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事情都喜欢凑个“科技感”,哪怕这“科技”到底是为谁服务都没想清楚。说到最近很火的隐藏式门把手,到底是“高科技”还是一种倒退?这事儿真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先说说特斯拉Model Y门把手失灵的事儿。美国那边交通监管机构专门立案调查,原因很简单:车主发现大名鼎鼎的隐藏式门把手,在电量不足的时候就彻底罢工,怎么都打不开。几起案例里,家长直接砸车窗才把孩子从车里救出来。这种事情,听起来很玄乎吧?但琢磨下,其实就是拿“科技感”绑了个死胡同,出了乱子连门都不让进。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什么叫安全设计?曾几何时我们用力一拉就能开的门把手,其实已经是经过几十年改进过的结论。而现在,动不动就给门把手藏起来,“拉不出来”,“推不出来”,或者还指望你的手机蓝牙去遥控。好家伙,关键时候——没电、手机丢了、系统抽风了——谁能保证你进得了车,逃得了难?别想那么多!科技没电的时候,门把手连你名字都不认得。
车企给隐藏式门把手的宣传词,听着都熟:“造型更简洁”、“科技范爆棚”、“优雅流线降低风阻”。你说,风阻低就代表科技进步?你在马路上开个百八十公里,一年省下那一点点电,就真的能当卖点?蔚来都说了,优化以后风阻流线门把手“提升续航不到1.5%”;你要天天飚高速,车门把手带来的节能能买个汉堡包——可真要出事的时候,汉堡包你吃上了吗?
还是别人说得直:“门把手冬天直接冻住,密封性还不如传统款,门开着咯咯响,没电撞车你别想一个拉门就逃命,那几秒耽误不起。”这些问题如果回归“最基本的安全”,都属于设计的退步。你花大价钱买了个“升级版”,用了却还不如三十年前的老玩意儿。
说到这,我脑子里总蹦出一个问题:“这科技到底是帮了谁?”它帮风阻数值好看了一点,设计师的PPT更炫,却让普通用车人多了好几道麻烦,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科技不该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吗?怎么到头来让人解决科技的问题了?
再看看安全和便利的对立面。你仔细想想,现在很多设计其实比传统门把手复杂得多。普通门把手,谁都知道拉就开;隐藏式的,弄个按钮、传感、甚至手机App——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还得临场学习一套新操作?小孩子能找得到隐藏的开门拨杆么?有心慌的时候还到处翻手册么?真要倒霉,谁会给你时间慢慢研究?汽车火灾落水那种场景,门把手成了恶作剧高手,你只剩砸窗这一招。
于是,监管部门终于坐不住了。不仅美国要查,中国也要开始管这事。准备出台强制标准,“全隐藏式门把手不准用了,半隐藏的也得配机械冗余”。意思很简单,门把手还是得让你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机械锁必须能应急。科技可以装饰,但人命不能装。
其实你仔细想想,这些“一刀切”的监管措施反而是对“科技热情”的冷静提醒。我们不是没有见过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但那些真正有效的,总是把安全和便利都照顾到。这事儿轮到门把手,设计师跟风企业也该反思:你是做给公司形象看的还是做给消费者用的?
“创新”这个词,往往被用滥了。门把手藏得再好看,没有电的时候你就是一块板。科技是否应该始终带着传统的一点温情?门可以高档,可以流线,但不能以失去安全为代价。
你不信的话看看其它行业,最靠谱的家用电器、车子、甚至房子的门锁,设计到现在基本还是机械和电子的结合,总留个紧急机械锁,绝不会想着用纯电机制霸天下。这不光是经验使然,更是对风险和现实的敬畏。
那么问题又来了:能不能既要科技又要安全?其实答案很简单,完全可以。半隐藏方案、机械备份,只是几个不算贵的小元器件。要是设计师真的花心思,几十块钱成本就能把风险降到几乎没有。现在非得比造型、拼流线、炫科技,这其实是走道偏锋。敢问你真的在为用户着想,还是给资本和市场“做戏”?
说到消费者了,今天的“科技门把手”有多少人真的用得舒心?你不妨问问身边买了豪华电车的朋友——有几个人真知道应急手动开锁在哪儿,怎么拉?连司机都不一定清楚那些小机关。宣传的时候高科技洗脑,销售却不主动教你关键时刻保命的诀窍,这事儿说轻了是失职,说重了简直是拿人命换噱头。
未来怎么走?其实我觉得大家把“隐藏式门把手”作为科技创新的象征,实在是把门槛想得太低了。未来汽车有没有可能——既能优雅,又有紧急机械应对?或者干脆想点新的“可视可控安全科技”,让门不用藏也能炫技,但该敞亮的时候还是“一拉就开”?这种创新才算是真正的进步。
归根到底一句话,科技的本质该是服务于人性。门把手不是越藏越高级,而是能帮你在风风雨雨、急难险阻中,一把拉住安全感。高科技造型不是错,但千万别把人命安全“玩”丢了。设计能美,但美必须让功能让位给底线。你追求未来感,也要先确保这未来不会把你困在门外。
社会进步从来不是单纯靠“炫技”堆出来的,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科技,总是让人用起来更安全、更省心、更实在。而不是让你在紧急情况下一愣:门在哪儿?怎么开?这一分钟的迷茫,可能就是生死的分界线。
到头来说,汽车门把手到底是不是高科技,关键在于你能不能靠得住,用得明白。科技感能加分,但安全感才是及格线。对于隐藏式门把手这事,我觉得大家都别再迷信“华而不实”的创新了。宁可用最老最傻的拉门方式,也不能为了一点风阻或者几句广告词,拿安全当儿戏。毕竟,关键时刻,谁都希望门把手不藏不掖,稳稳当当,一拉就开。
以后出新产品的时候,还是劝设计师们多2分钟头脑风暴:你做的东西,真能保证用的人安全无忧吗?“高科技”的面子不如“安全实用”的里子。让我们一起向功能优先的常识回归,让科技感成为舒适的背景,而不是埋了风险的陷阱。
说这么多,你还觉得隐藏式门把手是“科技”,还是“自找倒霉”?选门把手的时候,你愿意多省一丁点风阻,还是多一份安全?——这是个必须用大白话认真想明白的事,别让都市传说变成真实事故,别让高科技遮住了你进门的路。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