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汽车品牌的建设之路,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坚持长期主义,打造世界级的中国汽车品牌!
流量时代,品牌建设更重要!
过去几年,汽车行业经历了从“新势力崛起”到“流量大战”的剧烈演变。蔚小理等新势力品牌初露锋芒,社交媒体“种草”成为营销标配;而到了2024年,行业陷入“流量内卷”,车企高管纷纷下场直播,价格战愈演愈烈。然而,这种短视竞争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品牌价值被稀释,用户信任度下降,行业生态恶化。
柳燕:坚持长期主义是关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指出,流量可能有一时的红利,但品牌才有持久的复利。中国汽车品牌要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就要持续深耕品牌建设,做“流量”时代的长期主义者。
品牌建设:三个“不变”的坚守!
柳燕强调,在行业巨变中,我们需要坚守三个“不变”:
用户为本: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一切为了给用户提供佳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不变。
底线为界:坚守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的底线不变,合规经营,良性竞争,坚守底线不越界。
品牌为基:立足长远,持续投入和精心培育,构筑品牌持久的竞争优势,切忌急功近利,过度追逐短期流量和短期利益。
中国汽车:打造大品牌,走向世界!
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认知度仍停留在“性价比”层面,甚至存在刻板印象。柳燕呼吁,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阶段,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势在行。
如何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
柳燕提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我们是谁?中国汽车作为一个大品牌,我们的形象、标签、人设、口碑是什么?
我们在哪里?中国汽车目前在世界上的排名、地位、差距、优劣势等是怎样的?
我们要往哪里去?我们的目标、远景、共识、行动是什么?也就是我们要成为谁?怎样去实现?
结语:
中国汽车品牌的建设之路任重道远,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坚持长期主义,才能终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向上”,从“价格内卷”回归“价值创造”,推动中国汽车品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化新征程!
各位车友,你们对中国汽车品牌建设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