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挂着凯迪拉克标志的中大型轿车,起售价跌破30万,仅售28.99万元——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数字。就在2025年10月22日,新CT6正式上市,以一口价策略直击BBA同级车型40万元以上的价格腹地。它搭载与法拉利SF90同源的MRC电磁悬架,全铝车身,33英寸环幕屏,配置拉满,价格却低得惊人。这不是清库存的尾款车,而是品牌旗舰的全新登场。
这是一次技术的胜利,还是一场品牌的妥协?当“豪华”不再与“高价”绑定,凯迪拉克究竟是在重塑价值,还是在透支未来?
新CT6的登场,是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夹击下的典型反击。它用近乎“自杀式”的定价,将百万级底盘技术下放到30万区间,试图以硬核机械素质对抗新势力的智能光环。数据显示,其前代车型2025年9月销量仅33台,市场早已用脚投票。此次降价超7万元,全系标配23项驾驶辅助、OTA V5.0车机与AKG音响,诚意不可谓不足。但低价换来的关注,未必能转化为忠诚的用户。
支撑这一策略的,是传统豪华品牌日益崩塌的定价权。奥迪Q5L终端降价超10万,奔驰C级被迫跟进,雷克萨斯ES保值神话不再。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原副会长李金勇指出,这是“价格战的深度延续”,弱势品牌正以B级车的价格打A级车的市场。凯迪拉克的“战损焕新礼”看似大胆,实则是对消费者信心不足的补救——你怕它不保值?我承诺三年内车损超30%就免费换新。
然而,低价的代价是品牌价值的稀释。63%的年轻消费者将智能座舱置于品牌历史之上,二手车商甚至组建“BBA拒收联盟”,转而抢购理想与问界。凯迪拉克CT6的车机系统虽已升级至V5.0,但过往“卡顿、死机”的用户记忆犹存;其全铝车身轻量化至1.76吨,操控出色,但离地间隙低、维修成本高的痛点仍在。消费者开始计算:买得起,修得起吗?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豪华的本质正在被重新定义。过去,“四环”“三叉星”是身份象征;如今,一辆车的科技积分正在取代品牌积分。沃尔沃靠安全与环保建立信任,雷克萨斯以可靠与服务赢得忠诚,而凯迪拉克的技术亮点,能否转化为用户的情感认同?目前看,它仍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技术秀。
降价可以抢回市场,但抢不回人心。真正的豪华,从不靠价格标签,而靠不可替代的体验。若凯迪拉克不能在两年内补齐智能化短板、重建服务体系、扭转保值率颓势,那么今天的低价策略,不过是延缓退场的止痛剂。当所有豪华车都卖30万时,谁还记得,豪华曾意味着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