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还是反杀?9.79万,长安高性能轿跑掀桌了!
01
有时候,我自己都不太想承认。现在国产燃油车,真的还有啥看头吗?老实说,身边不少小伙伴,哪怕预算十来万,也多半随大流选新能源了。
尤其年轻人。天天看短视频那一帮。都说‘轿跑’、‘运动’、‘高性能’,但一对价格表——要么贵得吓人,要么开起来就是样子货。
说句扎心的。上一台我试驾的运动轿车,0到100也就8秒多,加速还不如外卖小哥的电两轮。轮毂再大,排气声音再唬人,一看中控系统,还停留在拼菜单、点按钮那年代。
懂行的朋友都知道,这几年,合资品牌干不过新能源,很多喊“运动”、“操控”那一套,价格还不会放低姿态。
突然,这次长安上来一台第三代UNI-V,直接甩出一个9.79万的权益价。
我第一反应。良心啊?还是最后一搏?
02
先说点硬核体验。
上个月,一个朋友刚拿了这台2.0T的第三代UNI-V,瞬间成了我们编辑部新晋‘精神股东’。首次龙潭大桥夜路试车,脚一踩,180千瓦,大概就是前面车刚打算超个车,你一脚油门别人就没影了。
6.3秒的百公里加速时间,看数据好像没啥震撼。真碰到实操,那种推背感和8AT的换挡速度,和我之前开的一些合资高配2.0T比,丝毫不虚。还有四出排气、鲨鱼鼻前脸这些,夜里映着路灯,博主现场拍视频都说“有那味了”。
唯一让我质疑的,就是那快跌破两米的大屏。我一度担心,太花哨是不是实用性一般?不过天域OS的界面,试了几天,三指切换那种顺滑感,确实有点意思。再加上AI语音(接入了DeepSeek),好家伙,终于不是那种必须“你好车机,开天窗”的死板套路。
现在小年轻,讲究啥?仪式感。高速90一上,那个电动尾翼自动升起来,回头瞅瞅,朋友都乐了。这玩意平时收着又不丑,下来拍个短视频,点赞都能多点。
03
但话说回来,配置高、动力强,是不是就代表真好用?
我开过很多看着运动的轿车。轮毂刹车盘一顿升级,方向盘做个平底,悬挂硬成小板凳,再贴一堆红蓝缝线——结果一试,市区低速噪音大,高速变身“散装行驶”。
UNI-V这次的小心思,还是体现在底盘和侧向极限上。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这玩意儿用的厂家多,但毕竟不是每家都能把DTV动态扭矩矢量控制玩明白。2.0T版本居然能让过弯侧向G值提升12%,翻译一下就是“弯道不飘,屁股扎实了”。
对比思域,长轴距还多了15毫米。动力直接‘碾压’本田那个1.5T。唉,自己以前还觉得合资绕标有面子。现在说句良心话,这动力总成和底盘,只要真测高速稳定性,估计隔壁‘本田大本营’要有点压力了。
MG6 PRO?论玩智能和新鲜感,现在国产新车都争着上AI大模型,UNI-V 这套AI座舱、14.6寸大屏,“飞屏”操作,确实先一步赶上了潮流。
04
说点我平时最关注的安全。
主动安全配置,看一排: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紧急刹车、预警一堆。
说人话就是,年轻人手忙脚乱那会儿,这些配置能救大命的。你别小瞧这玩意,家里有小孩上车,多个自动紧急制动,心态都能放松点。
油耗呢?1.5T主打6.2升的综合油耗,还能加92号油,实用路线。动辄喊‘高性能’的车,往往省油不咋地,这台有点意外地‘两头兼顾了’。
05
网上也有唱反调的,说自主品牌做运动轿车嘛,堆配置、卷外形,不如老牌合资的底蕴。
但真开过,尤其一比较售价、动力和车内配置,才知道行业风向怎么变了。
说穿了,第三代UNI-V一口气砸下四大杀手锏:2.0T+8AT、自动升降尾翼、AI语音大屏、L2级智驾。直接对着喜欢运动颜值,但也想经济实用的小年轻掏心窝子。
不到10万就给出这堆玩意儿,合资轿跑估计脸上要挂不住了。
06
最后一点。
车嘛,还是得回归体验。你说外观像法拉利,加速像性能钢炮,入门价9.79万,有些地方肯定不是十全十美。比如尾厢空间、内饰用料、隔音表现,用户口碑里总能找到小毛病。
但说句实在的。我愿意再努力年轻一次。下班打开电动尾翼,放首歌开回家,够了。
有些东西,不妨亲自去试试。直接上手,开过一圈你就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