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9月销量暴雷与狂欢:理想暴跌37%,零跑杀疯破6万,小米超车背后藏着生死局
2025年国庆第一天,新能源汽车圈就被9月销量数据炸翻了天。有人坐着火箭冲顶,有人摔下神坛,看似只是排名变动,实则是一场关乎技术、品牌、供应链的生死博弈——中国新能源汽车,彻底告别“只要造出来就能卖”的野蛮生长,进入拼真刀真枪的精细化竞争时代。
一、零跑登顶VS小鹏促销:性价比赛道,有人吃肉有人喝汤
零跑这次直接把“技术普惠”玩到了极致。6.7万辆的交付量让它第一次坐上新势力头把交椅,秘诀就一个:把本该出现在30万级车型上的激光雷达,硬生生塞进12万级的C10里。
消费者用脚投票,零跑四款主力车型贡献了95%以上销量,7月改款的C11和新上市的B01更是卖爆。但风光背后藏着暗雷:刚迎来第100万辆车下线,创始人朱江明就因百万级合同纠纷被限制高消费;想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还没站稳就撞上了问界M7、理想L6的铜墙铁壁,高端化能不能成,现在还是未知数。
另一边的小鹏,靠“赔本赚吆喝”换来了4.1万辆销量。“5年0息0首付0手续费”再加上最高2.5万以旧换新补贴,部分车型优惠直接拉满8万,可主力车型MONA M03的利润几乎被榨干。更糟的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新P7彻底凉了,月订单从一万多跌到三四千,眼看就要成“弃子”。
现在的小鹏,就卡在“要销量还是要利润”的死胡同里:即将推出的增程式车型想复制理想的成功,可欧洲市场扩张又要烧钱,管理层的头发估计都愁白了。
二、问界躺赚高端VS小米等哭用户:有人稳赚,有人慌产能
问界4.1万辆的销量不算最亮眼,但赚钱能力甩同行几条街。M9和M8两款高端车贡献了近8成销量,50万以上市场占有率稳坐前排,新上市的M7更是把30-40万区间的用户牢牢抓在手里——鸿蒙生态+智能驾驶,就是它的护城河。
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隐患也开始冒头:鸿蒙智行全系卖了5.3万辆,但新品牌智界、享界还没打开知名度,要是一直靠问界撑场面,万一哪天用户审美疲劳,麻烦就大了。
小米则是另一个极端:4万辆交付量、环比暴涨33%,看着像“新势力黑马”,可用户等车要等9个半月,不少人从下单等到想退单。更要命的是,9月还因为智驾功能问题召回,刚攒的口碑差点崩了。
作为最年轻的新势力,小米靠流量红利赚足了眼球,但产能跟不上、质量有短板,就像建房子只搭了架子没砌墙,风一吹就晃,能不能稳住,就看供应链能不能跟上了。
三、蔚来多品牌VS理想暴跌:转型期,有人试错有人焦虑
蔚来3.5万辆的销量里,藏着它的“多品牌野心”。乐道品牌卖了1.5万辆,占比44%;全新ES8让蔚来品牌触底反弹,最后一周销量直接翻倍;就连刚起步的萤火虫,也卖了5775辆,环比涨了32.9%。
但野心背后是风险:乐道9月销量环比跌了7.2%,是不是产品竞争力不行了?蔚来品牌离巅峰期的2万辆还很远,萤火虫基数太小,根本撑不起大局;10万到40万价格带全要覆盖,资源分散了,核心技术投入会不会跟不上?这些问题不解决,多品牌就是“多累赘”。
理想的日子更不好过。3.4万辆交付量、19%环比增长,看似还行,可37%的同比暴跌藏不住老车型的疲态。曾经的“销量支柱”L6,8月只卖了1.1万辆,连巅峰期的一半都不到——问界新M7抢用户,零跑C16拼价格,再加上增程技术的优势越来越小,L6快扛不住了。
为了救场,理想推出了新车i6,可24.98万的起售价和L6高度重叠,这不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投资人都在担心,i6现在的热度只是昙花一现,等新鲜感过了,说不定还会抢L6的订单。要是等不到明年L系列大改款,理想可能真要跌出第一阵营了。
四、新势力洗牌:4万辆是生死线,光靠爆款救不了命
9月的销量数据,其实是给所有新势力划了条“生死线”:头部阵营的月度交付门槛已经升到4万辆,达不到这个数,供应链成本降不下来,研发没钱投,渠道没法扩,只会越落越远。
更关键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从“价格战”变成“价值战”,从“靠一款爆款走天下”变成“靠体系能力活下去”。零跑靠技术下放抢市场,问界靠高端化赚利润,小米靠流量攒用户,而蔚来和理想的试错与焦虑,也在提醒所有人: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只有不断调整的战略。
“金九银十”的热闹已经过去,新势力的比赛才刚进入下半场。这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既能抓住用户需求,又能守住技术底线,还能扛住短期压力的企业——毕竟,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活下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