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朗逸研究透了,才明白大众的PUA有多高明

15万辆朗逸,这事儿吧,特别赛博,也特别朋克。

15万个家庭,在2023年的前七个月,用真金白银给自己投了张票,选了台“小号帕萨特”。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数学题,这是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一场关于“我买不起但我还想要”的自我催眠。大众,或者说上汽大众,简直就是车圈的头号PUA大师,他们不卖车,他们卖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德味儿”,一种让你相信自己花了买馒头的钱,吃出了法棍口感的玄学。

先说省油,这简直是所有A级家轿的第一个修仙法门,也是最不值钱的法门。朗逸1.5L,市区6.1L,加92号粗粮,一公里不到五毛。听起来是不是特别666?感觉自己占了中石油天大的便宜?但你醒醒,隔壁的轩逸卡罗拉,哪个不是省油的苦行僧?大家都在这卷,一年下来,朗逸帮你省的那三瓜俩枣,也就够你买个新手机壳,还是拼多多包邮的那种。这不叫优势,这叫“入门资格证”,没这个证,你连上桌打牌的资格都没有。大家都是辟谷的修仙者,你非说自己比别人多饿了一顿,有什么意义?

然后是空间,轴距2688mm,后备箱510L。数据很漂亮,漂亮得像网红的精修图。你坐进去,膝盖离前排两拳,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但这个空间,讲真,特别像一块压缩毛巾。看着不大,遇水膨胀,感觉很值,但本质上,它依然是一块廉价毛巾。它的作用是让你在买车的那一瞬间,产生一种“我赚到了”的幻觉。你花11万多提回来的,不是什么德味战车,而是一个硬塑料命运罗盘和四个轮子。这巨大的空间,就是车企塞给你的一颗糖,让你暂时忘记内饰的粗糙和配置的寒酸。

好,重点来了,底盘。这玩意儿是朗逸“小号帕萨特”之魂的最后一块遮羞布。高速120,稳如老狗。没错,在路况好到可以拍汽车广告的铺装路面上,它确实能给你一种帕萨特的错觉,一种“德味金钟罩铁布衫”附体的感觉。但生活不是高速巡航,生活是TMD减速带、井盖和修了三年还没修好的破路。只要你敢压过连续的坑洼,这套扭力梁后悬挂会立刻不装了,摊牌了,它会用最直接的物理冲击告诉你:醒醒,你开的不是帕萨特,你坐的是一个会移动的板凳。你以为你是舒马赫,结果路面给你一套组合拳,直接把你颠成了个人形弹珠,在车里咣当咣当响。

我把朗逸研究透了,才明白大众的PUA有多高明-有驾
我把朗逸研究透了,才明白大众的PUA有多高明-有驾

这是一种非常精妙的骗局,它只在特定场景下让你“爽”,而那个场景,恰恰是你一年用不了几次的场景。大部分时间,你都在市区里跟外卖小哥斗智斗勇,而那台1.5T配的干式双离合,会用经典的顿挫,像一个脾气不好的教练在后面踹你,一遍遍提醒你,这就是它的真实面目。要么忍受1.5L的肉,要么忍受1.5T的颠,大众给了你一个选择,一个听起来很公平,但实际上怎么选都难受的选择。典中典了属于是。

内饰和配置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工业垃圾风美学的极致体现。满手摸过去,全是硬塑料,硬得能当搓衣板。我甚至怀疑大众的设计师是不是小时候被乐高积木硌到过,从此对一切软的东西产生了生理性厌恶。人家轩逸都知道在膝盖碰得到的地方糊层软的,朗逸就是头铁,主打一个“硬汉风”。至于智能配置,更是抠门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L2辅助驾驶?对不起,那得加钱,而且是加很多钱。这都什么年代了?!简直离谱!人家卡罗拉把L2当标配送,就像去餐厅吃饭送纸巾一样理所当然,朗逸还把这玩意儿当成选装的鱼子酱。这不是卖车,这是在考验信仰。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朗逸比作压缩毛巾,可能对毛巾有点不太尊重。

所以,你看懂了吗?朗逸这台车,它的产品力逻辑是一个精密的“骗局”。它把所有的成本,都用在了你看得见、或者说你最在意的那几个“面子”上:一个大众标、一个看起来很大的车身、一个在高速上很稳的假象。至于你每天都要摸的内饰,每天都要用的车机,对不起,那不重要。因为买它的人,买的根本就不是这些。

我把朗逸研究透了,才明白大众的PUA有多高明-有驾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太懂这种心态了。手里攥着12万,上有老下有小,你想要什么?你想要的是一个“最优解”,一个看起来最“对”的选择。你买轩逸,别人会觉得你就是个买菜的。你买卡罗拉,又觉得多花两万不值当。这时候,朗逸出现了,它顶着“大众”的光环,披着“帕萨特”的影子,用一个不高不低的价格,精准地切入了你的心房。它告诉你:选我,你既能得到里子(省油空间大),又能得到面子(我是大众)。

我把朗逸研究透了,才明白大众的PUA有多高明-有驾
我把朗逸研究透了,才明白大众的PUA有多高明-有驾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当邻居问你开什么车,你说“大众”,听起来就比“日产”要硬气一点。虽然你心里清楚,这玩意儿跟高级没半毛钱关系,但那个标,就是最好的安慰剂。修车师傅说正时皮带九万公里必换,烧机油概率虽然低了但也存在,保值率不如两田。是是是,这些你都知道,但你不在乎。因为你买的不是一辆完美的车,你买的是一个“社交硬通货”,一个能让你在亲戚朋友面前不至于落了下风的“图腾”。

当下的车圈,已经不是简单的配置竞争,而是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小米直接把餐厅爆了,比亚迪秦PLUS把价格打成了骨折。在这样的环境里,朗逸还能一个月卖两万多台,靠的是什么?技术?配置?都不是。它靠的是过去二十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积累下来的“品牌玄学”。这种玄学就像一种信仰,你信了,它就值。你不信,它一文不值。

最终说服你的,根本不是产品力,也不是性价比,而是在那个混乱的,充满选择的十字路口,你大脑里冒出的那个最偷懒、最安全、也最符合社会期待的声音:“买个大众吧,总不会错的。”

那个VW标,就是这个价位里最朴素的信仰图腾。不服?不服憋着。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