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一个鬼故事正在成真:曾经象征着未来科技的特斯拉,如今在4.5亿人口的欧盟市场单月销量竟被比亚迪反超近50%!
讽刺的是,顶着欧盟27%惩罚性关税的比亚迪,反而以9698辆的销量碾压特斯拉的6600辆。 这场逆袭并非偶然,特斯拉的销量如自由落体般从去年11月的3.1万辆暴跌约80%,甚至在西班牙出现“恐慌性抛盘”,跌幅高达75%。
马斯克的极右翼立场,正让欧洲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德国一项10万人调查显示,94%的当地人明确拒绝购买特斯拉。
欧洲街道上的特斯拉正在变少,这不再是猜测,而是冰冷的数据现实。
2025年1月,特斯拉在欧盟市场销量同比腰斩50.3%,同期欧洲电动车大盘却增长37%。 到了4月,情况继续恶化,特斯拉新车注册量仅5475辆,同比暴跌52.6%。 曾经的新能源标杆,如今在西欧市场份额萎缩至1.7%。
这种下滑是全局性的。
在德国,特斯拉1月销量1277辆,跌至2021年7月以来最低点;法国市场销量下滑63%,仅1143辆;瑞典、挪威等传统友好市场也分别出现44%和38%的跌幅。 就连拥有柏林超级工厂的“主场”德国,也未能缓解颓势。
反观比亚迪,却以惊人的速度在欧洲扎根。
2025年4月,比亚迪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这五大核心市场销量全面超越特斯拉。
从欧洲14国整体数据看,比亚迪11123辆的销量,更是远超特斯拉的6253辆。 在德国,比亚迪4月销量1566辆,同比暴涨824%;英国市场增长654%,达到2511辆;西班牙销量更是达到特斯拉的3倍。
特斯拉的溃败背后,首先是产品力的疲软。
Model 3和Model Y两款主力车型已分别上市8年和5年,期间仅进行小幅改款。 相比之下,大众ID.7凭借更大空间在欧洲市场超越Model ,起亚EV3、雷诺5等小型电动车则抢走了追求性价比的潜在用户。
致命的是,当法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Model Y价格比大众ID.4高出1万欧元,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
比亚迪的突围则依靠精准的本地化策略。
在匈牙利建设整车工厂规避关税,针对北欧主推纯电车型、南欧侧重插混车型的双线布局,以及从1.999万欧元的入门海鸥到搭载“易三方平台”的腾势Z9GT的全价位产品矩阵,让欧洲消费者真正拥有了替代选择。
但产品差距之外,品牌形象的崩塌可能是特斯拉更深的伤口。
马斯克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在特朗普就职仪式上的争议行为,引发欧洲民众广泛反感。
德国街头出现“反马斯克”贴纸热销现象,车主需特意贴上“我在他发疯之前买了这辆车”以划清界限。 甚至法国、德国多次发生特斯拉充电桩纵火事件,现场留下反特斯拉标语。
资本市场也已亮起红灯。
特斯拉市值跌破万亿美元大关,股价从480美元高位跌至290美元。 比亚迪凭借全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刀片电池技术使其制造成本比欧洲车企低35%,在德国市场单车成交价从2.8万欧元跃升至4.2万欧元,成功跻身主流品牌阵营。
这场逆转并非孤例。
在美国,特斯拉新能源市占率从80%的垄断地位跌至38%;在中国,其月销量长期徘徊在3-4万辆,增速远低于大盘。 比亚迪则在全球加速布局,8艘滚装船组成的船队保障供应链,匈牙利工厂和欧洲总部的落地彰显长期决心。
欧洲消费者用实际选择重新定义了竞争规则:当技术领先的光环被政治争议遮盖,当产品迭代速度追不上市场变化,即使是最坚固的品牌护城河也可能一夜干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