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市场最诚实的语言。
最近打算买车的朋友,估计都被新能源车的价格变动惊到了——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车型,现在价格突然就“接地气”了不少,甚至有些车的降价幅度,够普通人小半年工资了。
这可不是个别现象,2025年第四季度刚开头,新能源车市就掀起了一场“价格重构”,超12家主流车企的新车都把“打破价格预期”当成了卖点,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事儿。
一、这次降价可不是小打小闹好多车企都加入了
要说这次降价,最让人意外的就是参与的车企实在太多了,不管是咱们熟悉的,还是平时觉得“高不可攀”的,几乎都凑齐了。
你看,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卖得火的自不用说,蔚来、理想、小鹏这些新势力也没落下,连小米刚造车没多久都跟着凑热闹。
传统车企里,奇瑞、吉利、领克、捷途这些国民品牌也行动了,甚至奔驰这种豪华品牌,还有宾利这种超豪华品牌都加入了。
就说宾利吧,以前提到它,大家想到的都是几百万的豪车,这次人家基于PPE平台搞了个全新纯电SUV,专门瞄准添越以下的入门市场,意思就是“我把价格拉下来点,让更多人能买得起”,结果销量还真不错。
这么多车企一起动,说明这不是某一家想搞促销,而是整个新能源车市的价格体系真的在往下走了。
二、价格降得有多狠看看这些车就知道了
光说车企多还不够,关键是价格到底降了多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普遍都降了5万元左右,有些车型甚至更多。
先看大家关心的特斯拉,听说要出个廉价版,价格可能拉到15万元,比现在的车型直接降5万,这一下就把门槛拉低了不少,以前觉得20万才能买特斯拉,现在15万可能就行。
奔驰也挺狠,它的CLA新能源预售起步价25.9万元,而原来的燃油版CLA要30.92万元,一算下来也降了5万,买新能源比买燃油车还便宜,这谁顶得住啊。
家里要买车的朋友可能更关注家用SUV,吉利银河M9、奇瑞风云T11这两款大6座新能源家用SUV,价格直接干到22万元左右,以前这个价位想买大6座SUV,想都别想。
理想i8上市后还精简了车型,价格调到33.98万元,比之前预期的低不少。
还有蔚来ES8、乐道L90,就因为定价远低于大家想的,结果订单直接爆了,4S店销售都说忙不过来。
三、大尺寸家用SUV成了降价主力7座车现在买更划算
这次降价里,有个细分市场特别显眼,就是5米以上的家用大尺寸SUV,尤其是7座版本,简直成了降价“主力军”。
以前说起7座新能源SUV,大家可能先想到理想L9,价格在39.98万到42.98万元,当时觉得已经挺值了。
结果现在呢?问界M8降到35.98万元,比L9降了4万;领克900更猛,直接干到28.99万元;乐道L90降到26.58万元;到了吉利银河M9,居然只要17.38万元。
这么一看,7座大SUV的价格区间从原来的40万元级,一路降到20万元级,甚至快到15万元级了。
手里攥着20多万预算,以前可能只能看看紧凑级SUV,现在居然能摸到中大型SUV的门槛,还是7座的,家里人口多的朋友,估计现在心里都在盘算要不要下手了。
四、车企降价不只是为了多卖车背后有新的赚钱思路
可能有人会问,车企这么降价,不怕亏本吗?其实这次集体调价,不只是简单的“以价换量”,背后是他们赚钱的逻辑变了——以前主要靠卖车赚钱,现在想的是“卖车少赚点,靠软件和资产增值多赚点”。
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它卖车的毛利率才11.3%,第二季度14.1%,单纯卖车确实不怎么赚钱了。
所以它推廉价版,主要是想扩大用户基数,为以后的FSD(完全自动驾驶)铺路。
听说FSD预计2026年在欧洲和中国落地,这软件业务毛利率超95%,比卖车赚多了,以后可以通过调整软件价格赚钱。
而且FSD还在不断升级,V14.1版本用户评价不错,V14.2版本据说要实现“一定自主意识”,到时候硬件可能也要升级,老车主的HW3.0免费升级承诺说不定就不算数了,这样新车主才能用最新的软件服务,马斯克的身价都因此破5000亿美元了。
还有像零跑,它的D19用了高通双SA8797芯片、宁德时代电芯这些高端配置,发布会嘴上说“我们这车不便宜”,但大家都觉得它会延续“价格屠夫”的风格,主力车型可能低于25万元。
奔驰、蔚来也是,通过“打破原来的价格体系”吸引消费者下单,比如奔驰CLA新能源那个价格,一下就戳中了想买豪华品牌又预算有限的人。
五、为啥现在都开始降价了以后买车会更便宜吗
新能源车价格突然往下走,其实是技术创新遇到瓶颈,加上行业周期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前燃油车迭代周期要5-7年,现在新能源车2-3年就更新一次,技术领先根本保持不了多久。
比如插混技术,一开始比亚迪DM独一份,结果吉利雷神EM-i、奇瑞鲲鹏电混C-DM、长城Hi4这些很快就跟上了;智能驾驶辅助也是,特斯拉FSD、华为ADS4刚出来没多久,MomentaR6飞轮、地平线HSD这些供应商的方案2026年一季度就要大量落地,技术越来越像,价格自然就往下掉了。
车企现在降价,表面上是对抗需求周期,毕竟需求少了价格就得降,但实际上他们还是想往高端走。
你看2025年这些热门新车,问界M9、领克900、极氪9X、银河M9,虽然价格看着降了,让人觉得“便宜了”,但其实是在帮品牌往上走——价格越低的市场竞争越激烈,利润也越低,车企得靠高端车型才能突破赚钱的瓶颈。
比如理想L6卖23.98万元,成了5座SUV的销量标杆,同时方程豹钛7卖17.98万-21.98万元,智己LS6卖19.79万-26.99万元,它们一起把中端市场覆盖了,这样更高端的理想L9才有空间卖高价。
以后呢?华为这些头部企业把2026年当成AI决战的起点,咱们中国消费者也慢慢习惯为软件付费了。
特斯拉、蔚来这些车企会继续“低价吸引用户,然后靠软件赚钱”,比如FSD订阅、NOP+服务这些;奔驰、吉利这些传统车企就通过新能源车降价,把原来开燃油车的用户转化过来。
最后可能整个行业都会变成“硬件少赚点,软件多赚点”的常态,对咱们消费者来说,买车可能越来越便宜,但想用高级软件服务,可能就得额外掏钱了。
参考资料
汽车之家:《12家车企选择调价5万元,新能源车高定价时代提前结束了?》
本文内容由AI生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