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昂Pro全境实力派,特大好消息啊!自2026年1月1日起,燃油车将全面退出市场,新能源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选择
说实话,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还皱眉头。你看,哪个行业没有点终结传闻?尤其是汽车。
但我还是琢磨,谁不喜欢新能源?更不用说,政策已经然了。问我:你怎么看?我觉得,这不单是政策砸下来的一块炸弹,而是新旧交替的信号。
我这几天翻了下资料,2022年中国汽车出厂量大概有大概2020万台。燃油车大概占九成左右,新能源才不到10%。你让我猜猜,到2026年新能源会不会赶超?[不确定/估算/体感]。
可能性挺大。政策支撑,加上技术门槛逐步降低,尤其是电池成本。别人说,现在一块三元锂电池,价格大约在1.2万到1.5万块钱左右(每千瓦时大概4万块以下)。如果算下,百公里油耗2升的燃油车,油钱和维护成本大约在每百公里1块钱吧。新能源的电费?我粗算过,百公里可能在0.3-0.5元(假设电价0.6元/千瓦时,能跑到20度左右的电量)。咋一看,这价格差不多三分之一,当然还得算设备折旧和充电桩的布局。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觉得,这场变革,不只关乎消费者更关乎供应链。你看,研发端,厂商们纷纷押宝,有的强化电池技术,有的布局混动。研发流程像个工厂流水线,从零件到整车,细节多得不得了。
我记得有个修车工说:燃油车修起来比新能源麻烦点,毕竟油路、电控复杂。但新能源的电控更复杂,维修设备更昂贵,技术门槛更高。你想啊,装个电池包,拆卸都不是件容易事,还得注意散热。
供应链这块,像个天平,一边是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比如钴、锂的价格,[估算价格涨幅在30%—50%]。另一边是跌价的可能,电池工艺不断提升,批量生产越做越成熟。
说到渠道和用户的心理,得说说我那朋友。她对新能源一直有偏见——怕充电不方便,纯粹担心续航问题。她去年买特斯拉 Model 3,全程没出过错,唯一不便就是临时出行,看充电桩的布置——我刚才翻了下手机附近充电站显示,城市里80%以上都能找到快充。
[这段先不表]用户的心理我一直都在琢磨。不像车企喜欢打概念,消费者还是现实派,最关心用得顺不顺心。新能源确实好不少,但要让旧惯彻底改变,还得时间。
我还发现,同价位里,合资车和国产车的实操差别还挺明显。相比我之前试驾的某国产品牌紧凑型车,比如配置更丰富,智能辅助更智能,但开着姿态还是惯燃油车的驾驶感受,特别是油门反应和发动机声。
【这段先按下不表】
想象一下,未来充电会不会变成生活的常规动作?像我们加油一样自然。可我又在想,充电桩布局是否还能跟得上?今年我帮朋友查了个搭建充电桩的方案,成本大概在3万-5万块,要看地点和衔接。不算少。况且,很多小区还在恐惧充电设施不完善,谁会在夜半无人的停车场挂电线?
(这段先不表)
这场变革最恐怖的是,传统制造业怎么应对被颠覆。我觉得,一些汽车厂商的战略就像是孵化器里的蛋——既想保持传统优势,又要迎接新能源的攻势。你说,像大众这样的,特别重视渠道,很多老客户都惯了燃油车。突然变成新能源先锋,会不会让人觉得还在等你适应。
自己也没想过,为什么那么多厂都在布局新能源?也不只出于政策导向,更是看到了未来的潜力市场。我记得去年,某厂销售经理跟我说:新能源占比越高,利润越高。但我心里一咯噔——是不是掺杂了点专项补贴的因素?这个想法我还没跟他斗争到底。
他还说:你看,买车的人,除了钱,还在乎车的身份感。我真是无语。这个身份感俺理解了,就是攀比心态,谁都想拿个高科技的牌子挂头上。
【这段先按下不表】
顺带一提,油耗这事,其实我还算过。假设一辆载重1.5吨的SUV,平均驾驶途中油耗在8升/百公里,估算为7元/升(这个随时可能变),百公里油钱大概就是56块。比起一辆新能源车的电费,区别还是挺大。你问我:那保值率呢?我直觉告诉你,新能源的残值还不够稳定,估算在60%左右,燃油车也差不多这个水平。反正,谁都在摸索。
(这段先不表)
之所以觉得到这个时间点,我再强调一遍:新能源的技术还在跑步中。别看现在电池续航突破了400公里,实际用车还是会遇到充电焦虑。是不是太理想化?没细想过——但,未来几年,充电基础设施会不会有质的飞跃?这是我最关心的。
未来五年,可能会涌现出各种黑科技。比如无线充电、换电站。不要觉得科幻,宁德时代都在试验换电模式了。据说,换电站的成本比充电桩高点,但效率极高。
话说回来,换电站的布局需要铺设铁轨——这是不是让人烦?(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相信,未来某一天,可能一脚油门,电池自动换,比现在排队充电还方便。
真的能普及到家家户户?我一问,经常出差的朋友,开个车要备个定时充电计划——但他又说:算了,我还是油车用得顺手。我觉得,这情绪短期内还没变,但从长远看,变化在慢慢酝酿。
我想了半天,新能源和燃油车的战火,其实还得看体验二字。你让家里老太太用微信扫码充电,她脸色不多说:又麻烦。其实很多人不是怕换车型,而是怕从不惯转到新惯。
你们觉得——你会愿意每天插两根线充电?还是像现在一样,找个加油站就完事?反正我还没完全想明白,车和生活的融合正变得不那么简单。
差不多这个时间,突然想到一句话:未来的汽车,也许更像移动的生活空间,而不是单纯的机械工具。这意味什么?可能我们不光考虑它的动力表现,更多关心空间布局、智能交互。就像我朋友说:我得有个好点的音响和座椅舒服。车变成第二个家已经不稀奇。
(这段先按下不表)
好了,不管新能源会不会成为绝对的主流,至少,我觉得这个趋势已经定了。问题是,你我还会在那个车辆的世界里,扮演什么角色?是不是另有深藏的战场待我们去探索?
(结束留一个悬念:你准备好迎接那个电池可以自己跑到你家门口的未来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