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回应成都新能源车和外地车限行建议

成都街头,堵得跟火锅底料似的,车一辆挨着一辆。你开的是电车?还是油车?说实话,现在路上跑的,绿牌越来越多,一眼望去,哪吒、比亚迪、特斯拉、小鹏……五花八门,全是“新物种”。前阵子网上有人喊话:“电车也该限行了!” 这话一出,立马炸锅。结果,成都官方最近正式回话了——新能源汽车,暂时不进尾号限行名单。

这事儿得掰扯清楚。有网友在四川的问政平台上提建议,说现在成都新能源车多得吓人,路上全是“绿牌大军”,尤其是网约车、出租车,清一色的电车,早晚高峰堵得水泄不通。以前限油车是为了治污染,现在电车没尾气,但路照样堵,那为啥不一视同仁?干脆,新能源车也按尾号限行,或者至少把营运性质的电车管起来。

还有人说,外地车也该管管。你看上海,外地牌进内环直接劝返。成都能不能也学学?毕竟现在每天进成都的外地车成千上万,不差这几个?

结果,官方回复来了,两条建议,统统不采纳。

四川回应成都新能源车和外地车限行建议-有驾

第一条,关于新能源车限行。回复写得明明白白:国家有明文规定,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限行、限购政策,已经实行的还得取消。成都自己发的文件也说了,新能源车目前不受尾号限行政策约束。换句话说,你现在开电车,哪怕天天进城,也不用看星期几,想跑就跑。不过,官方也留了句活话:未来交通压力要是真扛不住了,会启动相关研究。意思就是,现在不行,但以后说不准。

第二条,外地车限行。这事儿更复杂。成都方面说,你看那些外地车限行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人家都配套了“限购”政策,车子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可成都现在没限购,外地车随时能转籍成“川A”,你今天限它,明天它就上本地牌了,那限行不就成摆设了?所以,单一限外牌,没用,反而添乱。

说到这儿,数据得摆出来。成都现在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全国第一。新能源车保有量到2025年6月,已经干到了108万辆,占全市总量的15.1%,非限购城市里排第一。这数字啥概念?相当于每七辆车里就有一辆是电的。而且这势头压不住,电池技术年年突破,充电越来越快,换电也普及了,谁还愿意天天加油?

但问题也来了。路就那么多,地铁再发达,也不可能把所有人接走。电车虽然环保,但占道不比油车少。尤其是网约车,一个路口等红灯,清一色的比亚迪海豚、埃安S,整整齐齐排一排,看着壮观,堵得也心慌。

四川回应成都新能源车和外地车限行建议-有驾

所以,有人就开始琢磨:等以后油车停产了,满街都是电车,那时候还限不限? 现在不碰,是因为政策护着新能源,鼓励大家换车。可真到了“全民电车”的时代,路网承受力能不能跟上?到时候,限行会不会变成“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目前看,成都还是选择“放”。新能源不限,外地车也不单独限。但官方那句“适时启动研究”,听着就有点悬。谁也不知道“适时”是三年后,还是十年后。但可以肯定的是,交通治理的逻辑正在变——从“治污染”转向“治拥堵”,从“管油”转向“管车”。

你说电车该不该限?这事儿真没标准答案。支持的说,公平第一,路是大家的;反对的说,电车是未来,不能刚长大就“戴镣铐”。但有一点是实打实的: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紧,政策迟早得动。

四川回应成都新能源车和外地车限行建议-有驾

到时候,说不定“川A绿牌”也得看日子出门。现在,且珍惜这最后的“自由出行”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