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OBD9”关注订阅!

2开篇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悬架的三大核心组件
弹性元件
支撑车身重量,缓和冲击。螺旋弹簧(轿车常用)、钢板弹簧(货车用)、空气弹簧(豪华车用)。受冲击时压缩储存能量,释放时恢复原状。

减震器
作用:快速衰减弹簧的反复弹跳,避免车身“上下晃”。通过液体流动摩擦将动能转化为热能(类似按压注射器时的阻力感)。

导向机构
传递横向力并控制车轮运动,例如转弯时防止车轮过度倾斜。常见结构:连杆、摆臂、横向稳定杆等。
接下来我们了解什么是半主动悬架
空气弹簧定义与原理
空气弹簧是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弹性介质的悬架系统,通过密封容器(气囊)内的气压变化实现支撑和缓冲功能。其核心组件包括橡胶气囊、气泵、储气罐和电子控制单元(ECU)。工作时,ECU根据传感器数据(如车身高度、加速度)实时调节气囊内气压,从而改变弹簧刚度和车身高度。

采埃孚CDC(连续阻尼控制系统)定义与原理
CDC(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是采埃孚开发的主动悬架技术,通过实时调节减震器阻尼提升操控与舒适性。

通用MRC(磁流变减震系统)定义与原理
MRC(Magnetic Ride Control)是通用汽车主导的磁流变减震技术,核心在于使用含磁性颗粒的特殊液体(磁流变液)。通过电磁场改变液体粘度,从而调节阻尼。

最后我们来了解全主动悬架的发展历程
1955-1963年
法国雪铁龙开发液气悬架首次实现高度可调和自调平功能,通过液压泵和氮气压缩技术提升缓冲能力。
奔驰在W112平台300SE和600车型上首搭空气悬架开启豪华车悬架技术革新。

1985年
BOSE在当年的丰田雷克萨斯L400推出电磁主动悬架原型,创始人Amar Bose于1985年设计出线性电磁电机主动悬架,首次提出以电磁驱动替代液压或机械结构。通过线性电机直接控制车轮与车身的相对运动,响应速度可达毫秒级,理论性能远超同期液压系统。但因12V电瓶功率不足、成本过高,未能实现量产。该技术成为电磁主动悬架的雏形,为后续特斯拉、蔚来等企业研发电控悬架提供了理论方向。



1986年
LOTUS(英国莲花)将电液伺服阀技术商业化成为主动悬架早期试验的标杆。
1991年
英菲尼迪Q45推出可选配全主动悬架首次在量产车上实现动态阻尼调节。
1999年
奔驰CL-Class C215搭载主动车身控制系统(ABC)通过液压伺服器抑制车身跳动,标志全主动悬架进入高端市场。
2003年
凯迪拉克CTS引入CDC连续阻尼控制通过电磁阀实现全主动悬架毫秒级响应。
2012年
丰田SOARER中型轿车应用主动悬架悬架平顺性提升7%,推动技术普及。
智能化与电气化驱动(2010s-2025s)
2018年
奥迪A8全球首搭预测式主动悬架利用前置摄像头预瞄路面,提前50ms调整参数。

2020年
奔驰S级W223搭载魔毯悬架2.0集成48V电气架构和激光雷达,每秒调整阻尼1000次,实现“零冲击”通过减速带。

2023年
比亚迪仰望U8国内首发电控液气悬架基于液压互联技术实现越野场景车身水平稳定。同期保时捷第三代Panamera搭载分体式电液泵主动悬架,800V高压驱动油泵,四轮独立控制。

2024年
比亚迪仰望U9国内首个分体式电液泵主动悬架支持车身跳跃和动态平衡。

2025年
蔚来ET9搭载天行全主动悬架集成预瞄技术与800V高压平台,5ms响应速度,支持过减速带时主动抬轮。而蔚来这套全主动悬架集成就是当时BOSE把这项技术打包出售给了Clear Motion公司,后来该公司就被蔚来投资,成为其的供应商。

但是ET9这套悬架和原来BOSE那套技术不完全一样,真正实现那套想法量产的是最近刚上市的仰望U7。


比亚迪的云辇-Z技术与磁悬浮和电磁弹射原理类似。这四个悬架电机总功率达到50kW,相当于一台比亚迪的海鸥的动力在控制这个悬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