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曾经月销过万的“平民超跑”吗? 2025年10月本田飞度在全国只卖出3台车这个数字甚至不够填满一个小型停车位。 它的姊妹车型东风本田LIFE情况稍好也只卖出6辆。 两款车加起来销量还停留在个位数。
要知道就在三年前飞度还是年轻人第一辆车的热门选择。 2022年单月最高销量达到1.5万辆二手车市场里三年车龄的飞度能卖出接近新车的价格。 如今这样的反差让人不禁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飞度销量跌入谷底的同一时期吉利星愿的累计销量突破了40万辆大关。 这款2024年上市的纯电小车用一年时间走完了飞度多年积累的路。 更令人惊讶的是2025年10月上市的新款MG4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1.1万辆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
这些电动小车的价格区间集中在6-10万元正好与飞度的8.68万元起售价高度重叠。 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显示他们更愿意选择电动车。 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先来看看飞度本身的问题。 2020年换代后国产版飞度在配置上做了大量减法:轮胎从195mm缩水至185mm后刹车由盘刹退回鼓刹电子手刹、自动驻车等实用配置全被砍掉。 有车主在论坛吐槽:“这车的配置像穿越回了上世纪90年代。 ”
更让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如此低配的车型售价却逼近10万元。 相比之下2026款吉利星愿的限时售价仅为6.58-9.58万元车长超过4.1米轴距达到2650mm空间表现已经能跟更高级别的海豚掰手腕。
动力系统的差距更为明显。 飞度为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加装颗粒捕捉器后零百加速跌至12秒开外“平民超跑”的名号名存实亡。 而MG4搭载的电机最大功率达到120千瓦零百加速轻松进入8秒内。 电动车与生俱来的平顺性和瞬间爆发力让飞度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显得力不从心。
用车成本方面的对比更加残酷。 以每年行驶1.5万公里计算飞度的百公里油耗约5.5L按照92号汽油7.2元/升计算每年油费约为5940元。 吉利星愿的百公里电耗约11度家用充电桩电价0.486元/度每年电费仅需802元。 这还没有算上电动车保养周期长、项目少的优势。
智能化配置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 飞度最高配车型也只提供8英寸中控屏没有语音助手没有智能网联功能。 反观同价位的电动小车MG4从次低配开始搭载8155芯片内置MG×OPPO智行车机互联系统;零跑Lafa5甚至配备了激光雷达和8295芯片支持城区NOA功能。
消费者购车观念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 2025年的汽车买家更加理性务实他们不再为品牌溢价或情感情怀买单。 在各大汽车论坛上年轻用户讨论最多的是“每公里成本”、“智能体验”、“续航里程”这些硬指标。
飞度曾经引以为傲的保值率优势也在消退。 二手车商反映2023年上牌的飞度现在只能卖到新车价的65%而同年份的比亚迪海豚还能维持75%以上的残值。 新能源车的快速迭代让消费者意识到与其纠结保值率不如选择当下更好的使用体验。
政策导向也在加速这一转变。 多个大城市对燃油车实施限行措施而新能源车可以享受不限行、免购置税等优惠。 对于主要在城市通勤的用户来说电动车的便利性显而易见。
产品定位的差异同样关键。 飞度始终坚守“代步工具”的定位而新一代电动小车则在努力成为“智能移动空间”。 吉利星愿全系升级Flyme Auto 1.9.0系统接入了AI大模型;零跑Lafa5的内饰采用真皮+仿麂皮超纤绒材质营造出越级的豪华感。
安全性能的对比也不容忽视。 飞度在最新一期C-NCAP碰撞测试中仅获得三星评价而采用纯电专属平台的车型在车身结构上具有天然优势。 MG4搭载的半固态电池通过三向10针穿刺实验无风险配合IP67+IP69K防护等级安全标准远超同价位燃油车。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削弱了燃油车的便利性优势。 截至2025年10月全国充电桩总量突破1000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覆盖率超过95%。 车主反馈现在开电动车跨省出行已经基本没有焦虑。
