EC 工作原理为通过正反向电压实现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玻璃由亮态到暗态无级可调;LC 方案同样注入含有二向色性染料的液晶材料,电场驱动主体液晶旋转带动染料分子同步转动进而改变吸光率,但产品存在合片及成本问题。则除 EC 为化学反应外,其余均为物理变化,PDLC 及 EC 综合成本及效果为当前主流。
国内调光天幕市场空间有望快速提升。伴随 PDCLC 等高性价比方案上车、EC调光膜规模效应加速兑现,国内调光天幕已经下沉到 20 万元智己L6 车型标配,我们判断市场有望快速向 2030 年 140 亿元规模增长,产品价格持续下探,有望带动天幕渗透率共同攀升。
PDLC 方案:最早量产的物理变化方案、成本相对较低
PDLC 核心工作原理为通电状态下高分子物理变化,具备快速反应、低成本特性,调光效果与能耗相对一般。PDLC 是最早出现的调光膜方案,量产于2001年,工作原理为液晶膜中的高分子在通电时会有序排列,调光膜相应变成透明状,不通电时高分子排列紊乱,调光膜则呈现透光而不透明的外观状态。则从工作原理可知,PDLC 方案只有透光和半透光两种状态,不可连续调节透明度,隔热和抗紫外线性能一般,同时用于车端需要持续通电保持透明,能耗相对较高。但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变色速度较快。
进一步拆解 PDLC 调光膜结构,产品核心由液晶分子层与两侧透明导电层及外层硬化涂层构成,其制备核心为使液晶均匀地分散于聚合物基体当中,当前最常用方法是聚合引发相分离法,首先使低分子液晶(LC)与高分子聚合物混合形成均相溶液,然后通过缩聚(环氧树脂/LC 体系)、自由基聚合(烯类单体/LC 体系)或是紫外光直接引发高分子聚合,使得聚合物分子量不断增加,当达到临界分子尺寸时,聚合物和液晶的相容性逐渐降低,直至发生相分离,液晶形成微滴,并逐渐长大,最后液晶被固定在固化的聚合物网格中。
产品技术成熟、具备较高性价比,PDLC 方案占据较大调光市场。PDLC 调光膜为最早量产调光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广告、汽车等多领域,核心优势为快速反应与成本较低,并因产品技术成熟受奥迪、丰田等合资车企青睐。但应用于车端仍存在持续耗电增加整车待机能耗、雾度相对较高导致通电场景仍有“毛玻璃”效果、工作过程不能满足隔热要求等劣势,此前玻璃总成供应商通常叠加镀膜方案供货进一步增加成本。EC 等新调光方案出现后挤占部分PDLC 市场。近几年又伴随 PDCLC 等新细分思路进阶加速产品渗透率回升。
国内供应商加速发力。PDLC 调光膜技术最早来自于美国Polytronix 公司,具备纳米级液晶分散技术专利,占据全球高端商用建筑市场32%份额,也具备车规级产品应用;以色列 Gauzy 绑定宝马开发车端调光产品应用,日系TOPPAN和DNP则以超薄 PDLC 膜服务于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国内企业加速发力,隆昇光电具备稀缺宽温液晶调光膜技术,配套岚图车型,海优新材创新自制染料的PDCLC方案,将调光技术下沉至 20 万元级别智己车型。御光、水发兴业新材料等公司也加速入局。
PDCLC 新型方案解决不可见光问题。更进一步,2024 年6 月,海优新材联合福耀集团推出全新智能调光全景汽车天幕,即 PDCLC 调光膜方案,在传统PDLC的聚合物液晶中加入染料,紫外线隔绝率达 99%,降低紫外线等不可见光伤害同时呈现更具高级感的黑色调光膜片产品,适合更多场景的运用,并通过自制降本将黑色调光天幕下沉至 20 万元智己 L6 车型。
增加染料 PDLC 侧窗新方案。海优新材 PDCLC 方案同样应用于侧窗,解决传统侧窗EC 方案调光慢、LC 方案成本高困境。25 年 8 月,海优联合福耀为仰望U8L打造出高响应、高智能、高安全 PDCLC 调光侧窗系统,响应时间仅5 毫秒,快于眨眼40 倍。结合车载感应系统,能在外部人影靠近时迅速进入暗态,智能守护用户隐私,进一步加速侧窗调光上车进程。
EC 方案:化学变化方案,成本相对均较高
