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广汽本田4S店突然关门了。
上周我想给开了十年的雅阁做个小保养,打电话预约时,对面传来一句:“不好意思,我们店去年就撤了。 ”那个干了八年的售后小哥私下告诉我,新车根本卖不动,库存堆成山,老板资金链断了,只能跑路。
这种场景正在全国二三线城市蔓延。 曾经排队保养的本田4S店,如今冷清得像废弃仓库。
而另一边,丰田4S店的停车场却空了一半。 销售说凯美瑞混动版要等两个月才能提车,汉兰达的订单排到了年底。
同一家集团的两家日系品牌,命运为何天差地别?
本田大甩卖,丰田抢断货
走进本田展厅,打折海报糊满了玻璃墙。 雅阁贴着“直降5万”的标语,入门款跌破11万;CR-V混动版狂甩4.8万,比官方指导价低了近三成。 销售搓着手说:“哥,今天订车还能谈,再送你五年保养! ”
可顾客掰着手指算账:“降这么多,是不是质量缩水了? ”
掀开CR-V的底盘,答案赤裸裸——刹车油管裸露在外,隔热瓦短得像被剪过,密封胶打得歪歪扭扭。 修车师傅摇头:“新势力都在卷铝合金底盘,本田还在用冲压钢板,这成本砍得太狠了! ”
丰田的展厅却是另一番景象。 凯美瑞混动版一分不降,销售指着墙上的“销量冠军”证书:“这车三个月卖了4万台,现在订得排队。 ”雷克萨斯更夸张,加价2万还得等。
顾客王先生刚用老飞度置换了一台卡罗拉混动:“本田? 我那飞度开了六年,修变速箱花了八千。 丰田混动电池保八年,图个踏实! ”
技术老本啃不动了
本田的发动机曾封神。 VTEC的声浪让多少年轻人热血沸腾,思域秒天秒地的段子刷遍车友群。
如今技术神话彻底崩塌。
修车厂里停着三台雅阁:一台发动机漏油,一台变速箱顿挫,还有一台电机故障亮灯。 师傅边拆零件边吐槽:“本田混动油耗比丰田高1.5升,电池还怕冷,冬天续航掉三成! ”
丰田的混动系统成了金字招牌。 行星齿轮组精妙得像瑞士钟表,发动机永远卡在最佳转速区间。
黑龙江的汉兰达车主在零下40度实测:一箱油照样跑850公里,油耗只涨30%。 修车铺老师傅竖起拇指:“修了12年车,丰田混动电池只换过三块,本田电机我每月修五台! ”
电动化成了照妖镜
本田仓促推出的电动车“烨”系列,成了行业笑话。
深圳展厅里,烨P7的续航标着545公里,实际跑不到400公里。 中控大屏卡得像十年前的安卓手机,语音助手听不懂“打开空调”。 销售硬着头皮吹:“这车底盘调校特别稳……”顾客直接打断:“比亚迪海豹才卖18万,激光雷达都配齐了,你这凭啥卖26万? ”
上市三个月,烨P7和烨S7加起来卖了不到200台。 经销商哭诉:“厂家逼我们进货,现在每台车倒贴3万甩! ”
丰田的纯电路子却越走越稳。 bZ3X用上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深圳车主李女士说:“续航扎实,市区能跑500公里。 ”更狠的是铂智3X,直接塞进华为鸿蒙座舱,三个月订单破3万。
技术员小张跳槽到丰田研发中心后感慨:“本田还在改燃油平台,我们早搞了纯电专属工厂! ”
质量神话变“召回之王”
本田车主最怕手机弹出召回短信。
年初136万辆大召回创了纪录,转向机弹簧缺陷可能让方向盘突然锁死。 车主群里炸锅:“刚买的新车啊! ”“4S店说等配件要三个月! ”
这已是本田五年内第四次百万辆级召回。 从“机油门”到“失速门”,300多万车主被反复折腾。 二手车商老刘把本田从展厅C位挪到角落:“雅阁三年车龄掉价50%,收车时得预留两万维修费! ”
丰田的品控成了救命稻草。
天津港堆积着上千台等待出口的凯美瑞混动,每台车要经过17道质检。 生产线上的激光传感器连0.1毫米的装配误差都不放过。
J.D. Power的数据显示,丰田混动故障率不到本田的三分之一。 二手车市场里,开了六年的凯美瑞混动还能标价14万,比同年雅阁贵4万。
4S店老板的逃亡潮
广州的陈老板关掉本田店转投理想汽车。
他给我算了笔账:去年东本库存压到8.7折,单车利润只剩800块。 厂家还强制搭售冷门车型,URV三个月才卖出一台。 “现在卖理想L6,一台赚两万五,客户自己网上下单,根本不用砍价! ”
本田的渠道崩塌从数据可见一斑:一年内61家4S店退网,广本工厂产能利用率跌破50%。 流水线上的工人月薪降到三千,组长叹气:“每天只干四小时,比送外卖挣得还少。 ”
丰田经销商却在扩张。
北京的张老板刚花800万升级展厅,新增了铂智专属展区。 “雷克萨斯加价单月赚了200万,丰田混动根本不愁卖。 ”他指着车间里满员的保养工位:“这些车主开十年还会回来换新车! ”
修车铺里的对话
老家汽修厂里,老师傅给老雅阁换完机油,拍了拍引擎盖:“本田啊,当年你红的时候,我这天天排队。 现在……”他指了指墙角积灰的VTEC贴纸,“连小年轻都去买比亚迪了。 ”
店外,一辆崭新的丰田bZ3X安静驶过,车尾的“比亚迪丰田”标识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