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六缸声浪,宝马iX3新世代HypersonX体验记
说实话,头一回听到“Neue Klasse”这个词,是去年秋天。群里有个做进口配件的老王,发了一张模糊谍照,说9月要上全新纯电iX3,还底盘代号NA5。我那会儿正琢磨着给自家F30换避震,一看宝马又玩起了大动作——这回不再是发动机、变速箱那点事,而是整个技术平台都翻篇了。
前阵子试驾店里刚摆出来的新车,我特意去转了一圈。销售小孙还神秘兮兮地拉我进展厅,说:“哥,这台HypersonX系统你得亲耳听一下。”我心想,不就是模拟声浪嘛,现在谁家电车不搞点音效?可坐进去一脚电门下去,那感觉还真跟以前不一样。
几十年下来,咱们习惯了直列六缸的轰鸣。从E39到G20,每次踩油门都有种“嗡”的低频共振,在小区地下库都能炸出混响。可到了纯电时代,这种机械味道眼瞅着要消失。有些老车主嘴上说接受,其实心里还是犯嘀咕,“没声音的宝马,还算宝马吗?”
偏偏这次他们玩得挺花。不是单纯模拟汽油机噪音,而是用HypersonX系统,把每个操作、每段路况,都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声音场景。据说背后有个叫Renzo Vitale的大拿,他原本是作曲家,又钻研声学工程,把城市当成博物馆,每辆车都是艺术品。这话搁在朋友圈发出来,有人调侃:“就差开窗能飘出二胡独奏。”
不过讲真,新iX3上的这些细节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一解锁迎宾音效就很特别——不是简单几下电子铃声,而像合唱团哼的小调,据说录制时还用了多国语言版本。我第一次带老婆孩子上车,小朋友问怎么不像以前爸爸那台325Li启动那么吵,我也愣住半天,只好顺口编,“现在流行环保安静。”
实际开起来,不同模式下声音变化挺明显。节能和静谧模式基本无感,就是那种图书馆氛围。但切到运动或者个性化,就开始出现多层级反馈,加速时有点像飞机推力舱门开的感觉,还有点律动感。有位修理厂师傅笑称,“你们这是买发动机送播放器啊?”但别说,比某些品牌生硬模拟V8爆震强太多。
还有一个冷知识:据销售顺嘴提过,这套HypersonX不仅仅靠扬声器,它其实和座舱里的氛围灯联动,有时候转向或者切换驾驶模式时,会发现灯光色彩跟随音乐波动跳跃。这细节估计很多普通用户压根注意不到,但对喜欢折腾设置的人很容易玩出花样来。
微信群里倒有人吐槽,说这类沉浸式体验久而久之会不会审美疲劳。“早晚哪天整出‘乡村DJ’主题包才算完”,大家乐呵归乐呵,不过也有人觉得比那些千篇一律的蜂鸣提示靠谱太多。而且维修工老马提醒过一次,如果中控死机或OTA升级失败,有可能导致部分功能暂时失灵,上个月他亲手处理过一起售后返厂案例,好在重启系统就恢复正常,也算虚惊一场吧。
另一个被忽略的小配置,是方向盘加热和主动香氛装置与声音联动。例如冬天早晨启动,迎宾音效响起同时自动开启加热,两秒钟内座椅微微升温,然后传来淡淡木质香气。据隔壁邻居阿姨八卦,她女儿刚提的新iX3试过一次后念叨半天,“比空调风暖更舒服”。
至于驾驶本身,其实少了传统引擎机械噪音以后,人反而更专注于路面信息,比如胎噪、风阻,还有各种提示信号。如果高速跑长途,用Silent模式关掉大部分辅助效果,就剩下一片宁静,中间偶尔穿插几句导航播报。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这样开时间长一点,人反倒没那么累——群友自测续航表现也不错,比官方标定数据浮动小不少。当然碰见暴雨天气,大屏显示会自动弹窗警告,并适当调整外部警示音量,以防行人误判,这功能之前并未宣传,但实际用起来很贴心。
最后插一句趣事:去年年底上海国际赛车场搞活动,有辆版新世代车型因为软件更新卡壳,当场请来了总部远程协助重刷固件。当晚微信群炸锅,各路大神支招,有人甚至怀疑是不是被国内某高端改装店提前破解植入彩蛋……第二天下午问题解决,一切如常。不过从此之后,大伙对这些高集成度电子设备多少留了一份敬畏,该备份的数据绝不省事偷懒。
这么多年下来,从机械时代走进数字化,无论你愿意还是无奈,总归绕不开变化。但只要坐进那个熟悉却又陌生的新座舱,被环绕式HypersonX包裹住的时候,你突然明白,也许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宝马味”,已经悄悄变成另一种形式藏在生活琐碎之中了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