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 N7“凉了”?

东风日产 N7“凉了”?-有驾

但啊思觉得,单看一个月的销量就说 “凉了”,也太着急了点,得好好掰扯掰扯背后的事。

首先说销量波动这事,懂的都懂,新能源车型刚上市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个 “新品热度期”,尤其是 N7 这种定价 11.99 万 - 14.99 万,还把 20 万级配置往下拉的车,上市初期订单多、交付冲量很正常。

8 月能破万,一方面是前期攒的订单集中交付,另一方面也是产能刚爬上来 :

之前听说 N7 最初的产能规划才月产 4000 台,8 月能做到交付过万,已经是供应链和生产线赶工的结果了。

那 9 月销量掉下来,有没有可能是前期订单消化得差不多了,新订单还没跟上?

毕竟新车热度过去后,消费者会更理性,不会再像刚上市时那样抢着订。

东风日产 N7“凉了”?-有驾

再说说大家吐槽最多的质量问题,有车主提车几天就遇到电池动力系统故障,还有人说续航跑不满 300 公里,这些问题确实影响口碑。

但啊思查了下,N7 用的电池是欣旺达的,不是宁德时代或者比亚迪这些大家更熟悉的品牌,倒不是说欣旺达的电池不好,而是在消费者认知里,后者的口碑更扎实。

而且刚量产的车型,难免会有 “初期品控不稳定” 的情况,举个栗子,之前小鹏某款车型刚交付时也出现过车机卡顿问题,后来通过几次远程升级就解决了。

N7 要是能快点拿出解决方案,比如召回有问题的电池模组,或者通过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改善续航虚标,说不定能挽回不少用户的信任。

东风日产 N7“凉了”?-有驾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 N7 面临的竞争太激烈了。

它所在的 10-15 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对手可不少,小米 SU7 一直卖得好,8 月销量比 N7 还高,小鹏刚推出的 MONA M03 也很能打,人家不仅有双 Orin-X 芯片的智驾系统,续航还比 N7 更实在。

这些新势力车型本来就擅长做用户体验,比如智驾功能更新快、车机交互灵活,而东风日产作为合资品牌,虽然在座椅舒适这些传统优势上做得不错,但在智能化的响应速度上,确实比新势力慢半拍。

比如 N7 的驾驶辅助系统,说是和 Momenta 合作开发的,但有车主反馈说在复杂路况下会出现判断不及时的情况,这要是放在新势力身上,可能一周内就会推送优化版本,而合资车企的流程可能要慢很多。

东风日产 N7“凉了”?-有驾

不过啊思觉得,N7 还没到 “凉了” 的地步,至少东风日产没放弃。

据小道消息,东风日产马上要推插混版的 N6,定价也在 12-15 万区间,纯电续航能超过 150 公里。

这个操作其实挺聪明的,现在插混车型还是新能源市场的增量主力,比如比亚迪秦 PLUS DM-i 每个月都能卖好几万,很多消费者担心纯电续航不够,又想省油,就会选插混。

N6 要是能延续 N7 的舒适性配置,再加上插混的续航优势,说不定能和 N7 形成 “纯电 + 插混” 的组合拳,覆盖更多用户需求。

东风日产 N7“凉了”?-有驾

而且东风日产之前在燃油车时代,靠轩逸、天籁这些车型积累了不少家庭用户,这些用户对 “舒适”“可靠” 的需求,正好能被 N7 和 N6 满足,只要产品力没问题,还是有基本盘的。

再说了,N7 对东风日产来说,本来就是 “背水一战” 的车型

之前东风日产做纯电,不管是老款轩逸纯电还是艾睿雅,都没卖起来,艾睿雅甚至降到 14 万多还是没人买。

N7 是第一个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纯电车型,从产品定义到定价,都能自己说了算,这在合资车企里已经很不容易了。

东风日产 N7“凉了”?-有驾

要知道,以前合资车企做新车,大多是跟着海外版本走,很少会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改配置,N7 能把 AI 零压座椅、车载冰箱这些配置装进去,说明东风日产确实在改变。

只不过这种改变还不够彻底,比如在品控管理上,还是没摆脱合资车企 “流程慢” 的问题,要是能像新势力那样,把用户反馈直接对接给研发团队,问题解决速度能快不少。

还有人说 N7 的营销 “只赚吆喝不赚口碑”,比如搞玫瑰花海、请毛晓彤代言,确实吸引了不少关注,但后期没跟上用户运营。

比如车主遇到问题,在论坛里发帖求助,官方回应速度很慢,不像小米、理想那样有专门的社群运营,能及时解决用户的小问题。

东风日产 N7“凉了”?-有驾

啊思觉得,合资车企做新能源,不能只学新势力的 “营销套路”,更要学他们的 “用户思维”,毕竟现在的消费者买的不只是车,还有后续的服务和体验。

最后啊思想说,判断一款车有没有 “凉”,不能只看一个月的销量,也不能只听负面声音。

得看车企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有没有后续的产品规划。

N7 现在遇到的问题,比如品控、智能化,其实都是合资车企转型新能源时的共性问题,不止东风日产一家遇到。

只要东风日产能快点解决电池故障这些问题,再通过 N6 补全产品矩阵,N7 说不定还能再火一把。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