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盈利下滑背后的真相技术强企怎样在高压竞争中突出重围?

一天比一天低的增速,一眼望不见底的财报数字,比亚迪最近可谓让不少人操碎了心。这个昔日横扫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伟大车企,眼下也难逃行业竞争加剧的压力。数据不会撒谎——1949.85亿元的季度营收看似依然辉煌,但同比缩水了3.05%,净利润虽然比起上季度增长了23%,却还是被同比32.60%的下降数字压得喘不过气。这不仅是财务数据的困境,更像是一封来自市场的提醒信,“大佬,你得正视压力了!”

比亚迪盈利下滑背后的真相技术强企怎样在高压竞争中突出重围?-有驾

不过,比亚迪可不是那种牌面子公司。面对困境,它亮出了研发“大杀器”。今年的研发费用高达437.48亿元,比净利润还高出了个坐地能环游世界的数字。不妨换个接地气的说法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大致相当于让每个中国人吃一顿份量十足的午餐。有人惊呼,这公司是真的舍得投资源,也确实靠技术守住了“护城河”。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车圈,仅靠技术和豪掷研发的魄力,真的顶得住压力吗?

说到压力来源,我们不得不谈谈竞争格局。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销量达到326万辆,虽然完成年度目标的7成有余,但背后的增速似乎在拉响警报。曾经一骑绝尘的销量,现在多了一点掉队的味道。就算方程豹的“钛7”、腾势的D9和N8L成了新的爆款,这个火热的画面也没法掩盖整个行业愈发残酷的主旋律。想想几年前,国内车企都在比亚迪面前叫“爸爸”,如今凭借智能和设计杀入强手如林的新势力们,您说比亚迪能不紧张?

比亚迪盈利下滑背后的真相技术强企怎样在高压竞争中突出重围?-有驾

如果说国内市场在变得拥挤,那么海外就是打开新天地的地方了。今年海外销量逼近前一年总和的两倍——南美市场用巴西总统卢拉提车的“故事点燃”,欧洲直接在注册量上把特斯拉甩出车窗。但这就能高枕无忧吗?先前一度在欧洲风生水起的小米手机后来不是照样输了?海外市场玩的是持久战,既要用产品征服消费者,又得在陌生市场步步为营,光靠首车下线捞两句彩头显然不够。

值得注意的是,从比亚迪的视角看,它的眼光已经锁定未来。天神之眼自动驾驶,油耗优化到2.6L的第五代DM技术,无人机功能,闪充技术……总之把高科技武装到牙齿,立志做汽车界的“特级厨师”。只是问题来了消费者真愿意为这些新的功能买单吗?无论是闪充,还是辅助驾驶,对实际场景适配和体验的拉通可不那么容易。咱们打个比方,买车这种事跟买个高档家电差不多,都讲究性价比。功能再花俏,价格没有亲民,舒适度不好,也难以掏动大家的钱包。

比亚迪盈利下滑背后的真相技术强企怎样在高压竞争中突出重围?-有驾

从财报来看,此次比亚迪的表现像是“暴风雨前的斜阳”,亮点犹存,但尤其是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数据,确实让投资者开始对它的估值产生新一轮审慎的考量。毕竟市场对公司的容错率非常低,一点失衡就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退一步讲,只要比亚迪能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并在市场格局中继续进击,分一块全新的“全球蛋糕”,也不会影响它汽车界的霸主地位。

回到这个故事,其实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没什么两样。无论是创业、投资还是过日子,谁都想吃到“最多”那块蛋糕,但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就是那么真实,没人能永远红得像刚出锅的螃蟹。问题来了,我们自己又应该如何去应对一个抢蛋糕越发激烈的年代?能否和比亚迪一样,给自己打造一个“护城河”,在风雨时支撑住体量,同时还有勇气去探索新市场?平心而论,这才是咱们值得深思的真正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