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夜晚总是带着点复杂的味道。发布会刚结束,朋友圈像是一口正在翻炒的铁锅,热气腾腾。“全系Ultra”,这几个字像高档香水一样,被反复喷洒在所有宣传物料上。人群中,有微笑着合影的高管,也有盯着屏幕计算分期利息的准车主。我坐在电脑屏幕前,窗外的萤火虫拍了拍玻璃,然后像小鹏P7的隐藏A柱那样,优雅地消失了。
21.98万元起售,比小米SU7还贵。有时候,市场定价就像刑侦分析现场。不是谁拔高了标尺,而是每个举措都有血有肉的证据。翻一翻前序:预售时价格未亮底牌,先来波无声投石。等实际价格官宣,网友的“自来水”变成了“自来火”。一边是参数拉满的炫酷配置打包,一边是消费心理的价位红线。现场证据链很完整,新P7以全系列高配、800V架构、双腔空悬乃至三颗图灵AI芯片等“办案工具”上阵。记得之前做过事故还原,有种常见的逻辑悖论:事发之前人人都相信规则,事发之后只剩下利弊权衡。这一次,小鹏用“高举高打”的产品策略,把原本属于梦想的高配放进了基础配置,把选择的难题丢给了市场。
再说说车本身。外观这东西,既是证据,又是诱饵。从特写视角看,二代小鹏P7走得是一条原创路线:贯穿灯带、锋利前脸、低趴溜背,53°的车身弧线仿佛在和空气交换密码。美观与实用兼顾?很难。买新能源车,总有人在意毫升不大的“前备箱”,然后在论坛上争论56L的容量能装下多少杯奶茶。假如你拍拍后备箱,70%的可能性是想象自己带着全家自驾;而实际用车,多半还是装几包零食和一摞停车罚单。
有意思的是,P7的A柱熏黑、尺寸升级到C级,这些变化其实5年前叫“旗舰噱头”,如今成了必需品。隐形A柱和悬浮牌照的设计感,像破案时常见的“无指纹作案工具”——很酷,但始终有人质疑其实际价值。再聊聊自动尾翼、宽体尾部,这些细节让这台车尾像一艘飞船。夜路开过去,行人会多看一眼。至于加装的AI与智能交互,和车内摆动的机械臂,大概率只会在车主带朋友炫耀时用上。真要紧急停车,所有高科技都不如一块干净的卫生纸来得实用——职业习惯,见多了“技术乌龙”现场,总容易多想一步。
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两颗为智驾服务,一颗为座舱大模型。AI大模型如今行业讨论不断,大家都在蹭风口。说白了,无论人工智能多聪明,堵在五环路上的电动车,最后的决定依然是司机用脚踩出来的。1500TOPS算力听起来眼花缭乱,但城市路口左转灯闪烁时,所谓“智能辅助驾驶”往往只能“自助”,剩下的都靠缘分。
内饰上,15.6英寸娱乐屏,三根机械臂,8295芯片,23扬声器全系标配,这些堆料手法称得上豪横。对于真正在意音乐的发烧友来说,再多两个扬声器,车里的寂静与热闹依然是孟德尔森和王力宏的距离。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前后排都支持,副仪表台无线快充,这些配置细腻周到。可如果你身高一米九,后排压顶的问题依旧存在。就像法医验尸——外表再光鲜,该有的结构性局限一点也不放过。
动力方面,单电机270kW,双电机437kW,594Ps,0-100km/h只需3.7秒。看上去,是不是很“卷”?实际场景下,高速堵车时,无论你多大马力,能不能安安稳稳地喝上一口咖啡,才是现实。续航702公里、5C超充,电池容量与数据光鲜。只不过,以前业界追逐纸面参数,现在都知道,电池到了冬天和炎夏,衰减起来比感情还快。12分钟从10%充到80%?是快,但如果这一天,恰好一群同款P7在排队,你最好预留出打牌的时间。
回到价格。大多数潜在用户关心点其实挺直接,“同样是新势力,比小米SU7贵,值吗?”全系“Ultra”是加分项,但全高配入门,也切断了一部分“只要看中门槛低”的人群入口。说得专业点,新P7是车企试水“价值感收割”的一枚试金石。一句话总结:它用全系拉满的配置试探你的消费理性,再用略高的起步价挑战你的荷包弹性。
站在我的角度,这种定价策略未必是常态。以后降配、拉低门槛推出平价车型,多半只是时间问题。正如案卷里,真相往往藏在不起眼的折角和注脚里——亮点背面,总有隐忧。用户希望“高性价比”,厂商得保证“高盈利预期”,每一次定价,都是对博弈边界的试探。
当然,吐槽归吐槽,技术进步这条路确实不等人。哪怕当前“全系Ultra”让部分用户望而却步,从电气架构到智能底盘,这场竞赛有它必然的意义。只是,作为一个习惯了调查细节、计算概率、划分风险等级的旁观者,我不得不承认:市场的选择,远比单笔案情复杂。
所以,到了结尾这一刀该怎么收?不如开放点:如果你就是坐在屏幕对面那个犹豫着要不要掏卡的潜在买家,你会怎么权衡这堆拉满的配置与略高一筹的价格?你觉得“全系Ultra”真的值得吗,或者你更想要一个低配高性价比的选项?毕竟,任何一次看似技术主导的选择,本质上都藏着一次人性的投票。证据都在这儿,结论等你来。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