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电车政策急刹车!车企松口气,60天审查缓冲期!

加拿大电车强制令突然被“踩刹车”,车企集体松口气:2万美元“罚单”可能不用交了!

加拿大电车政策急刹车!车企松口气,60天审查缓冲期!-有驾

联邦政府一声令下,原本铁板钉钉的电动车销售配额政策,现在被暂停60天重新审查。 消息一出,车企老板们纷纷在办公室拍大腿不是气的,是高兴的。 按原政策,2026年起,他们卖的车里必须有20%是纯电或插混,否则每超一辆就要“罚款”2万美元。 虽然官方没明说这是罚款,业内都叫它“卡尼税”。 现在政策悬而未决,车企终于能喘口气,重新盘算库存和生产线。 消费者也松了口气没人逼你买电车,油车照样能开,二手车市场也不受影响。 这场政策急转弯,背后是市场卖不动、贸易战压顶、车企叫苦连天的现实。

总理马克·卡尼上台没多久,就对前政府定下的“电动车可用性标准”动了刀。 这个标准听着温和,实际是硬性指标:2026年零排放车销量必须占20%,2030年要到60%,2035年直接拉满到100%。 什么叫零排放车? 纯电、氢燃料、插电混动都算。 政策本意是让4S店里电车款式多起来,消费者有得挑。 可现实是,加拿大冬天动不动零下二三十度,电车续航直接打对折,充电桩还稀稀拉拉。 老百姓不是不想环保,是怕半路趴窝。 车企更惨,展厅里电车积灰,油车卖断货,硬要完成20%的指标,等于逼着他们亏本甩卖,或者交天价“罚金”。

加拿大电车政策急刹车!车企松口气,60天审查缓冲期!-有驾

保守党早就嚷嚷着要废掉这个政策,说它是“脱离群众的精英游戏”。 汽车制造商协会更是公开叫屈,说现在全球经济形势这么差,美国那边还搞贸易战,芯片短缺还没完全解决,原材料价格又坐过山车,这时候逼着车企冲电车销量,简直是把企业往火坑里推。 协会主席布莱恩·金斯顿直接点破:“2万美元那个数,其实是政府给充电桩建设抵免额度定的价,不是真罚款。 ”企业之间买卖“积分”是商业机密,具体多少钱成交,谁也不说。 有消息从魁北克和加州那边透出来,积分价格早就崩了,市场价只有官方指导价的四分之一。 说白了,政策设计的“罚款”机制,在市场面前根本玩不转。

政策文件里其实留了活口。 车企完不成当年指标,可以用未来三年的超额销量来补窟窿,或者拿2024、2025年攒下的“电动车积分”来抵账。 积分还能卖,能存,能转让。 ,2027年底前,车企要是投钱建充电桩,每花2万美元就能换一个积分。 这招原本是想鼓励基建,结果被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普瓦列夫尔抓住,当成攻击点,到处说政府要收“卡尼税”。 普通老百姓一听,以为买辆油车就要被罚两万,吓得赶紧捂紧钱包。 实际上,法规写得明明白白:司机爱买油车、爱开老车,政府管不着。 哪怕到了2035年,油车也不是完全消失,插电混动还能卖,只要纯电续航能跑够80公里就行。 有人买了插混车,全程烧油不开电,法规也不拦着,只是省不下油钱罢了。

加拿大电车政策急刹车!车企松口气,60天审查缓冲期!-有驾

车企现在的压力,一半来自政策,一半来自市场。 展厅经理最清楚,顾客进店,十个有八个先问“这车冬天能跑多远”“充电方不方便”“电池保几年”。 油车一箱油跑五百公里,十分钟加满走人,电车充一小时可能才跑一半,还怕找不到桩。 二手车市场更是油车的天下,电车残值低得吓人,买家怕接手就是接盘。 车企生产线转电车,投入巨大,模具、电池、电机、软件全要换,结果市场不买账,库存堆成山。 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这些巨头,在加拿大市场举足轻重,现在都在观望,生产线不敢全转,新车型发布一拖再拖。 小品牌更惨,根本没资本玩积分游戏,只能指望大厂施舍点积分,或者干脆退出加拿大市场。

渥太华的审查期只有60天,影响的是未来十年的产业布局。 车企现在不敢签大额电池订单,不敢扩建电车生产线,经销商也不敢压太多电车库存。 销售顾问的提成方案都改了,卖一辆油车奖金照旧,卖电车额外加钱,还是没人愿意碰。 政府网页上说,政策是为了“确保消费者能接触到多样化的零排放车型”,可现实是,消费者接触到了,也摸过了,最后还是摇摇头走开。 充电地图APP更新得再勤快,也赶不上加油站的数量。 加油站老板倒是乐开了花,油车销量稳如老狗,便利店咖啡卖到脱销。 车企高管们现在天天开会,主题就一个:怎么在政策夹缝里活下去。 是赌一把政策会放宽,还是咬牙硬上电车,把宝押在2027年的充电桩补贴上? 没人有答案。

加拿大电车政策急刹车!车企松口气,60天审查缓冲期!-有驾
加拿大电车政策急刹车!车企松口气,60天审查缓冲期!-有驾
加拿大电车政策急刹车!车企松口气,60天审查缓冲期!-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