经销商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多家本田4S店将飞度放在角落位置销售主力变成了雅阁、CR-V等车型。 相反吉利、名爵等品牌的经销商将电动小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提供上门试驾、送车保养等服务。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 这个细分市场除了吉利星愿、MG4、零跑Lafa5外还有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众多选手。 车企之间在价格、配置、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产品更新速度的差异同样明显。 飞度在2020年换代后基本没有重大升级而电动小车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款。 2026款吉利星愿新增香颂紫和可可米两款配色优化储物空间这些都是根据用户反馈做出的快速响应。
驾驶体验的差异让很多消费者“回不去了”。 电动车平顺的加速、静谧的车内环境、低重心的稳定感这些都是同价位燃油车难以提供的。 有车主在试驾完电动小车后表示:“再开回燃油车感觉像回到了上个时代。 ”
售后服务方面的新模式也在改变游戏规则。 新势力品牌普遍提供上门取送车、终身质保等服务传统4S店的保养模式显得落后。 一位飞度车主抱怨:“每次保养都要请假半天而邻居的电动车都是在手机App上预约上门服务。 ”
社交媒体上的口碑传播加速了这一进程。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有大量电动小车的使用分享年轻用户更相信真实车主的使用体验。 飞度在这些平台上的声量明显落后缺乏新鲜话题。
供应链成本的变化让电动车更具价格优势。 动力电池价格从2022年的高点回落超过40%这使得车企可以在同等价格下提供更大容量的电池。 MG4的顶配车型用不到10万元的价格提供了53.9度电池和530km续航。
细分市场的重新洗牌已经完成。 2025年小型车销量前十名全部被新能源车型包揽燃油小车基本退出主流市场。 这个变化速度比行业预测快了至少两年。
产品差异化的策略也值得玩味。 同样是电动小车各品牌选择了不同的路线:吉利星愿主打空间和底盘素质MG4强调智能科技零跑Lafa5走运动性能路线。 而飞度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差异化优势。
消费者对车辆功能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除了基本的代步需求他们希望车辆能支持V2L对外放电、具备露营模式、可以连接各种智能设备。 这些功能在电动平台上更容易实现。
经销商网络的变化同样影响深远。 新势力品牌采用直营模式价格透明、服务标准统一。 传统4S店模式的议价空间和捆绑销售让年轻消费者望而却步。
二手车流通环节也在适应这一变化。 越来越多的二手车商开始专门设立新能源车部门收购和销售电动小车。 他们表示电动车的周转速度明显快于同价位燃油车。
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吉利星愿上市一年多来没有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MG4采用成熟的三电系统这些都在建立用户信心。 而飞度近年来因颗粒捕捉器堵塞等问题遭到投诉。
用户社区运营的差异也不可忽视。 新势力品牌通过用户App组织线下活动、收集产品建议形成强大的品牌黏性。 传统车企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难以建立类似的用户关系。
充电体验的持续改善打消了最后一丝顾虑。 2025年新上市的电动小车普遍支持800V高压快充充电15分钟可补充400km续航。 国家电网的充电桩更新到第七代峰值功率达到480kW。
产品配置的合理性成为新的竞争维度。 飞度低配车型没有音响系统、高配价格虚高的问题一直被诟病。 而电动小车普遍采用“入门即高配”的策略基础配置更加合理。
设计语言的代际差异显而易见。 飞度延续了2010年代的设计风格而新一代电动小车采用更简洁、科技感更强的设计。 内饰材质的运用更是差了一个时代。
市场教育的完成度超出预期。 经过几年的普及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知已经从“新鲜事物”转变为“成熟产品”。 他们对电池寿命、充电效率等专业参数如数家珍。
销售渠道的变革加速了这一进程。 直播卖车、线上订车等新模式让购车过程更加便捷。 消费者可以在家完成比价、配置选择、下单全过程这更符合年轻用户的消费习惯。
