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荣荣获饶斌奖:中国汽车工业的传承与突破

朱华荣拿奖背后:一场被低估的汽车业权力洗牌

当朱华荣接过那座沉甸甸的饶斌奖杯时,台下掌声雷动。但很多人没意识到,这远不止是一场颁奖——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权力格局重新洗牌的明确信号。

表面看,这是对一位掌舵39年老将的褒奖。但仔细看颁奖词里那句“战略先行者”,再对照2017年他就启动“第三次创业”的时间点,你会发现这更像是对一场豪赌的最终确认。那一年,新能源战场还远未像今天这般硝烟弥漫,多数同行还在燃油车的舒适区里数钱。结果呢?朱华荣提前七年就把长安的筹码推上了牌桌。

有人说这是运气。但连续14年研发投入行业第一的数据摆在面前,这根本不是赌,而是算明白了。你们卷价格的时候,他在卷研发;你们抢市场的时候,他在全球布“六国十地”的局。等到今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临界点,大家才惊觉——原来真正的玩家早就换了一套打法。

更狠的是他那个“152”全球战略。看着五大区域的市场地图,我突然懂了什么叫降维打击。当别人还在国内争得头破血流,长安的车已经开进了103个国家的街道。这哪是卖车?这是在下一盘全球化的棋。

朱华荣荣获饶斌奖:中国汽车工业的传承与突破-有驾

至于三大新能源品牌并行的玩法,业内没少人质疑资源太分散。可看看人家自主品牌85%的销量占比,再看看累计破2000万辆的里程碑,那些算盘声突然就安静了。说到底,在汽车这个长周期行业里,敢在七年前就all in转型的,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先知。

领奖台上,朱华荣说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这话听着热血,但背后是实打实的1.4万项专利、是“金钟罩”电池、是中央环网架构SDA在撑腰。没有这些硬核技术打底,再响亮的口号都是空中楼阁。

饶斌奖颁给朱华荣,本质上是在给整个行业指路——别再盯着月度销量排行榜较劲了,真正的竞争早就不在那个维度。当特斯拉还在降价促销,当新势力还在为盈亏平衡发愁,有人已经用十四年时间建好了技术护城河,然后默默把棋子布到了全世界。

这场颁奖礼最精彩的部分,其实发生在掌声落下之后。

#晒本命时间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