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最近整了个活儿,叫CBR500R FOUR,说是专门给中国市场攒的四缸中排。
这事儿吧,讲真,透着一股子诡异。
就像一个常年吃斋念佛的和尚,突然有一天冲进菜市场,拿起一把杀猪刀,高喊着“洒家不装了,摊牌了!”
所有人都知道本田有四缸,但它就是不给你,天天用那个双缸500的压缩毛巾糊弄你,主打一个陪伴感。现在突然开窍了,搞了个四缸,还特别强调“中国特供”,这味道就不对了。
这不叫开窍,这叫心态爆了。
你看,现在的摩托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修仙小说里的黑暗森林,见面就得互掏法宝,你死我活。前几年大家还讲究个品牌调性,我本田是宗门正统,你春风凯越是野路子散修,我们道不同。
现在呢?野路子们直接开始掀桌子了。四缸发动机跟不要钱一样往下砸,价格战打得跟地府抢KPI一样,突出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本田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一看,坏了菜了,再这么装下去,山门都要被人家给扬了。所以CBR500R FOUR这玩意儿,它压根就不是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姿态。
一个“你们这帮小崽子再卷,老子下山了啊”的表态。
这车的核心卖点是什么?四缸声浪,加一个叫E-Clutch的电控离合。
我们先说四缸。四缸在中国市场,早就不是一个技术参数了,它是一种玄学,一种信仰图腾。就像你跟一个果粉说安卓的参数有多牛逼,他只会回你一个“你不懂”的眼神。摩托佬对四缸的迷恋,就是这么个玩意儿。性能不重要,马力不重要,甚至好不好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等红绿灯的时候,那一声绵密而销魂的“嗡嗡嗡”,就像雷电法王在你耳边念紧箍咒,瞬间灵魂升华。
本田就是拿捏了这一点。它这个全新的502cc发动机,马力多少?官方藏着掖着,估计也就80匹上下,属于是“比上不足,比下也未必有余”的尴尬境地。但没关系,它有四个缸。
这就够了。
这就像修仙,你功法再牛逼,境界不到也是白搭。四缸,就是摩托界的“金丹期”,双缸再怎么优化,那也是“筑基大圆满”,听着就差口气。
本田的算盘就是,我用一个“金丹期”的身份,来打你们这群“筑基期”的凡人。
然后是那个E-Clutch,电控离合。这玩意儿更有意思了。
官方说法是“降低上手难度”、“优化换挡平顺性”。翻译过来就是:一个让你不用捏离合就能换挡的玩意儿。
我作为一个被生活盘了多年的中年人,看到这个技术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摩托车界的“自动泊车”吗?一个听起来高大上,但老司机压根用不上,新手又信不过的鸡肋配置。
真正的技术解构,从来不是在实验室里。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特斯拉的代码,而是山东聊城的老头乐。只要大爷的走位够鬼畜,任何AI都得当场宕机。同样,摩托车的操控乐趣,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左手和左脚的精妙配合。
本田现在把左手给你解放了,美其名曰“科技进步”。
这哪里是进步,这是对驾驶乐趣的“降维打击”。
它把一个需要练习和体悟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按钮。这就像你玩格斗游戏,以前要苦练搓招,现在直接给你个“一键放大招”的功能。是,门槛是低了,但那种搓出“升龙拳”的快乐,也没了。
所以这E-Clutch是给谁用的?给那些又想要四缸的声浪面子,又懒得练技术的“叶公好龙”型用户。本田这是在精准筛选用户,或者说,它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懒人骑士”。
讲真,这操作太阳看了都得一个趔趄。
再看这车的设计和配置,突出一个“我全都要,但全都没拉满”的日式中庸之道。
KYB的减震,日清的卡钳,ABS加TCS,TFT仪表盘,手机互联……这些东西,现在国产车哪个没有?甚至比它给得更满。它就像一个偏科严重的学霸,玄学科目(四缸)能考140分,但其他科目全是及格线上下徘徊。
它的定价,预计在4到5万。这个价格,就非常灵性了。
高一点,直接跟进口的川崎、雅马哈这些老牌选手硬碰硬,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运动健将,本田这个“养生四缸”估计打不过。
低一点,又会进入国产四缸的绞肉机区间。楼下赛科龙、凯越那帮“价格屠夫”,已经把四缸的价格打到了三万多,突出一个血流成河。
本田就卡在中间,像一个站在悬崖边上的人,往前一步是深渊,退后一步是红海。
它唯一的倚仗,就是车头上那个闪闪发光的“HONDA”标。
这是品牌玄学的力量。
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永远不是发动机或者内饰,而是那个三叉星徽。会买本田的人,很多时候就是冲着“本田”这两个字去的。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代表着一种稳定、一种可靠,一种“我虽然不牛逼,但我绝对不会坏在半路”的承诺。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都买四缸仿赛了,谁还在乎那点可靠性,大家要的就是一个“爆”字。
所以本田这次很矛盾,它想用一个最“稳”的品牌,去做一件最“浪”的事。
它试图用一种理性的、精于计算的方式,去迎合一群最不理性的、追求感官刺激的消费者。
所以,这台CBR500R FOUR,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它不是一台纯粹的运动机器,也不是一台舒适的代步工具。
它是一个缝合怪。
是本田面对中国市场这个“道诡异仙”般的修罗场,被逼无奈之下,祭出的一个扭曲的法宝。它试图用“四缸信仰”收割一波,用“电控离合”拓宽用户边界,再用“本田光环”保证基本盘。
它想赢,但又不想赢得太难看。它想下场肉搏,但又端着“名门正派”的架子。
但能活吗?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当本田这种巨头都开始不体面,亲自下场“整活儿”的时候,说明这个市场是真的坏了菜了。
要么一起成仙,要么集体成盒。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