EC 方案核心工作原理为通电状态下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三代技术迭代,2017年开始大规模上车。EC 核心工作原理为通电状态下,材料内离子迁入/迁出产生可逆化学反应,实现材料的光学性质(即透射率、反射率或吸收率等)发生变化的技术,产品经历三代更迭。最早一代方案应用于波音787 舷窗,应用紫罗兰精等有机材料,产品不能大面积量产同时不能应用于弯曲曲面;第二代技术则为1989 年诞生的无机固态方案,使用磁控溅射将无机材料(如三氧化钨)在玻璃基底形成镀膜,满足大面积产品需求,但仍仅适合在平面操作,且成本高昂,直至2005 年法拉利 Superamerica 才首发 EC 调光天窗的限量车型。2017 年,光羿研发柔性固态 EC 薄膜技术,实现大面积曲面应用,且产品成本有效下降,开启车端EC 调光方案大规模应用可能。
工作原理导致 EC 方案具备低雾度、低能耗、高隔热特性,调光速度与成本相对一般。以光羿科技最新一代 EC 调光膜为例,其工作过程为施加电压,EC层离子经由电解质层通道迁入离子存储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EC 层材料的价数减少,对不同波段光线进行吸收发生变色;或者反向电压下,离子存储层的离子回到EC层,更多光线可以穿透薄膜,通过控制离子数量达到无级调光,断电可维持当前状态。产品具备 1)雾度低,雾度低于 2%,低于 PDLC,可看到透亮的车外风景;2)隔热效果好,EC 紫外线阻隔率高达 99.9%,可阻挡红外线,隔热效果优于PDLC和 SPD;3)能耗低,PDLC 使用 12-60V 电压,且维持通透状态需要持续通电、EC使用 3V 电压工作,断电可维持调光状态;4)无级调光,相比PDLC 的透光和半透光两种状态,EC 可连续调节明暗程度。
新势力积极增配调光天幕。新能源车型天幕需求迫切,针对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及差异化需求明显的新势力车型,EC 调光天幕解决普通天幕直晒升温及车内隐私问题,同时维持调光天幕状态并无显著能耗增加,新一代柔性EC 调光膜满足车企需求,近几年产品加速上车。
光羿科技主导国内 EC 调光膜市场。行业内外资玩家gentex、Viewlnc 等多专注于后视镜或建筑领域,汽车天幕应用细分赛道光羿科技为国内绝对龙头,也是光羿于 2017 年研发基于柔性薄膜基材与卷对卷生产工艺的第三代柔性薄膜方案使得EC 调光存在应用于天幕等大面积弯曲曲面产品可能,进而国内车端EC 调光膜片基本均由光羿供应。
LC 方案:成本相对较高的物理变化方案
LC(染料液晶)调光膜是一种夹层智能玻璃技术,其通过电场调控液晶和二色性染料的取向,实现光线透过率的动态调整。其基本结构是在基材之间注入含有二向色性染料的液晶材料。两片基材表面均镀有透明导电氧化物,形成调光功能层。在未加电场时,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取向随机,染料分子的吸收轴阻挡部分入射光,使玻璃呈暗色;施加交流电压后,液晶分子沿电场方向排列,同时带动染料分子取向改变,改变染料吸光轴与入射光方向的角度,从而调节透光率。简言之,染料液晶调光膜利用电场驱动液晶取向,控制染料对光的吸收,实现从透明到着色的快速切换。
LC 具有快速响应、低雾度、连续调光、颜色可定制等独特优势,合片及成本问题影响大规模推广。LC 方案转换速度快(通常<1 秒),可实现近毫秒级切换,远快于 EC 方案,与 PDLC 相比,LC 在透光态时几乎无雾化效果(雾度超低),视野清晰;同时 LC 也可以实现连续可调的灰度(明暗无级),而不像传统PDLC仅有开/关两态;另外,染料液晶膜的颜色呈灰黑色,无明显色偏,且可定制为不同色调(灰、绿、蓝、粉等),满足个性化需求。此外,该技术可设计为常亮(通电为暗态)或常暗(通电为亮态)方案,适用于天窗、前挡风玻璃、侧窗等不同部位。但是染料液晶层热稳定性较差,LC 调光玻璃合片及成本存在批量困难。
在中国国内,LC 及相关智能玻璃技术的代表性企业为京东方。京东方自主研发的柔性染料液晶调光技术通过对染料液晶分子矩阵的精准调控,借助电压变化驱动分子旋转,实现透光率的连续调节与亮暗切换,该技术具备中性黑显示、高通透率、秒级快速响应和低功耗等多项优势,适用于智能窗、车载调光系统等多种场景,目前搭载上车的 LC 调光产品多采用京东方的技术,主要应用在侧窗,可实现智能控制、隔热防护、隐私切换、低碳节能、安全保护等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京东方在 2024 年 11 月推出发布了光幕 2.0 柔性调光技术,这一升级不仅解决了大面积多曲率天窗的调光难题,更在性能上实现了全面升级,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而在 2025 年 6 月,其又创新研发出基于柔性染料液晶调光技术的智慧视窗产品——柔性调光天幕。截至目前,京东方LC 技术已搭载于尊界 S800、红旗 H9 及极氪 009 光辉三款车型。
