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中国,一代日系SUV王者倒下

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结束了在华近五十年的历史。这家曾被誉为“国产车教父”的日系巨头,从整车生产到核心发动机业务已全面退出,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一个时代的终结。

“国产教父”的辉煌与落幕

三菱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车企之一(始于1973年)。它采取“先零部件后整车”的策略,通过沈阳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两大合资发动机厂,成为国产汽车的“心脏”供应商。其4G6系列发动机以皮实耐用著称,一度占据国产车型30%的份额,累计供应超700万台,助力了比亚迪、奇瑞、长城等早期自主品牌的成长,奠定了“教父”地位。

SUV王者的兴衰

在整车领域,三菱同样辉煌。1996年与长丰汽车合作推出的帕杰罗,凭借卓越性能成为越野标杆。2012年与广汽成立广汽三菱后,凭借欧蓝德等SUV车型,于2018年达到销量巅峰(14万辆),赢得“中国SUV王者”称号。然而,危机随即爆发。燃效造假丑闻、电动化转型迟缓、联盟内耗及车型更新停滞,导致销量断崖式下滑:2019年13.3万辆,2023年仅剩1.2万辆,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5%。其纯电车型阿图柯实为广汽埃安换壳,缺乏竞争力,电动化滞后是致命伤。

退出中国,一代日系SUV王者倒下-有驾

财务崩溃与彻底退出

销量暴跌伴随严重财务危机。截至2023年3月,广汽三菱总负债56.13亿元,净资产亏损超14亿元。2023年,三菱已停止在华整车生产。2025年7月,其彻底转让了沈阳航天三菱的发动机业务股权,连最后的生产标识也被摘下,宣告全面退出。

时代的必然与警示

三菱的退场是一场“迟到”的必然。它象征着中国汽车正式告别“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迎来了国产汽车(尤其是新能源)的大繁荣。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超70%,2025年上半年产销量双超1500万辆。在油电切换的巨变下,外资品牌依赖燃油车“三大件”的技术护城河被瓦解,合资车企寒冬蔓延,市场份额五年内从50%骤降至27.5%。铃木、菲亚特、讴歌等已相继退出,Jeep、现代大幅收缩。三菱的案例给所有固守旧模式、转型迟缓的车企敲响了警钟:市场不相信情怀,唯有求实创新、拥抱变革才能生存。中国汽车产业,正从“市场换技术”大步迈向“技术创市场”的新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