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五六月份,滨江那边的微信群又开始“掐架”哪辆小越野更划算。上回我下楼洗车,老李摇着头念叨:“哎呦,吉姆尼那动静,今年还得加价!”隔壁小赵插话:“新福特那啥来了,九万不到,据说四驱都给,等不到阴历八月就上市。”边上三叔接茬儿,“唬人名头——MINI Bronco?这不扯嘛,能跟老美那真Bronco一个水平?”
真买越野车,十个人里有俩是冲情怀,大多数掏腰包还是看实用——尤其像我们小地方,地儿大路烂,夏天雨一来,土路全泥汤。MINI Bronco外头一眼看上去吧,轮廓愣头愣脑,圆灯糊上,有点F-150那路子。车没吉姆尼小巧,可后排空间拧着腰上去还算能坐下人。我前阵子试过坐,副驾后头伸伸腿,比吉姆尼宽敞。后备箱能扔个三人睡袋,野营椅子都能带。
这车动力嘛,一说1.5T三缸,老工程队那帮叔师傅齐发怵——“抖不抖?跟缝纫机似的?”其实福特自己有点绝活,加了个双质量飞轮,那意思就是说低速那会儿没那么颠。我舅老爷去年买的领界,也是这机子,跑长途高速还成,但市里通勤偶尔会哒哒两下。CVT和手排两种可选,不过家里年轻人都嫌手动档费劲儿。
底盘算结实,听销售顺嘴一句“离地210毫米”。平时送孩子上柏油路,偶尔开去黄泥岔沟,姿态还挺高。非承载式结构,这几年国内新小车里不多见——有个冷知识,老维修员总念叨:非承载的车框架,一出事故钣金算了,骨架都容易伤,修起来跟拧麻花似的麻烦。倒是保险杠给了厚实塑料包一圈儿,真不嫌磕。
内饰不上档次,塑料件摸上去冬天有点“脆”。八寸中控没啥科技感,不过物理键不少,盲点操作还挺顺。门把下方挂钩能拎水瓶、反光衣啥的——群里已经有车主说后期加装铁挂钩,钓鱼方便不少。织物座椅低配是普通布,高配传说有防水层,老司机提醒夏天坐辣点儿。空调算够用,可听小店师傅说新车塑料气味有段时间散不掉。全景天窗自然别想,顶棚能拆倒是真的,周末带孩子去郊野,拆了顶,哄小孩睡觉直吹风。
对比吉姆尼,三两句能说完。维护费,国外吉姆尼配件贵得离谱,何况官方保养小千元起。MINI Bronco国产,隔壁辉哥上个月问过4S店,“换机油、滤芯加人工,才一半价钱。”至于北汽212,那车廉价是真便宜,三四万就能上拖拉机,夏天没空调滤芯,车漆掉得快。MINI Bronco虽然也没啥豪华配置,性价比随口一吹。
而且聊冷门一点,高配据说会有胎压监测和坡道辅助,上回流浪大哥去车展现场偷看,还说见到主驾下方预留了个USB口,打算接行车记录仪省了加装钱。这个配置论坛上还没写,现场师傅一嘴透露的。另说一句,方向盘只有高配是真皮包一圈,低配那塑料,本地夏天手心出汗简直黏糊。
动力匹配争议大。车友老马自测郊区路,一车仨人加杂物,开了25公里,说油耗刚过七个多,高速定速倒还省点油。不过成都那边有群友嘀咕市区堵车时上9。三缸车冬天点火有点遛,老江湖提醒买回来先别急着改排气,要不低转速抖起来见证“工业浪漫”。维修师傅还传了句:这种发动机,不开原厂全合成油,等着换曲轴瓦。
售后易损件,群里有哥们爆料后期刹车片兼容领界老款,轮胎215宽,原厂装的是较耐磨那种,说是通勤和搓泥两下都能用。有人想改AT胎,不过本地汽配城还没铺货。周边装备,车顶行李架、水桶行李包、甚至山地单车快拆套件,已经有老板盯上做副业。去年听一哥们偷着拿吉姆尼改装件过来试装,孔位没对上,还得重新打。
不少本地销售自己就等着拿首批货回来,周末城郊自驾一圈,小红书上一口气能刷出一堆预告。有人打趣,等这车真卖火,公路超的吉姆尼价格就撼不住,还有老进口铃木趴窝的估计又要降钱。这年头,越野车不贵,买的人杂,市场早晚重排。
路上传言说明年还撞线一款插电混动,比燃油版肯定要贵大几千。插个段子,隔壁单位一个刚换电动车的会计,听说要混动,第一反应:“能拖电车?还是调侃人呢?”其实插混用在城市里省油,真的上山下河还得看底盘硬实力,不然全靠吹空调省油没啥用。
最后,两个月前小苏家的车底撞了一次水泥墩,修理厂新手师傅说非承载车大梁不太好调。出来后关车门门缝大了一点,大太阳底下坐进来还暴晒。车主说,反正花这个价买个能折腾的四驱,还较啥真野味儿,能过周末小土坡,孩子不嫌弃那就得了。
反正现在滨江哪家二手车贩子见着MINI Bronco都琢磨着收,天知道等上市了是不是真如传说,抢了老越野的饭碗。往后说不定街坊头家门口就停上一两台,那时候洗车店老板又有话题聊了——福特这回还真整了个热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