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辆车除了能带你去远方,还能把希望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就在前几天,吉利干了件挺“上头”的事儿——直接给韩红基金会送了50辆新车!其中35辆是刚下线的银河星舰7 EM-i,正好是吉利银河品牌的第100万台下线车型,意义拉满;另外还有15辆领克900当礼宾车。这可不是简单的交个钥匙就完事,而是实打实地要陪着医疗队跑遍边远山区,为老百姓送医上门。说实话,这种操作真的有点“真香”了。
咱们平时聊车,总绕不开百公里加速、油耗、内饰用料这些事儿,但这次吉利玩的是另一种“性能”——社会责任感。李书福在现场说了一句特别戳心的话:“慈善和教育是中国的希望。”这话听着不像是公关稿,反倒像一个老造车人心里憋了好久的真心话。
先说这35辆银河星舰7 EM-i,它可是正儿八经的插电混动选手,官方说百公里油耗才3L出头,对常年奔波在山路、土路的医疗队来说,省油就是省钱,更是续航保障。你想啊,翻山越岭几十公里可能连个加油站都没有,要是碰上个“油老虎”,那真是够呛。而这车不仅省油,还强调“无感融合”的智能座舱,什么意思?就是车机反应快、语音识别准,导航听歌都不卡顿,医生们路上也能轻松点,不至于被烦人的系统搞得更累。
而且别忘了,它是基于吉利最新的雷神三电技术打造的,动力系统稳定性没得说。面对高原、泥泞、陡坡这些“地狱级”路况,底盘调校和动态稳定控制系统都得支棱起来。从实际用途来看,这车不仅要能开,还得开得稳、坐得舒服,毕竟车上坐的是医生,不是越野玩家。
再说说那15辆领克900,虽然目前还没正式上市,但从已知信息看,这车定位中大型SUV,颜值在线,内饰质感顶呱呱,配上L2级辅助驾驶,跑长途完全不会让人“劝退”。作为礼宾用车,它不只是接送嘉宾那么简单,更像是在告诉所有人:公益也可以很有排面。你说是不是?走路摇头晃脑那种感觉不一定非得靠豪车撑场面,一辆有温度的车,一样能让人挺直腰杆。
有意思的是,这已经不是吉利第一次这么干了。从2013年开始,他们就跟韩红基金会合作,累计捐了195辆车!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救护车队伍规模了。这些车跑过的里程快60万公里,绕地球十几圈都不止。它们去过西藏、青海、甘肃……哪里医疗资源薄弱,它们就往哪冲。这不是一次性的营销炒作,而是持续十年的坚持,妥妥打了那些质疑“企业做公益都是作秀”的人脸。
再往深了看,吉利对公益的理解不止于“捐车”。人家办教育也是一把好手。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起,就开始砸钱搞职业院校,到现在投入超百亿,培养了近20万人才。重点是什么?80%毕业生都进了汽车相关行业,真正做到了产教融合。这不是纸上谈兵,是实打实为中国汽车产业造血。
而且他们现在搞了个叫“基石计划”的新项目,未来三年要联合高校培养3000名高潜质应用型人才。这思路很清晰:与其每年捐车,不如从根本上提升行业的“人”的质量。这才是长久之计。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对比。同样是国产大厂,有些品牌热衷于打价格战,新车一上市就“跌冒烟了”,车主“气的蹦起来”;有的则忙着造“车界网红”,外观炫酷配置堆满,结果品控稀烂,用两年就开始修。而吉利呢?一边把银河系列卖成“国民神车”级别,一边默默搞教育、做公益,甚至让自己的学生反过来为社会服务。这种格局,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当然,也有人会说:“企业嘛,赚钱才是王道。”可问题是,一家车企能不能走得远,从来不只是看销量数字。你看丰田有“丰巢”安全架构,比亚迪拼刀片电池技术,而吉利走的是一条更综合的路:技术、教育、公益三条腿走路。别人还在比谁的灯更亮(灯厂梗),它已经在想怎么让整个生态更好。
所以回到开头那句话:一辆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它可以是代步工具,可以是装逼利器,也可以是买菜车。但在某些地方,它是救命的通道,是希望的载体。当一辆银河星舰7 EM-i驶过尘土飞扬的山村小路时,它的价值早就超越了参数表上的那一串数据。
这样的吉利,你还只是把它当成一个“造车的”吗?
最后问一句:你会考虑支持这样一家既有实力又有温度的企业吗?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