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要问:出租车和网约车还有没有势均力敌的那一说?我劝你真别笑,想过去确实有过,但现在,就是个笑话。为啥这么说?你仔细琢磨琢磨,这世界变化得也忒快了点,出租车当年那是何等风光:牌照值钱、活多拉不完,师傅腰板都倍儿直,那感觉就差一顶皇冠。可换成现在,干这行的人,心头一个词,叫熬。
你有没有好好想过,出租车为什么活得这么难?其实核心的问题就只有一个:人们选什么用什么——脚投票。原先打车,不就是随叫随停、抬手一挥就上嘛;网约车出来了以后,手机一点,啥车型、啥路线、多少价钱,一目了然,还能选司机评分,甚至约几分钟来。心里透亮,体验好,谁还傻乎乎等出租车呢?用脚投票的结果是:网约车赢了,出租车输惨了。
有些人说,出租车也有优点啊,不会绕路,正规公司有保障。我倒想问:你上次坐出租车,是因为信得过,还是因为拦不到网约车?大家心里有杆秤。别说消费者,用惯了新东西,你再让他倒回老法子,他还真不适应了。
别的不说,我身边认识不少出租车师傅,提起这两年干的活,“惨”都不好意思直接出口。你别看马路上还是有那一排排小黄车,可真正能靠这个赚钱养家的人,越来越少。老师傅念叨:“月月房租车租保险一大堆,拼命拉一天屁颠屁颠,一算账连杯奶茶钱都心疼。”难不难?是真难。说心里话,很多司机干一天赚到吃饭钱,脸上都是无奈。
有人想:那干嘛不转行?笑话,说得容易。有的开了半辈子了,转哪儿去?岁数大点学不了网约车那个折腾,文化不高考不了资格证,学别的本钱也没有。你让他干啥?甚至有位师傅悻悻说:“等无人驾驶真出来了,我还真得琢磨琢磨扫地机器人要不要人管。”大家笑完都是苦笑。
很多人怀念过去的出租车盛世。那时候火车站、汽车站、商场门口,那扬招的长龙,不知道拉走过多少欢喜和希望。现在呢?还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守旧地招招手,年轻人全手机下单,等单退才肯钻进车里。说白了,出租车成了没别的了才想到的备胎。
你细看出租车几乎全是中老年司机,年轻人都不会再入这行。“我儿子问我,爸爸你坐在车上一天到晚,是不是钱多人傻?”一个四十多岁的司机跟我聊天,说起这茬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生气。他说:“孩子懂什么?但仔细想想,他说得真没错。”大家都明白,出租车的辉煌已经过去了,现在仅剩个壳。
其实也别全怪出租车自己没本事,现在的客户,越来越挑剔。你问问——为啥大多数人选网约车:一,便宜,维护成本低,平台补贴直接拉低价格;二,方便,只要手机信号好,什么车都能叫到,能挑车型能看司机颜值评分;三,不用和司机讨价还价,一口价明明白白,没啥幺蛾子。“明码实价,谁还怕被绕路?”谁会不喜欢简单舒服的服务?
再反过来看出租车:还得路边等、拦,有时候还遭遇司机嫌短途、嫌堵、嫌市区不想进。特别是晚上,有人急了,司机一看顺路才拉一把,不顺路耸耸肩走了。你说,这和客户体验能比?客户自然用脚投票,选择了网约车。
更离谱的是价格。你仔细想,跑得远的长途、拼单单,曾经是出租车的命门,也是支柱。结果现在这些大单、好单,全被网约车抢走:一来补贴高,二来平台运营比效率。剩下的,都是市区短差、堵车腰斩单。钱不到手,气倒不少,你说还有啥动力去拉车?长此以往,出租车自然每况愈下。
还有人抱有幻想——政策会不会救出租车?别说,的确很多地方出台过“限网约车”或者提高门槛的规定。但有用吗?你见哪个城市真能把网约车按死了?大家都明白,互联网时代讲效率、讲体验,谁用舒服谁有市场。限制反而容易挨群众骂,你总不能让所有人回头再排长队吧?涉及那么多相关利益,怕是管都管不住。政策有时候,也只能意思意思。
出租车有过窝里横的历史。以前还是那套“我们是城市门面”,想拉谁拉谁,谁不爱搭理,还能牛气哄哄。现在遇上网约车了,自己都成了可有可无的“小配角”。时代变了,“城门面子”成了“市场说了算”。这其中一点都不冤,谁没赶上好时候,怨谁?
值得你深思的是:未来网约车就不会死吗?别太乐观,万一哪天无人驾驶真成气候,连司机都省了呢?到时候,无论你是开出租车还是接单的网约车司机,说不定全都成了被甩下车的那波。社会发展不眨眼,没人会可怜落伍的一方。昨天你看出租车师傅活得艰难,明天可能轮到网约车司机。
所以说,出租车和网约车谁跟谁势均力敌?现在早就不是一回事了,出租车一步步退潮,网约车正当打,但也别觉得自己能稳坐天下。打个比喻,原来城门里关着三五匹马,谁都想着抢一嘴草,现在成千上万匹马都挤进来了,迟早草也不够吃,一场新的生存较量又在等着。不改变、不适应,那是坐等被淘汰。
最后问一句,你敢说以后不会再有新东西替代现在的网约车?等到那一天,大家是不是又要感慨一遍“原来过去的那个活法真好”?时代洪流,谁都走在浪尖上,今天势均力敌,明天可能灭顶。谁也别笑谁。输赢见分晓,只有时间知道答案。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