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电动小车通过OTA升级可以持续提升性能、增加功能而燃油车买回来是什么样就永远是什么样。 这种“常用常新”的体验极具吸引力。
售后服务成本的差异继续拉大。 电动车保养项目少、周期长三年使用下来比燃油车节省至少5000元。 这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来说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品牌形象的重塑正在进行中。 吉利、名爵等品牌通过电动小车成功吸引年轻用户而本田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正在老化。
产品矩阵的完整性影响深远。 飞度在品牌内部越来越边缘化厂家将资源投向更赚钱的车型。 而电动小车是这些中国品牌的核心产品获得全力支持。
用户群体的迭代不可避免。 95后、00后成为购车主力他们对燃油车没有情怀羁绊更愿意选择符合时代潮流的产品。 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年只会加强。
产品可靠性的认知正在改变。 电动车三电系统8年或16万公里的质保政策让用户放心而飞度的质量问题反而在增多。
市场环境的巨变已成定局。 2025年1-10月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这个宏观背景决定了飞度的命运。
产品价值的重新定义已经完成。 消费者发现同样花8万元可以买到完全不同的产品体验。 这种认知一旦形成就很难再回到过去。
竞争格局的重塑仍在继续。 新入局者不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老牌车企加速转型。 这个市场已经没有留给落后产品的空间。
用户需求的升级不可逆转。 从代步工具到智能移动空间汽车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跟不上这个变化的产品必然被淘汰。
产品力的全面超越已经实现。 在空间、性能、智能、成本等各个维度电动小车都展现出明显优势。 这种优势不是单个点的突破而是系统性的领先。
市场反馈的即时性前所未有。 一款车型的成败在上市第一个月就能见分晓车企必须快速响应。 飞度长达数年的销量下滑说明它已经失去了快速应变的能力。
消费决策的逻辑彻底改变。 价格、品牌、保值率这些传统因素的重要性下降使用成本、智能体验、服务品质成为新的决策依据。
行业生态的全面转型正在进行。 从零部件供应链到销售服务体系整个行业都在向电动化倾斜。 逆势而为的产品难有生存空间。
产品迭代的节奏持续加快。 一年一改款、三年一换代成为电动车的常态燃油车的更新速度完全跟不上这个节奏。
用户期待的阈值不断提高。 当消费者习惯了电动车的静谧性和平顺性他们就再也回不去燃油车了。 这种体验上的落差是决定性的。
价值 proposition 的根本性转变已经发生。 汽车从昂贵的耐用消费品转变为科技电子产品这个转变让传统燃油车措手不及。
竞争维度的多元化超出预期。 电动小车不仅在比拼产品力还在较量服务体系、用户运营、品牌形象等软实力。
市场分化的速度持续加快。 头部电动小车月销过万而飞度月销仅3辆这种分化在汽车史上从未出现过。
产品定位的精准性成为关键。 MG4从运动风格转为温馨居家这个转变让它迅速打开市场。 而飞度的定位始终模糊。
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提升成为制胜法宝。 从看车、买车到用车、养车电动小车在每个环节都致力于提供更好的体验。
技术进步的加速度不可阻挡。 半固态电池、碳化硅电驱、城市NOA这些技术在快速下放到10万元级别的车型。
消费偏好的代际更替已经完成。 年轻消费者天生更喜欢科技感、智能化这是电动小车与生俱来的优势。
市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超出想象。 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快速提升这个市场过去是燃油小车的天下。
产品差异化的难度持续增加。 当所有电动小车都在堆配置、比参数时飞度这样的燃油车找不到差异化突破口。
销售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 线上直销、订阅服务、电池租赁等新模式进一步降低了电动车的使用门槛。
用户口碑的传播效应指数级放大。 社交媒体上一个负面评价可能劝退成百上千的潜在买家飞度的口碑正在快速恶化。
产品价值的重构仍在继续。 当电动车开始定义什么是“好车”时燃油车的传统优势变得无关紧要。
竞争态势的不可逆转变已经明朗。 电动小车不仅是在抢夺市场份额更是在重新定义整个细分市场的游戏规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