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的突破与争议

小米汽车在技术领域采取"软硬兼施"策略,既注重三电系统等硬件技术,也发力智能驾驶等软件能力。其自主研发的V8s超级电机转速突破20000转/分钟,功率达425kW,采用960MPa超高强度硅钢打造。9100吨压铸机使车身零部件减少30%,生产效率提升40%。

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的突破与争议-有驾

智能驾驶成为技术布局重点。小米计划投入57.9亿元用于智能驾驶研发,团队规模超1800人。2025年推出的HAD系统号称安全里程门槛达1000公里,复杂路况辅助成功率超95%。然而,智能驾驶也是争议焦点,2025年小米两次大规模召回车辆均与智能驾驶系统相关。

安全性能面临严峻考验。2025年3月,一辆SU7在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速度发生碰撞起火,造成三人死亡。调查显示,事故中车辆车门无法开启,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被质疑存在安全冗余不足。欧盟NCAP测评中,SU7的AEB系统在强逆光场景下对静止障碍物识别率不足60%,仅获2星评级。

技术自研程度引发关注。小米汽车电池pack自供占比仅26.1%,电驱和电控完全依赖外购。同时,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拆解证实无导流结构,比普通铝制机盖仅减重1.3公斤,最终被判虚假宣传。这些事件引发市场对小米技术实力的质疑。

小米正加速技术短板补齐。除加大研发投入外,小米计划联合高校建立"长尾场景"训练库,提升智能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识别准确率。同时,针对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考虑增加机械应急解锁装置,建立双重安全冗余。技术积累需要时间,小米需在创新与安全间找到平衡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