SPD 方案:成本最为高昂的物理变化方案
SPD 方案核心工作原理为通电状态下的调光颗粒物理排列变化,具备快速反应、吸热特性,能耗与成本相对一般。SPD 方案调光膜同样由两层透明导电基材及夹在中间的调光颗粒组成。调光颗粒具有特定的几何形状,为微米级尺寸,不通电场景呈现混乱状态吸收可见光,电场作用下重新排列至规律状态保证光源通过呈现通透效果。产品调光反应迅速、不通电时呈现深色效果,具备吸热功能,劣势在于成本较为高昂。
受限于高成本及高驱动电压,SPD 调光方案仅配置于少量豪华车型,更多应用于铁路、游艇、建筑等场景。SPD 调光方案虽然相较 PDLC 具备无级调节优势,较EC具备快速反应优势,但产品驱动电压超 100V,需配套更完善的安全措施;同时调光颗粒需要满足纳米级尺寸、对电场响应度高等要求,产品成本较高;当前仅小范围应用于建筑外墙、高铁、游艇等设施,乘用车端仅用于部分豪车,如2011年奔驰 SLK 敞篷跑车和 2012 年奔驰 S 级双门跑车等。
核心纳米涂液为海外专利保护技术,国内精一科技打破垄断。根据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信息,归因于核心的纳米涂液被海外专利保护,SPD 调光玻璃技术此前被外资垄断,包括美国 Research Frontiers 公司、以色列Gauzy 公司、日本日立化成等,具备多种智能调光玻璃产品储备。国内精一科技汇聚多位博士及专家研发团队,2018 年初自研出 LV(Light Valve)智能纳米调光膜材料,完成实验室级开发;随后借助控股股东精诚时代集团高精密涂覆模头技术积累实现几百微米下的均匀涂覆,完善工业化量产核心步骤。
显示级天幕:增加交互场景,打开交互空间
玻璃材质与光、电、影像结合友好,天幕存在个性化升级空间。更进一步,汽车智能化大背景下,作为人车交互载体的车内屏幕面积持续扩大,而汽车玻璃占据车身表面积约三分之一,材质与光、电、影像结合友好,有望承接中控仪表等成为下一个交互媒介。福耀在天幕上推出星空穹顶及显示天幕两种个性化、娱乐化功能,星空穹顶天幕可定制所需图案,配合氛围灯营造氛围;显示天幕可显示高清影像,配合个性化座椅打造“私人影院”效果。
整车内卷进入情绪价值阶段,星空天幕打造差异化配置。消费市场分化明显,从汽车市场看,一方面随着中产消费降级、新势力崛起带来20 万元左右车型激烈价格战,空气悬架、按摩座椅等高端配置持续下沉;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以问界M9、尊界 S800 等 50 万以上车型持续冲击高端化,投影大灯、AI 座椅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内含车企对提供用户情绪价值关注度提升,高性价比或豪车配置等共同构成吸引用户锚点。氛围灯集成于天幕可打造类“劳斯莱斯星空顶”效果,同时降低产品成本。增强整车个性化、高端化设计效果。
透明 mini-LED 氛围灯天幕加速产品落地。今年 4 月,第六届汽车玻璃系统创新技术论坛中福耀提出透明 mini-LED 氛围灯天幕玻璃,以mini-LED 直显技术取代传统导光式星空膜,数百颗芯片独立驱动控光,同时透明导电膜保持原车玻璃通透视野,配合内置光感自适应系统,白天智能增强亮度,夜晚自动柔化光晕,福耀新型星空天幕方案解决传统劳斯莱斯星空顶光纤方案成本高昂;油墨或晶体方案预设图案不可变更困境。
透明投影显示玻璃增加休闲场景,提供个性化设计空间。汽车日渐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链接工作和家庭增加休闲放松场景,玻璃具备集成声、光、电等表现场景特质,具备向显示天幕升级空间,有望承接中控仪表等成为下一个交互媒介。当前典型的显示方案包括 1)Micro LED 等显示屏集成,即将屏幕置于天窗/天幕内打造集成化产品;2)光机投影,即车内核心增量为光机,玻璃端可以做纳米涂层处理,或与 PDLC 调光玻璃实现复用,可适用于天幕、侧窗等应用场景。数种方案共同打造“私人影院”场景,增强整车第三生活空间属性。
