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亚迪唐DM的新款申报信息悄悄出现在工信部网站上,虽然官方没大张旗鼓宣传,但眼尖的车友还是发现了不少耐人寻味的变化。
这车到底改了什么?
值不值得等?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
新款唐DM的外观基本还是老样子,前脸依旧是那个标志性的大嘴设计,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区别。
但仔细对比参数就会发现,车身长度从原来的4870毫米拉长到了4905毫米,多了3.5厘米。
这3.5厘米能干嘛?
说实话,对车内空间的影响微乎其微,毕竟轴距、宽度、高度都没变。
比亚迪可能只是想在外观上稍微调整下比例,让整车看起来更修长一点。
但消费者心里犯嘀咕:“加这么点长度,后排能多伸个腿?后备箱能多塞个行李箱?还是单纯为了改个数字好看?”
真正让车主们炸锅的是电池和续航的变化。
新款唐DM换了两套磷酸铁锂电池,容量分别是21.5度和26.5度,对应的纯电续航标称101公里和120公里。
乍一看,好像还行?
但对比现款顶配的45度电池+215公里续航,新款电池容量直接砍了近一半,续航却只降了不到一半,这数据怎么看都有点“魔幻”。
比亚迪没明确说这个续航是按什么标准测的,如果是老款的NEDC标准,那缩水幅度还能理解;但要是换成更严格的WLTC标准,那120公里的续航可能实际跑起来更短。
不少车主已经在论坛里吐槽:“这续航数据写得跟谜语似的,到底是实打实的120公里,还是‘理想状态’下的120公里?”
更让人纠结的是,现款45度电池版本会不会停产?
如果新款续航真的缩水,那现在买老款是不是更划算?
毕竟对于插混车来说,纯电续航越长,日常通勤越省油,充电频率越低。
动力方面,新款唐DM那套1.5T发动机+200千瓦电机的组合还是老样子,没升级也没缩水。
这说明比亚迪这次改款的重点不在性能,而是调整电池和配置。
但问题是,电池容量降了,成本按理说也该降点吧?
可官方指导价还是17.98万-26.98万,跟现款基本持平。
这就让潜在买家心里犯嘀咕:“电池小了,续航可能还缩水,价格却不降,比亚迪这是图啥?”
现在20万级混动SUV市场竞争激烈,奇瑞风云T9起售价才13万多,捷途山海L9顶配也就23万出头。
比亚迪唐DM的卖点在哪?
一是品牌影响力,毕竟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的认可度还是高的;二是绿牌优势,尤其在一线城市,插混车能上绿牌,免摇号、不限行,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刚需。
但问题是,如果续航缩水,消费者会不会转头去买竞品?
毕竟风云T9和山海L9的续航数据也不差,价格还更便宜。
这次改款还有个细节——车顶多了个激光雷达。
这玩意儿成本不低,通常是用在高阶智能驾驶上的,比如自动变道、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之类的功能。
但比亚迪官方目前没具体说明这个激光雷达能实现哪些功能,是自动泊车?
还是高速领航?
还是单纯为了未来OTA升级做准备?
这让不少科技控车主心痒痒:“要是真能实现高阶智驾,那这车还有点意思;但如果只是摆设,那还不如把钱省下来换个更大的电池。”
现在买唐DM的人大概分两种:
第一种是刚需型买家,比如家里有燃油车,想换台绿牌混动,或者所在城市限牌,不得不选插混。
对他们来说,续航缩水可能影响没那么大,反正平时充电方便,短途用电、长途用油,够用就行。
第二种是精打细算型买家,他们更在意性价比,会对比竞品,甚至考虑二手老款。
如果新款续航真的不如老款,他们可能会趁现款还没停售赶紧下手,或者干脆等实测数据出来再决定。
综合来看,这次唐DM的改款更像是“小修小补”,外观微调、电池缩水、续航数据存疑,唯一的新鲜货可能就是激光雷达,但具体能干嘛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想买这车的人来说,现在最稳妥的做法可能是:
1.等实测续航数据,看看120公里到底是实打实的,还是“理想状态”下的数字。
2. 对比老款,如果现款还在售,且价格合适,那可能比新款更值。
3. 关注竞品,风云T9、山海L9这些车市新秀,说不定能给出更好的选择。
总之,买车不是小事,尤其是这种改款车型,数据模糊的时候千万别冲动下单,等等看真实车主反馈再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