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像极了被逼到悬崖边的困兽。 2023年6月,它的月销量仅剩5535台,同比暴跌25.31%,燃油车卖不动,新能源转型屡战屡败,甚至一度传出“退出中国”的传闻。 但今年3月,它突然甩出一张王炸:中型新能源轿车EZ-6,限时补贴价9.98万起。 这个价格,比同级燃油车凯美瑞、帕萨特便宜近10万,甚至比国产竞品比亚迪秦L(10.98万起)还低1万元。 一夜之间,马自达从“边缘玩家”变成了“价格屠夫”。
国家补贴2万,厂家再贴2万(置换补贴1.5万+保险补贴0.5万),硬生生把原价13.98万的增程入门版砍到9.98万。 如果选择贷款,还能享受“10万尾款6年0息”,月供仅1388元。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玩法,直接击穿了合资品牌的价格底线,毕竟,同尺寸的大众ID.7起售价25.8万,丰田bZ3也要16.98万。
动力配置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EZ-6提供纯电和增程双路线:
增程版纯电续航200公里(CLTC),综合续航1301公里,市区通勤一周不加油,亏电油耗仅4.5L/百公里;
纯电版标配258马力后驱电机(零百加速6.9秒),续航600公里,支持15分钟快充补能80%。
对比同价位的比亚迪秦PLUS EV(510km续航)或吉利银河E5(550km),马自达用性能+续航实现了双重碾压。
操控基因被完整保留,这是马自达最后的尊严。 工程师坚持了50:50前后轴荷比,后悬架用上铝合金H臂多连杆,最小转弯半径仅5.6米(比Model 3还小0.4米)。 重庆垫江测试场的麋鹿试验中,它跑出80km/h的成绩,双移线稳定性高达110km/h,比汉DM-i过弯侧倾减少40%。 一位试驾车主描述:“加速不窜、刹车不点头,过弯时方向盘像粘在手上。 ”
车长4921mm、轴距2895mm,后排膝部空间比阿特兹增加50mm,地台纯平设计让三人乘坐不挤脚。 车身86%采用高强度钢,A/B柱抗压强度1500MPa(超过航母甲板),标配9安全气囊(包括2米超长侧气帘)。 电池组通过5米高空坠落、800℃火烧140秒测试,热失控30分钟不起火(国标仅要求5分钟),厂家甚至承诺“自燃免费换新车”。
全系标配14.6英寸中控屏+8155芯片,AR-HUD直接在前挡风玻璃投射50英寸导航实景。 自动泊车系统能识别150种车位,狭窄车位遥控一键入库。 L2.5级辅助驾驶包含高速自动变道、交通灯识别,但车机生态不如比亚迪开放,应用商店选项较少。
魂动美学在电动时代进化:纯电版封闭格栅配“光之翼”流水灯,增程版保留熏黑大嘴中网。 无框车门+电动掀背尾门是年轻人的心头好,自适应尾翼在时速超90km自动升起。 赤鹿棕Nappa真皮座椅、14扬声器索尼音响,把入门版的廉价感拉回及格线。
市场反馈正在验证这步险棋。 政策调整后首月,EZ-6销量冲到2445台,经销商订单积压超5000张。 一位放弃比亚迪秦L的车主算账:“增程顶配16.18万,比秦L省3万购置税,每月油电费还能再省800块。 ”但质疑声同样刺耳:电池来自中创新航,电驱系统是长安EPA平台方案,马自达只调了底盘,有车迷嘲讽:“这是长安换了标。 ”
一线城市新能源展厅覆盖率不足30%,部分二三线城市售后需预约排队。 一位山东车主抱怨:“保养得去200公里外的省城,工时费比国产车贵一倍。 ”这场翻身仗,光靠产品还不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