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麦CEO罕见发声称沟通反过来,欧洲车企绕开荷兰私运晶圆赴东莞封测,芯片风暴谁成代价?

阿斯麦CEO在电视节目里抛出一句“这次可能是反过来了”,与此同时,欧洲车企已经悄悄把晶圆从欧洲打包运到东莞封测,再运回欧洲继续生产

这不是戏剧冲突,这是供应链的本能反应

阿斯麦CEO罕见发声称沟通反过来,欧洲车企绕开荷兰私运晶圆赴东莞封测,芯片风暴谁成代价?-有驾

荷兰政府一纸冻结令,把安世半导体推上风口浪尖,行业的第一反应不是争吵,而是找路子保生产,汽车不能等

要看懂这场风暴,得从源头说起

起因是闻泰科技在2024年底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其子公司安世半导体随之被波及,美方今年6月起持续施压荷兰,逼其换掉中方CEO并调整股权结构

到了9月,美国把“50%控股子公司也纳入管制”,荷兰政府紧接着动用冷战时期的《货物可用性法案》,以“国家安全”和治理缺陷为由对安世实施全球运营冻结

一句话,政治把企业当棋子

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裁定暂停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把投票权转给独立管理员,管理层被架空

中国这边很快也给出回应

10月4日发布出口管制通知,限制部分组件出口

随后

10月29日安世荷兰停止向东莞工厂供应晶圆,双方围绕货款和合同履约彼此指责,紧张不断升级

这时候,产业链的压力指数暴涨,欧洲车企开始算时间表,哪一天产线会停

就在这根弦绷到最紧的时候,沟通开始回到桌面

11月8日,欧盟委员公开称中方同意对符合条件的安世出口进行个案豁免,关键车规芯片供应逐步恢复,全球汽车行业的“芯片焦虑”有所缓解

这一步很关键,像车胎漏气先补一块胶,不完美但能继续走

11月13日,荷兰宣布派高级代表团访华磋商;

中国商务部表示愿意基于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与荷方尽快解决危机

此时的阿斯麦也出声了

11月16日,阿斯麦CEO富凯在《Buitenhof》节目里说,安世事件凸显供应链的脆弱性,关键是要在局势升级前对话,“这次可能是反过来了”

这句“反过来”,像是提醒所有人:以前是政令先行、企业配合,这次是产业先自救、政治随后补课

富凯还判断,短期内这事不会直接伤到阿斯麦,最紧张的时刻已经过去

这不是轻描淡写,而是站在全球设备龙头视角的冷静

但最现实的动作来自车企

据多方报道,欧洲大客户们搞了个“临时补丁”计划:避开荷兰行政干预,从安世在欧洲的晶圆厂提走半成品芯片,直接寄到中国东莞封测,完成后再运回欧洲装车

像极了工厂里临时拉一条旁路,只为让传送带不停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甚至警告,如果供应中断延续,欧洲产线可能几周内停摆

这话不是威胁,是产线的日常逻辑:没有芯片,安全气囊不工作、车门锁不上,车就出不了厂

这场争端里有个让人皱眉的细节

安世荷兰目前拖欠东莞封测工厂货款达10亿元人民币,和其“当地管理层未遵守合同付款条件”的指控形成鲜明反差

安世中国称对方“无中生有”,指控是恶意抹黑

货都收了、钱没结,这在制造业不陌生,但在紧张时刻会被当作筹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东莞那条线一度收紧——企业面对风险,财务必须自保

最新的风向也在变化

11月17日有报道显示,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仍对此前决定毫无悔意,强调“国家安全”立场;

荷兰学界有人批评法庭裁决不合常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是此事的幕后推手

磋商还在铺排

中荷双方尚未就核心分歧达成一致,代表团访华仍在推进

这就是现实:政治有自己的节奏,工业有自己的时钟

市场也给出了态度

11月上旬数据显示,半导体设备ETF单日涨幅超2%,近五日资金净流入近2亿元,板块集中度90%+,全球半导体市场今年预计突破6000亿美元,行业正处上行周期

配合权威报告的判断——

行业重心转向供应链安全与高端制造补短板,研发投入与营收增长强相关,技术突破能直接转化利润

这不是口号

是资本、技术和订单的共同选择

在观点层面,声音不止一个方向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中国事务负责人呼吁欧盟与荷兰尽快和中国对话,别让车企为政治买单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主席马蒂亚斯·辛克则更直接

重建一条新供应链要三到五年,成本极高,且中国市场的利润对欧洲企业仍是强吸引

另一边

行业巨头黄仁勋评价华为最新AI芯片性能接近H200,系统级设计展现了强工程能力

这些话放在一起看,意思很明白:你可以调整路线,但不能没有路

说到华为这条“路”,值得放在这一背景里看

从2019年被列入实体清单,到2025年麒麟9020发布,华为用软硬件协同、系统级创新,把制程差距硬生生转化成整机优势,形成全链路自主可控的样本

反观中兴的波折

在全面制裁下付出巨额代价才恢复供货,给整个行业上一课:合规与核心技术都得抓牢

两条线合起来的结论很朴素

从谈判到研发,能稳住的不是一句豪言,是一个个可复用的能力

把这次安世事件拉回常识层面

供应链像水,堵一处就会改道,市场会用脚投票

荷兰可以拦一家企业的经营

却拦不住晶圆去东莞、车企把车造出来

这不是鼓励绕规则,而是提醒:在工业社会里,沟通比挥棒更重要,临时补丁是不得已的选择,但补丁背后应该是回到桌面的对话

阿斯麦CEO的“反过来”,其实是把话说透:以前是政治先决定,企业再适配;

这次是企业先自救,政治被迫跟进

这不是胜负表,而是风险教科书

谁忽视了供应链的韧性,谁就会在“不停产”的倒计时里被动

当荷兰大臣把它形容为“经济惊悚片”

欧洲车企已经写好了观众看不见的结局:产线得跑

也许这场风暴不会很快散去

但每一次跨境的晶圆,每一笔结清的货款,都是把故事往“正常”拉近的一小步

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代表团坐下来谈,工程师回到产线,财务把账对齐,法律别再挪旧条款硬用新问题

当产业链的每个节点都被尊重,经济的车轮才会稳稳向前

别忘了,车里的那颗小小芯片,控制的是安全气囊、车门锁、灯光,控制的也是普通人每天的出行

让它回到正常供应,比谁赢了争执更重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