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五年前走进雷克萨斯4S店的情景吗? 销售端着咖啡告诉你:“先生,ES300h现在要加价3万,等车三个月是常态。 ”如今同样那家店,横幅上赫然写着“雷克萨斯ES200 豪华版直降8万,19.98万开走”。 隔壁凯迪拉克的销售举着喇叭喊:“CT5豪华型20.88万! 比三年前便宜了整整8万! ”可展厅里看车的人还没销售顾问多。
上个月路过沃尔沃4S店,发现他们竟然把XC60和吉利星越L摆在一起卖。 穿着西装的销售经理苦笑着解释:“厂家要求的,说是要打通豪华与主流市场。 ”结果星越L半天签了五单,XC60的展车连车门都没人拉开过。 更讽刺的是,对面华为体验店里,问界M7的预约试驾已经排到三天后。
看看今年六月的销量榜,凯迪拉克全系卖了不到8000台,还不到2021年同期销量的四成。 雷克萨斯靠着降价勉强维持着月销过万,但主力车型ES系列同比暴跌61%。 至于英菲尼迪,全国单月交车量只有217台,这个数字甚至比不上比亚迪海豹一天的销量。 曾经需要加价5万的路虎极光,现在优惠12万都没人要,4S店展厅改成了新能源车充电站。
宝马4S店的王经理最近总在朋友圈发促销信息:“宝马X3 25i 指导价39.98万,现价23.8万开票。 ”评论区炸出一堆老车主:“我三年前买的同款花了42万! ”“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 ”但真正刺痛二线豪华品牌的是,这个价格已经杀进凯迪拉克XT5和沃尔沃XC60的腹地。 更可怕的是奥迪A6L,这款曾经落地50万起的行政座驾,现在35万就能开走2025款甄选型。
奔驰4S店的李总透露内幕:“厂家给C级的返点补贴翻倍了,现在卖一台车赔两万,但必须冲量保市场份额。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直接让隔壁林肯4S店撤掉了航海家的展车,毕竟优惠8万都卖不过奔驰的入门款。
走进商场的小米汽车展厅,周末看SU7的人群排到电梯口。 95后的小张指着顶配车型说:“29.9万有双电机四驱、空气悬架、8295芯片,比雷克萨斯ES300h快两秒还便宜八万。 ”他身后的电子屏滚动着“7月交付量18326台”的数据。 理想汽车的销售更会讲故事:“L7的皇后座椅能120度躺平,接送孩子时妈妈能在二排做瑜伽。 ”这些场景化体验让沃尔沃的“北欧空气净化系统”显得像上个世纪的产物。
华为问界的用户群里,每天在讨论OTA升级后自动驾驶的新功能。 而某二线豪华品牌的车主还在抱怨:“车机连CarPlay都要加钱选装,导航地图三年没更新了。 ”更残酷的是保值率,雷克萨斯ES三年残值从85%暴跌到58%,凯迪拉克CT5更是跌破50%。 二手车商老刘直言:“现在只收BBA和新势力,二线豪华品牌当天收当天亏。 ”
合资品牌的崩盘更触目惊心。 北京现代的展厅里,只有伊兰特在苦苦支撑,月销勉强过万。 销售指着空荡荡的展位说:“胜达和途胜加起来月销不到200台,厂家已经停产了。 ”隔壁雪佛兰4S店改成了比亚迪授权店,科鲁兹的广告牌被海豹DM-i覆盖。 最讽刺的是马自达,他们还在宣传“全球最佳AT变速箱”,可顾客进门就问:“有混动吗? 纯电能跑多少公里? ”
东风标致的维修车间比展厅热闹。 老师傅指着升降机上的408说:“这批车变速箱故障率30%,厂家延保到10年也挽不回口碑。 ”而新车凡尔赛C5X的月销量已经跌到三位数。 反观吉利银河L7,上市三个月月销破两万,4S店连展车都被提走了。
价格屠夫们正在多线作战。 比亚迪秦PLUS把A级车打到7.98万,日产轩逸被迫降到6.68万清库存。 大众朗逸的经销商在群里哀嚎:“单车利润不到2000块,卖车全靠厂家返点。 ”更可怕的是B级车市场的雪崩,本田雅阁混动版优惠5万,裸车16.98万;丰田凯美瑞2.0L经典款跌破14万。 这些曾经加价销售的神车,现在和吉利星瑞、长安UNI-V抢饭碗。
某二线合资品牌区域经理透露:“厂家要求经销商消化三个月库存,单车补贴3万,但必须签保密协议。 ”他苦笑着展示仓库照片,上百台新车在露天停车场风吹日晒。 而隔壁比亚迪的物流车每天运走三批新车,停车场从没超过半满。
豪华车市场的消费税新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七月起,90万以上车型征收20%消费税,直接让路虎揽胜的终端价突破200万。 捷豹4S店的销售吐槽:“XFL降15万都没人问,客户转头买了蔚来ET7,说能省下牌照钱。 ”
沃尔沃的工程师私下抱怨:“公司还在用10年前的CMA平台改电车,电池成本比吉利极氪高30%。 ”雷克萨斯更尴尬,他们的首款纯电车bz4X因为充电慢、续航虚被网友戏称为“验证码”。 而凯迪拉克LYRIQ锐歌上市半年只交付了2000多台,门店摆着“买燃油车送电车使用权”的牌子。
当小米SU7在纽北刷圈速的视频刷屏时,英菲尼迪的市场部还在发“进口发动机匠心工艺”的通稿。 讴歌的官网最新消息停留在2023年国产车停产公告。 某经销商集团的数据显示,二线豪华品牌的退网率今年已达37%,售后索赔纠纷激增两倍。
二手车市场出现魔幻场景:2023年的凯迪拉克XT5标价18.8万,旁边停着2025年的比亚迪海狮07EV卖21.6万。 车贩子老赵说:“收二线豪华车要签生死状,三个月卖不掉就亏本。 ”他指着停车场角落:“那排讴歌CDX,半价处理都没人要。 ”
某汽车园区的最新招商广告很说明问题:“黄金铺位招租,优先新能源品牌,谢绝传统燃油车。 ”曾经占据最好位置的某美系豪华品牌4S店,现在变成了极氪交付中心。 园区保安回忆:“去年这时候他们店庆搞活动,送加油卡都没人来。 ”
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明的报告指出:25-35万价格带中,二线豪华品牌份额从2021年的38%暴跌至2025年的9%。 更致命的是客户画像变化,35岁以下消费者选择新势力的比例达74%,而二线豪华品牌客户平均年龄上升到47岁。 某品牌市场总监在闭门会上承认:“我们正在失去定义豪华标准的话语权。 ”
经销商集团的转型最真实。 浙江某集团砍掉所有二线品牌授权,转而投资了8家城市展厅,其中6家是新势力品牌。 董事长直言:“卖一台30万的凯迪拉克提成800块,卖理想L7提成3000块,销售都抢着去新店。 ”他们集团最新的招聘海报写着:“急聘新能源体验顾问,有无经验均可,传统4S店销售勿扰。 ”
当宝马的销售用手机演示AR导航时,某二线品牌还在发放纸质配置单。 当蔚来用户通过APP预约上门补胎时,某些品牌的客服电话要转三次才能接通人工服务。 当问界车主炫耀车载冰箱冻奶茶时,某豪华SUV的车主还在改装点烟器接口的加热杯架。
某汽车论坛的投票贴道出真相:“30万预算您选谁? ”选项里宝马i3得票28%,问界M5得票35%,凯迪拉克LYRIQ只有3%。 置顶评论获赞最高的是:“我选小米SU7顶配,剩下的钱买块劳力士。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