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透露全新奔驰电动CLA在意大利赛道长距离测试续航接近官方公布的792公里表现令人关注
说到这次奔驰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测试,真挺有趣的。不是在封闭工厂或实验室里,而是在公共道路上跑长距离。你知道这个,很多厂商都喜欢玩虚标,但这次奔驰似乎挺认真的。测试用的车辆是那款长续航版的CLA,配85千瓦时电池,是不是感觉不大?但这车轻了不少,续航也能硬碰硬。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那个CLA版实际重量大概是1.65吨左右,续航表现还是靠电池能力说话。对于一台紧凑型算是中级车,能跑700公里多,觉得挺厉害的。这不是随便说说的,毕竟WLTP数据给到是792公里,跟实际测试接近。这个差别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我猜测,实际路况下续航多出不少,说明厂家调校还是挺保守的。
这次用的测试方式也挺讲究的。工程师说,他们安排了十圈GRA(每圈68.5公里),换句话说,大约就是700多公里的总距离。平均时速大概在85公里/小时——不是高速高速,但也不是慢悠悠地兜圈子。像这种速度设定很有讲究,既保证了续航够用,又体现了真实路况。全程由一名教练监控,确保驾驶规范。要吗?大概就是把车当成普通消费者的日常出行去测试。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里程完全依赖速度和驾驶惯,差别其实很大。如果随便开得快点点,续航可能就会缩水20%——尤其是在市区堵车、红绿灯频繁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呢?是不是很多人买车根本不会按照标准工况开?还是我太孤僻,总觉得实际用车和实验数据总有差距。
不过说到这里,奔驰的技术真的不容小觑。那车在晚上10点多开始测,保持大约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又在开放路面。这种环境比跑在封闭场地更能代表真实使用。我还特意翻了下笔记,说这种测试是比较典型的真实场景模拟,但也有个但——就算如此,剩余30公里的时候车载电脑显示还能跑,心里其实是有点悬的。
为什么?因为这意味着,实际续航还可以稍微再拉长一点。难道奔驰的这个电池管理系统调校得更精确?还是(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是觉得,这只是个体感判断,不能说绝对。毕竟,剩余里程的显示往往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电池温度、车载软件的算法、甚至是天气。
有人问了:这次测试能代表所有人用车场景吗?我觉得未必。毕竟,咱们用车更多的是城市堵点、风吹日晒,能在意大利的赛道上长途飞奔,未免太理想化。其实我猜,梅赛德斯也知道这一点,才会强调实际表现接近 WLTP 续航。但我还是想问——你们觉得,能跑个700公里,算不算现实中的标配了?
我还想到一个细节——他们说用的车是在加速测试状态下跑的,但也没有极限冲刺。峰值直流充电功率达到320千瓦,直接跳出来给我一个未来快充的节奏概念。虽然没去试过,估计充满电如果在高速公路边的快充站,大概20分钟就可以补充到80%。这个速度,确实比现在很多车都快。
对比一下,同售价区间的一些同类车,比如奥迪Q4 e-tron或者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差距在哪里?我觉得不在续航,而在充电便利和调校。特斯拉的充电网络成熟,搜索一站点,插上快充,15分钟就可补充近半。而奔驰的MMA平台虽然快充能力很强,但我感觉还得靠基础设施的匹配,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但这也让我反思一句话:配置再牛,也不能光说跑得远。一辆车,油耗(电耗)也是个大问题。测了这么长距离,平均电耗控制得怎么样?我估算,宠物测试估计在20-22千瓦/百公里左右。真要折算成日常出行成本,百公里电费少说2元(算300元/度的电价),每年跑个2万公里,电费大概4千左右,心里这个比油车便宜,就能接受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奔驰的R&D其实挺生活化的。就像我经常和朋友说的,研发就像调料,喝汤加点盐、放点醋,讲究个味道。电池不同,厂家会调节续航以满足不同市场。其实我曾经遇到一个工程师,他说:我们其实最怕的就是用户抱怨续航不够,但要保证车子也不能太重。这点挺难的,不光是技术问题,还得靠调校艺术。
这个测试也让我想起一件事——去年我考虑买车时,受限于预算,看的更多的是同价位的车,但实际体验发现,品质差距还是挺大的。比如那款同价位的比亚迪元EV,续航差不多,但在做工和减震上就差一些。人家说,这就是肉眼可见的差别。奔驰用这次测试证明了自己在续航上的野心。
但我得承认,很多人对长续航要求其实不高,看个200-300公里,至少不用担心突然没油(电)。谁都知道,未来电动车的普及速率快了,续航拉长其实算是最简单的刚需升级。
我嘴上说着,说不定下一刻就会有人问:这种长距离测试到底有多科学?也有人说,用人民的车去跑比赛,效果未必理想。竞赛和实用场景的差别,就是个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问题。
回来看看这台车,无论是冲量还是圈速,感觉奔驰还是用心做了个真实版的长途跑车。我真的很好奇——除了续航,还会有人会关注,充电便利性和使用寿命吗?毕竟,续航是不是都一样?关键还是看在城市里,日常上下班,遇到堵车,车能不能死命省电。
这次测试的结果让我多想了点——除了技术,实际上,更难的,还在于人性化设计。是不是能优化出个叫我省电模式的界面?让用户不用记得切换,也能多跑几公里?我猜,也许是未来的趋势。
(这个话题还挺长的吧?谁愿意每天连着充电、还得考虑续航?这才叫用得顺心嘛。)
<不管怎么样,续航和充电,还是得持续追踪。你说,这辆车未来会不会成为城市快递一族的新品?>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