福耀玻璃
四个阶段造就龙头福耀。汽车玻璃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格局,福耀玻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70%,全球市占率超过 36%,是汽车玻璃巨头供应商内最年轻也是发展最快的成员。我们总结福耀玻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能快速铺设、产业链纵向延伸及重资产重人口行业的基因红利,竞争结果上体现为公司的高毛利、高市场份额,追溯福耀集团历史及其创始人曹德旺先生的履历,我们认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于以下几个关键时点。1)1987 年成立中外合资耀华玻璃;2)1995年专注主业,打造“福耀”品牌,上市后加速产能扩建;3)1999 年圣戈班暂时退出中国市场,福耀持续推进国内布局;4)2004 年自制浮法玻璃,完善产业链自主可控;5)2015年加速出海,海外建厂赋能全球车企;6)2020 年位居全球汽车玻璃龙头,进入价量双升新成长周期。目前福耀已在全球占据 36%以上汽车玻璃市场份额,具备海外(欧洲、北美)布局且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受益于单车玻璃价格提升,当下时点业绩确定性强,价值凸显。
全球化布局进入新阶段,中、欧、美三地同步发力。福耀是国内零部件出海领军角色,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中、美、俄三地建厂,已量产产能超4000 万套,辐射亚欧大陆及美洲区域,覆盖全球 88%汽车产出市场。福耀当前在全球已经占据36%+市场份额,其中国内前装市场份额 70%以上,北美前装市场份额30%,欧洲市场份额 20%,考虑后装市场一般占据前装 10%~15%左右,国内后装及海外前装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展望未来,公司美国新产能持续释放,海外高附加值产品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全球份额有望加速达到 40%以上,叠加产品价值持续提升,业绩有望实现高增。
天幕舒适、隐私需求升级,福耀新品储备充足。福耀在天幕领域占据龙头位置,积极布局调光、镀膜产品,已供货主流自主品牌电动智能车。目前,福耀的调光玻璃产品可分为 PDLC 调光玻璃、热致变色玻璃和 EC 调光玻璃,其中PDLC可调光全景天幕玻璃作为选配件已搭载于岚图 FREE,可实现10 级透亮度可调,隔绝99%的紫外线;热致变色玻璃可定制多种玻璃颜色,且颜色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EC调光天幕具备低雾度、智能感应自动调光、隔热隔紫外线等特点,采用光弈的EC电致变色技术,实现渐变式变色调光,搭载于极氦001、广汽AION S PLUS、比亚迪海豹等车型。
前挡玻璃适配 HUD 需求,镀膜产品开始上车。汽车行业从安装在仪表板上的小型2D 屏幕,到可以将图像与车辆外部环境整合在一起的新一代3D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HUD 提升驾乘人员安全,2021 年至2026 年期间以超过2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持续发展。玻璃厂商关注前挡形态、层压工艺、层厚和楔角变化,保证 HUD 投射画面不失真,同时也有小米 SU7 等车型在前挡叠加镀银方案,进一步向隔热、提升前排舒适性升级。
福耀配套玻璃价值有望从 1000 元向 2000 元以上加速增长。目前福耀已经在汽车玻璃关键成型工艺和设备、玻璃天线、镀膜、光电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陆续研发出轻量化超薄玻璃、镀膜可加热玻璃、抬头显示玻璃、超隔绝玻璃、带网联天线的 ETC RFID 5G 玻璃、智能全景天幕玻璃等。具体到车端则体现为天幕向镀膜升级、前挡向 HUD 升级、侧窗向隔音玻璃升级,单车价值从此前的1000元向2000 元及远期 3000 元水平增长,我们此前报告测算2026 年全球汽玻市场有望到1150 亿元,公司远期增量可期。
