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50万能干什么?那时候北京三环边的房价每平米不到五千,50万足够全款买套一百多平的三居室。要是存在银行里,按定期存款利率算,到现在利息都能再买辆新车。可偏偏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既没买房也没存钱,而是选择花50万买台大众夏朗——这台长得像面包车,还没有侧滑门的MPV。
当年握着钞票走进4S店的人,面对的是一台浑身散发着德国工业气息的"铁皮箱子"。2.8升VR6发动机藏在短车头里,六个气缸像排队做操的学生一样挤成两排。201匹马力放在现在不算啥,但在满街跑着1.6升普桑的年代,这发动机启动时的轰鸣能把隔壁修车摊的京巴狗吓出三里地。坐进车里更带劲,中控台上磁带机和CD机上下叠着放,空调旋钮比麻将牌还大,手刹杆支棱在驾驶座和副驾驶中间,活像给两口子划了条楚河汉界。
要说这车最魔幻的设计,还得数第二排座椅。三个独立座位能像俄罗斯方块似的变来变去,靠背往前一扣就成小茶几,全放倒能铺成双人床。有车主回忆,当年开着夏朗带全家去北戴河,结果遇上大堵车,硬是在放倒的后排睡了整宿。不过也有尴尬时刻,某位老板接客户时想显摆座椅变床功能,结果卡扣没对准,差点把客户摔进后备箱。
和同时期的日系对手比起来,夏朗就像个固执的德国工程师。人家丰田大霸王有电动侧滑门,奥德赛省油又便宜,夏朗偏要玩"进口品质"的套路。当年经销商挂在嘴边的宣传语是"开出去比奔驰有面子,坐进来比头等舱舒服",结果真有位山西煤老板信了邪,把夏朗和奔驰S级并排停在矿场门口,结果工人们都围着奔驰摸来摸去,愣是没人多看这辆"进口面包车"一眼。
时间来到2016年,当年花40万买夏朗的车主们开始怀疑人生。二手车市场里,开了四年的车只能卖15万,比同年的奥德赛还便宜5万。有个在青岛做海鲜生意的车主,把车挂上二手平台时特意强调:"真皮座椅没坐过几次,平时都用毛巾垫着"。结果买家来看车时,发现第三排座椅缝里卡着半截螃蟹腿——敢情这车真被当海鲜运输车用过。
要说夏朗最戏剧性的时刻,还得看2024年的二手车市场。某车商收了台2017年顶配夏朗,原车主是位德国留学回来的设计师,车上还带着柏林爱乐乐团的CD合集。车商本想当情怀车卖,结果发现这车二手价只剩11万,比国产MPV还便宜。最绝的是,有位90后网红看上车里的全景天窗,准备买来改造成移动直播间,结果试驾时发现天窗遮阳帘卡住了,直播时全程顶着大太阳念台词,硬是晒成了"美黑博主"。
回头看看那台2002年的初代夏朗,现在偶尔还能在老车聚会上见到。有位北京大爷至今开着当年的顶配车型,车窗上贴着"此车出售,50万不议价"的纸条。问起来他就咧嘴笑:"当年买这车的钱能买两套房,现在两套房值两千万,我这车要是也按房价涨,得卖五百万才对"。路过的小年轻听了直摇头,掏出手机扫了扫车身上的二维码——结果跳出来的是大爷自制的车辆历史介绍网页。
所以你说23年前花50万买夏朗值不值?当年那些没买夏朗改买房的人,现在可能坐在豪宅里刷着二手车网站;而坚持开夏朗的老车主们,后备箱里装着钓鱼竿、折叠椅,还有永远用不上的第三排座椅。这车就像个时光胶囊,装着世纪初人们对"德国品质"的盲目崇拜,也记录着中国汽车市场从仰望进口到自主崛起的二十年变迁。值不值这事儿,可能得看副驾驶上坐的是生意伙伴,还是陪你走过半辈子的老伴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