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新能源车市这盘棋,下得可真热闹!你刚还在想谁是老大,结果一转眼,榜单全变了样。以前咱们看销量榜,那都是“蔚小理”三兄弟轮流坐庄,现在倒好,零跑杀出来了,鸿蒙智行闷声发大财,小鹏也支棱起来了,连小米汽车都冲进了第一梯队。你说这市场卷不卷?简直是神仙打架,传统车企站在边上,估计都快看傻了。
以前那些合资品牌,动不动就卖二三十万,配置还抠抠搜搜,现在呢?人家新势力十几万的车,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大屏音响一样不少,风阻系数做得比超跑还低,百公里加速干到四秒内,关键是价格还特别实在。你说消费者为啥不买账?不是他们不爱“老牌”,是这些新选手太能打了!
先说零跑,九月直接交出6万多台的成绩单,同比翻倍增长,直接登顶新势力榜首。很多人一开始觉得它就是个“低价走量”的买菜车,结果你去试驾一圈回来,发现还真不是样子货。底盘调校稳当,内饰用料也不抠门,尤其是C10和C11这两款SUV,空间大、能耗低,家用完全够格。关键是啥?起售价才十几万,比很多燃油SUV还便宜。你说这谁扛得住?难怪有人说:“以前瞧不起零跑,现在它已经上桌第一个动筷了。”
再看鸿蒙智行,虽然表面上低调,但数据一出来,吓人一跳——接近6万台月销,累计订单破百万在即。问界M7新款一出,简直就是“真香”现场。L2级辅助驾驶拉满,城区NCA都能用,华为的智能化系统确实有点东西。再加上增程版续航无忧,充电焦虑基本不存在。你说它贵吧,确实不便宜,但对比同级别的理想L8或者宝马X3,你会发现它的配置简直“顶呱呱”。很多老车主都说:“原来以为被割韭菜了,结果新车降价反而更值了——这波是打脸还是逆袭?”
小鹏这边也没闲着,四万多台月销,历史新高。G6和G9两款车撑起了半边天,特别是G6,颜值在线、操控扎实,后驱版百公里电耗才13度左右,燃油经济性直接拉满。而且小鹏的X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在一线城市的覆盖率越来越高,开起来越来越像“自动驾驶”。听说年底还要推增程版,到时候肯定又要搅动一波市场。你说它能不能再上一个台阶?我看悬,毕竟品牌力还是差那么一口气。
蔚来呢,三万多台,稳中有进。换电模式依旧是个亮点,全国换电站铺得密,长途出行确实方便。但问题也很明显——价格偏高,主力车型都在30万以上,普通人看看就算了。虽然ET5T这种旅行车挺出片,座椅按摩通风全套配齐,但每个月几万的销量天花板好像已经看到了。未来能不能突破,还得看他们十来万的子品牌能不能支棱起来。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理想。曾经的销冠,现在三万多台,看着不少,但在整个赛道都在加速的时候,原地踏步等于退步。理想的问题在哪?一是增程技术不再稀缺,谁都能做;二是价格坚挺,优惠少,老车主气得蹦起来;三是产品线有点审美疲劳,L系列从L7到L9,长得都差不多,新鲜感没了。新款i6听着挺玄乎,但没看到实车之前,谁也不敢说“真香”。
最让人意外的还得是小米汽车。4万台交付量,直接杀进头部阵营。年轻人一看这设计,直接“上头”——雷军真的懂流量啊!SU7不光是车,更像一款行走的数码产品,智能互联、生态打通玩得明明白白。不过产能还是硬伤,听说二期工厂年底投产才能缓解。要是真能做到月销五六万,那可真是“天塌了”,其他品牌压力山大。
回头看看传统车企,日子确实不好过。比亚迪虽然总量还在涨,但面对这些打法灵活的新对手,也开始频频出招,冠军版、荣耀版一轮接一轮,价格战打得飞起。合资品牌更惨,大众ID.系列跌冒烟了,终端优惠七八万,车主走路摇头晃脑——不是骄傲,是心酸。本田、丰田的电动化转型慢半拍,新车出来也没啥水花,感觉像是“老咕噜棒子”突然被推上了擂台,还没热身就被KO了。
其实说到底,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有个车开就行”的年代了。大家要的是智能化、舒适性配置、空间利用率,还有那一份“出片利器”的仪式感。你光说三大件多牛,对不起,年轻人更关心自动泊车准不准、语音助手聪不聪明、座椅能不能加热通风。
安全性这块也不能忽视。现在很多新势力都标配了主动刹车、盲点监测、疲劳提醒,甚至带激光雷达的车型越来越多。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也越来越聪明,过弯时侧倾控制得比德系豪车还稳。你说这是不是进步?必须是!
所以你看,这场新能源大战,拼的不是谁资历老,而是谁更能抓住用户的心。谁能把三电技术做好,把智能化体验做顺,把价格打下来,谁就能赢。那些还在靠品牌光环吃饭的,迟早要被拍死在沙滩上。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
这样的九月战局,你会考虑买一台新势力吗?
如果你预算30万以内,是选零跑C11,小鹏G6,还是等等小米的新车?
又或者,你心里还有别的“国民神车”?
评论区聊聊呗,这局,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