海优新材
公司拥有近 20 年的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经验,业务覆盖光伏、汽车等多个领域。公司前身为上海海优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于 2005 年由现任总裁李民等三人共同出资成立并深耕高分子新材料,2021 年公司在科创板上市;2022 年在越南投资设立高分子特种膜生产工厂开启海外布局;2024 年 3 月,公司成立汽车事业部,随后联合福耀集团推出调光全景汽车天幕产品,PDCLC 调光膜正式实现商业化;2024年 9 月公司进一步与美国 H.B.Fuller 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全球化发展。
公司为典型家族企业,李民、李晓昱夫妇持有公司38.03%股份。截至2025年3月 31 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创始人李民,其直接持有公司23.83%股份,是公司现任总裁及副董事长,同时也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第二大股东为李民妻子李晓昱,直接持有公司 10.40%的股份,担任公司董事长及副总裁职位。除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李民夫妇还通过持有上海海优威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海优威新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的股份从而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为齐明,其持有公司 3.26%的股份,亦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2020-2024 年收入复合增速达 15%。公司 2020-2024 年收入复合增速达15.02%,具体而言,公司营收由 2020 的 31 亿元增长至2022 年53 亿元历史新高后连续两年出现回落,2024 年实现营收 25.2 亿元,光伏胶膜贡献大部分收入。从利润角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在 2021 年创下 2.52 亿元的历史新高后连续三年出现大幅下滑,核心为公司主营光伏产业需求放缓而供给快速增长,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光伏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此外,公司近两年以自研PDCLC 瞬光液晶调光膜和AXPO轻量化环保皮革、PVE 玻璃封装胶膜产品布局汽车行业,前期投入影响表观业绩,伴随项目量产,公司财务表现有望回升。
公司目前的产品主要包括光伏组件配套使用的封装胶膜和近几年致力于开发的汽车等领域用新型膜产品。光伏胶膜产品以 EVA 胶膜、POE 胶膜为主,是组件封装的关键材料。具体包括透明抗 PID 型 EVA 胶膜、白色增效EVA 胶膜、单层POE胶膜及共挤 POE(EPE、EXP)胶膜等产品及其他应用于0BB、HJT、钙钛矿等新型组件胶膜。
光伏产业链面临供需错配,公司加速消化有望进入反转年份。胶膜是光伏组件封装环节的关键材料,伴随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持续增长,胶膜市场需求仍具有成长空间,短期内行业供需错配,公司存在一定产能消化压力。考虑反内卷工作持续展开,行业竞争格局日渐稳定,公司加速消化有望进入业绩反转年份。公司汽车业务涉及 PDCLC 调光膜、PVE 封装胶膜及AXPO 轻量化皮革。近年来发现新能源汽车调光天幕功能以及轻量化表面材料的潜在市场机会并大力投入研发,已经开发出了数款汽车领域新产品,主要包括 PDCLC 瞬光液晶调光膜、AXPO轻量化环保皮革以及 PVE 玻璃封装胶膜,其中 PDCLC 调光膜进入量产。
