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们老百姓买家用车,尤其是预算放在十来万这个区间,过去脑子里蹦出来的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个老面孔: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大众朗逸。
这几位可以说是合资品牌里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日产轩逸,凭借着省油、耐用、空间大,尤其是那套坐上去就让人犯困的“大沙发”座椅,常年稳坐轿车销量榜的头把交椅,被大家伙儿称作是车市里的“常青树”。
不过,现在的汽车市场可不是十年前了,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不,一直以稳重形象示人的轩逸,最近也坐不住了,搞出了个大动作。
在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新车名单里,新款轩逸的模样被曝光了,这一看可不要紧,让不少人心里都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踏实过日子的轩逸吗?
它这番“改头换面”,是真心想跟上时代的潮流,还是在咱们自主品牌越来越强的压力下,有点不知所措了呢?
咱们先来看看这新款轩逸到底变成了什么样。
要说变化最大的,那绝对是它的前脸,整个风格简直是180度大转弯,猛地一看还以为是哪家新势力造的电动车。
以前的轩逸,中网是那种横向的镀铬条,看着四平八稳,一副居家好男人的派头。
现在可倒好,整个中网的面积变得更大,里面的结构也从简单的横条变成了大面积的点阵式V型装饰,黑化处理后显得特别有冲击力。
最抢眼的还得是那对大灯,从灯角延伸出来两条像獠牙一样的日间行车灯,眼神一下子就从过去的温和无害变得犀利凶狠起来。
整个前脸这么一折腾,确实是年轻了不少,也更符合现在流行的“机甲风”或者说“新能源风”。
而且,大灯组中间似乎用一条黑色的饰板连接了起来,把车标也包了进去,营造出一种贯穿式的效果,这也是当下非常时髦的设计手法。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条灯带能不能真的点亮,但这个姿态已经做得很足了。
车身侧面的改动相对就小一些,毕竟车的大体框架不能轻易动。
线条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样子,但是能感觉出来,腰线刻画得比以前更深刻、更硬朗了一些,想努力营造出一种向前冲的动感。
有一个细节上的变化值得注意,就是C柱那个位置,以前有一个黑色的装饰板,很多人觉得有点多余,这次新款给取消掉了,并且对后侧的小窗户形状进行了调整,这么一改,整个侧面看起来确实流畅和协调了不少。
车尾部分也顺应潮流,换上了贯穿式的尾灯,晚上点亮后辨识度应该会很高,再加上后备箱盖上那个微微翘起的小鸭尾设计,运动感确实比现款强了不少。
总的来看,新款轩逸在外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它似乎是铁了心要撕掉自己身上“中庸”、“佛系”的标签,想用一副全新的、更具攻击性的面孔去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但是,咱们买车过日子,不能只看长相,还得看内在的实力。
这新款轩逸,换了一身漂亮的“新衣服”,可这衣服底下的“身子骨”,好像还是老样子,这就让人有点替它捏把汗了。
首先是动力系统,这可以说是这次换代最让人觉得遗憾的地方。
根据申报信息,新款轩逸搭载的还是那台代号HR16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的也还是那台我们再熟悉不过的CVT无级变速箱。
最大功率99千瓦,最大扭矩159牛·米。
这套动力总成,说实话,它的优点很突出,就是平顺、省油、可靠性高,非常适合家庭日常代步。
但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动力表现实在太“温和”了,跟它这身凶悍的外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今天这个连国产家轿都开始普及涡轮增压甚至混合动力的时代,轩逸的这套动力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咱们不妨横向对比一下。
就拿现在卖得火热的比亚迪秦PLUS DM-i来说,同样是紧凑型家轿,人家用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在有电的情况下,开起来就像一台纯电动车,安静又提速快;即便是在没电的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能做到4升以下,比轩逸还要省,而且动力感受上也要强不少。
更别提人家还能上绿牌,在很多限牌城市这是多大的优势。
再看看燃油车领域的对手,比如吉利星瑞,人家起步就是2.0T的发动机,动力储备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长安的逸动PLUS、UNI-V等车型,也早就普及了蓝鲸系列的1.4T、1.5T发动机,在动力参数和实际驾驶感受上,都明显优于轩逸的1.6L自吸。
所以,当一个年轻人被新款轩逸战斗范儿十足的外观吸引过来,结果一脚油门踩下去,发现还是那种不紧不慢的“买菜车”感觉,心里会不会有落差呢?
其次,就是智能化配置方面,这同样是新款轩逸的短板。
从申报信息里可以看到,像雷达、摄像头这些实现辅助驾驶功能的关键硬件,在新车上居然是“选装”配置。
这基本上就意味着,新款轩逸的中低配车型,在智能化水平上会非常“朴素”,可能连个最基本的自适应巡航都没有。
至于入门版车型,大家都在吐槽现款只有一个模糊的倒车影像,新款能不能有所改进,现在看来也得打个问号。
要知道,现在十万出头的国产车,360度全景影像、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功能丰富的智能车机大屏,都已经快成为标配了。
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上车就用语音助手控制空调、导航,习惯了在高速上打开自适应巡航解放双脚。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新款轩逸在智能化方面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那么它在年轻消费者眼中的吸引力无疑会大打折扣。
当然,轩逸的看家本领——空间和舒适性,预计在新款上还是会得到保留的。
车身尺寸方面,新款的长宽高分别为4656/1825/1448mm,轴距2712mm,和现款相比变化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车内的乘坐空间表现应该和现在一样优秀,那套让人交口称赞的“大沙发”座椅也肯定会是标配。
这确实是轩逸最核心的竞争力,对于很多注重家庭实用性的消费者来说,这一点非常有吸引力。
然而,问题就在于,当下的市场环境已经变了。
过去,合资品牌凭借着品牌光环和在三大件上的口碑积累,即便配置低一点,也能活得很滋润。
但现在,随着咱们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无论是在技术、设计、还是配置上,都已经具备了和合资品牌正面抗衡甚至超越的实力。
消费者的观念也在转变,大家不再盲目迷信合资品牌,而是更看重产品的实际价值。
新款轩逸的这次改变,更像是一次“扬短避长”的尝试,它试图用一个全新的外观来弥补自己在动力和智能化上的不足,但这种外在的激进和内在的保守所形成的矛盾,反而让它的定位变得有些模糊。
它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大小通吃,继续稳坐销量冠军的宝座?
现在看来,确实有点悬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