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妙招抗雾,雨雪早高峰玻璃通透,安全养车有诀窍

标题:挡风玻璃除雾这点事儿,车圈里其实流传着不少“救命偏方”

老司机妙招抗雾,雨雪早高峰玻璃通透,安全养车有诀窍-有驾

凌晨五点多,江南小镇的雨下得密集,一时间整个小区车库出口的玻璃上都糊着一层雾。一位姓李的老车主顺手抄起钥匙,刚坐进去,第一件事就是找那“拐角熏着波纹”的除雾按钮。我站旁边掏手机,顺道问了句:“老李,这玩意真有那么神?”结果他才懒得理我,嘴里嘟囔着“你不懂,里面湿,外头冷呗”。

这是实在的场景,一早上不少人急着赶着去医院、去厂里,玻璃全糊了,只能靠除雾搞定视线。李师傅的捷达柴油版用得年头长,说这功能得配合点小技巧——别死吹热风,得开个空调压缩机,让车里外温度和湿气对冲一下。前挡用制冷,后窗全靠电加热,门道很多。早些年没人跟你细讲,都是靠邻居傅大姐的经验:“后窗上那几根线条,电一冲,十分钟啥都没了。”

老司机妙招抗雾,雨雪早高峰玻璃通透,安全养车有诀窍-有驾

说起来,除了大家都认识的那个玻璃除雾按钮,其实车里空气流通的循环方式也得讲究点。群里有个妹子,周一问我:“为啥每次刚开热风,雾反而更多?”——这就踩坑了,整天全内循环,车里湿气憋着,玻璃就像捂着一层汗。老司机都是一上车切外循环,A/C开着,不然分分钟雾成白手套,啥都看不见。有些高配车(据说别克君威、帕萨特新款)还有自动断电,智能感应雾消没了就自己关,免得电瓶拖死了,一冬天下来要找王师傅换电瓶,花钱还闹心。

除了常规配置,不少没怎么用的冷门装备也能搭上一嘴。前窗有不少加热型的高端玻璃,这玩意其实国内不多见,欧洲雪地车才多。玻璃加热丝铺在下端,主打极寒地区,炸冷天不用等太久。有一回小区老吴拿宝沃BX7,后挡加热失灵,说是保险丝没换对,那玻璃上全雾花,倒车影像也是白瞎。维修王师傅一顿发牢骚:“电瓶弱了别总捣鼓除雾,不然启动都费劲。”

老司机妙招抗雾,雨雪早高峰玻璃通透,安全养车有诀窍-有驾

说到除雾方法,其实还有些民间偏方。石家庄那边的哥们儿告诉我,下雪天用点玻璃防雾剂,洗车店老板一拍桌子:“喷一喷,下雨雾少一半。”不过这东西有效期短,不到两周就得补一次,费钱倒也不是大事,小心别喷到内饰表板上,有时候还出“彩虹斑”,夜里灯一打更晃眼。

顺道插个小故事,前年夏天小区五号楼有户人刚学车,懒得开冷风,每次除雾都想省电,结果一次早高峰撞上雾天,人整个急了,玻璃啥都看不见。事后在车友群里被群嘲:“你省不了了,A/C不开,玻璃老朦胧。”后来她见人就讲,“以后只要玻璃糊了,死活都要开空调,热风压制不住雾气。”

老司机妙招抗雾,雨雪早高峰玻璃通透,安全养车有诀窍-有驾

聊到养护,师傅们总说,冬天除雾功能不能开太久,尤其后窗,老车玻璃冷热太快容易炸花。有一款新出的日系小众车型(听销售顺嘴说,叫铃木速翼特),带前挡加热功能但国内删掉了,说是怕电瓶扛不住。国外用得挺好,国内反而成本太高没人敢用。

其实最容易踩坑的还是新司机。每次遇见雾,习惯性全开内循环,不加压缩机,玻璃越来越糊。这事同事老周苦不堪言,去年去黄山,半路玻璃全是雾,导航都看不见,还以为是系统出问题,结果空调设置错了。后来懂了,所有老司机都说,除雾得开A/C,冷热风调和着搞,外循环别偷懒。

老司机妙招抗雾,雨雪早高峰玻璃通透,安全养车有诀窍-有驾

谈不上啥高科技,玻璃清不清,命都靠它。其实不少人开了六七年还没搞懂,那个波浪按钮能救命。前年冬天城西卖瓜的张姨开五菱,玻璃全糊了问我:怎么半天都退不了?一查,压缩机根本没开,玻璃一直闷着热气。

最后这事儿,没啥官腔,真就得亲手去按几次。前挡后挡都别忘了试试,别总让雾气搅合没了路。想起去年元旦那天,车库里几个人一起捣鼓玻璃上的雾,王师傅一句话:“有时候,一台车值不值钱,就看你能不能看清前面。”这句耳朵根子里盘桓到现在——安全啊,不就俩字,有时候就栽在除雾这小按钮上。

老司机妙招抗雾,雨雪早高峰玻璃通透,安全养车有诀窍-有驾

车友群传说,永远别让玻璃糊了才去琢磨怎么救急。有一回真遇上事故——早高峰雨天,后挡雾消不掉,倒车蹭了一根反光柱。那家伙感叹,那玩意就值一台记录仪的钱,不信你下回试试。到现在小区每逢阴雨,隔壁王大妈还早早在群里头喊:“除雾功能记得开哈,别到时又‘摸黑’出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