PDCLC 瞬光液晶调光膜兼具技术及性价比领先优势,有望为公司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全景天幕大势所趋,温度控制和隐私保护需求突显。公司基于传统PDLC方案增加自研染料,独家提出“墨影瞬光”PDCLC 液晶调光膜产品,保留PDLC的0.1秒极速透光度调节优势,增加对紫外线和红外线较强的防护能力。同时,将传统PDLC 调光膜白色效果转为灰黑色效果,突破性地将色彩管理引入调光膜领域,使天幕系统可匹配不同内饰主题,分区控制系统可让前后排甚至单个座位区域呈现独立视觉效果。该产品目前已成功实现稳定量产,并搭载于2025 年5 月上市的智己 L6。基于公司现有产品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公司于2025 年7 月新增募投年产 200 万平米 PDCLC 调光膜产品建设项目(一期),随着该建设项目的实施、PDCLC瞬光液晶调光膜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大规模应用,预计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支撑点。而具备可定制化 logo、动态图案、高倍调光等功能的第二代产品也已迈进产业化研发阶段,未来或加速面世。
AXPO 轻量化环保皮革是公司汽车内饰业务的另一重要新兴产品,高品质的新型环保合成革材料,具有轻量、柔软、舒适、环保、耐脏污、高耐候性等多项卓越特性。AXPO 为以 POE 为主要原材料的新型人造皮革表面材料,可用于汽车驾驶座舱的座椅、仪表盘、车门内饰等应用场景,并可推广使用于高端家居、办公家具等多应用场景,契合当下行业节能增效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AXPO 皮革以丰富绚丽的色彩选择,搭配柔软柔韧的触感体验,为用户带来高品质的驾乘感受,充分满足汽车内饰设计对美观性与舒适性的双重需求。凭借多重竞争优势,AXPO轻量化环保皮革在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未来前景较为广阔。
PVE 玻璃封装胶膜是公司最早进行市场推广的汽车相关产品,有望加速PVB胶膜国产替代。天幕玻璃及无边框车窗均采用双层玻璃,传统多采用PVB 膜进行粘结。公司于 2024 年研发成功了车用降热降噪的 PVE 玻璃封装胶膜,可配合调光膜的上下双层使用或单独用于双层车玻。PVE 胶膜同时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为行业提供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加速 PVB 领域国产替代,目前尚处于市场推广阶段。
毓恬冠佳
公司专注汽车天窗 21 年。公司成立于 2004 年,2013 年开始建设长春工厂,随后几年陆续完成上海、成都、湘潭、天津、广州、芜湖及重庆等研发和制造基地。深耕天窗板块,现有 1300+员工、200 余万套年产能,占据国内天窗市场龙二。
吴氏家族持股 60%以上。公司为典型的家族持股,吴军及其妻子李筱茗、两个女儿吴宏洋、吴雨洋通过上海玉素间接持有公司 44.2%股份,吴军直接持有公司13.6%股份,吴军之弟吴朋直接持有公司 2.87%股份,吴氏家族持股公司60%以上。
公司管理层团结务实。公司核心高管包括吴氏家族成员及2016 年后陆续加入公司的祁宙、吴朝晖、朴成弘、邱新胜等。核心高管均在汽车行业内具备长期的一线生产和管理经验,稳定性高,团结务实,共同支撑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公司收入和利润快速攀升。受益于公司客户结构持续拓展及国内份额加速提升,2020 年至 2024 年公司收入快速从 13.17 亿元提升至24.07 亿元,复合增速16%,同时公司归母净利润从 0.73 亿元提升至 1.71 亿元,复合增速23.7%。
公司产品包括天窗总成及遮阳帘总成。公司主营天窗总成业务,其中,全景天窗占据公司收入的 71%、小天窗占据公司收入的 18%;近几年针对电动化、智能化行业趋势,公司积极开发包括遮阳帘、电动尾翼、控制器等新产品并形成一定体量收入贡献。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客户,当前占据国内天窗龙二市场。公司深度绑定长安汽车、一汽集团、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上汽大众、长城汽车以及奇瑞汽车等国内知名整车厂客户,同时拓展新广汽埃安、合众汽车、零跑汽车、集度汽车、北汽新能源、岚图汽车、合创汽车等新能源客户,2023 年国内天窗市占率提升至第二名,占据 16%市场。
科力装备
汽车玻璃总成组件细分龙头,新材料业务加速进发。公司成立于2013 年,专注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持续构建自身业务模块,2017 年建立金属冲压件及橡塑产品模具设计加工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向其他行业客户如军工配套企业天秦装备、医疗器械企业康泰医学等提供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加工、产品试制等方面的专业服务。2020 年公司和福耀玻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承接福耀包边条资产转让,进一步加深客户绑定。2024 年公司科创板上市,在组件国内市占率15%左右。2025年进一步布局新材料赛道、设立微纳新材全资子公司。
实控人家族持股 68.47%,股权结构稳固。张万武、张子恒和郭艳芝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其中董事长张万武直接持有公司 29.46%的股份,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天津科达间接持有公司 0.54%的股份;郭艳芝为张万武之妻,直接持有公司18.64%的股份;张子恒为张万武、郭艳芝之子,直接持有公司19.83%的股份。实控人家族合计持有公司 68.47%股份。
管理层团结紧密。核心管理层均在公司内部具备十年左右工作经验,合作团结紧密。其中董事长张万武、工艺部经理唐森及商务技术部经理于凤涛掌握核心技术,技术人才储备充分。
过去五年收入复合增速 31%,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34%。2019 年至2024 年,公司收入从 1.57 亿元提升至 6.12 亿元水平,5 年收入复合增速31%,核心增量来自包边条为主的风挡玻璃安装组件;归母净利润从 0.35 亿元提升至1.5 亿元,5年利润复合增速 34%。
风挡玻璃组件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公司当前主要产品为风挡玻璃安装组件、侧窗玻璃升降组件、角窗玻璃总成组件和其他汽车零部件;公司产品覆盖全面、技术储备完善,根据公司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2021-2023 年度,公司全球汽车玻璃组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 4.01%、5.21%和5.57%;国内汽车玻璃组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 10.70%、13.46%和 14.49%,公司份额逐年提升。
终端客户覆盖全面。公司与福耀玻璃、圣戈班、艾杰旭、Vitro、耀皮玻璃、板硝子等国内外知名汽车玻璃厂商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已成为福耀玻璃、圣戈班和艾杰旭汽车玻璃总成组件第一大供应商。配合直接客户,公司组件产品应用于宝马、奔驰、奥迪、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车型。
新材料业务再进发。公司成立新材料子公司微纳新材探索纳米涂装领域,核心包括 1)低 VOC 消光材料,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摄像头区域,有效抑制漫反射的杂光同时解决 VOC 污染问题;2)超防腐材料,核心环保背景下替代水电镀铬,具备环保、高效、耐腐蚀性强等优势,可满足汽车、电子等领域严格的环保要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