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得加价抢的宝马X1,现在入门价直接跌到18万区间;奔驰GLB更狠,一下降了15.58万,不到20万就能把“三叉星”开回家。有4S店销售忙得嗓子都哑了,说以前一个月卖5台都算厉害,现在一天就能订10台,来的人全是冲著降价来的。
不光豪华车,合资家用车也扛不住了。日产轩逸优惠完才7万出头,本田思域8万就能到手,大众宝来更便宜,6万多就能提车。有个准备买大众途观L的大哥,一看宝马X1才18万,当场改主意加钱上了宝马,还说“这性价比谁能拒绝?”;还有家里有孩子的家长,觉得燃油车加油方便,不用等充电桩,现在价格比新能源车还低,算下来特别划算。
可这“骨折价”的背后,全是燃油车的无奈。一方面是新能源车太能打了,2025年4月前三周燃油车销量直接暴跌58%,新能源车渗透率都突破45%了。特斯拉Model3起售价18万,比亚迪秦PLUSEV一降就是6.7万,燃油车不降价根本没人看。另一方面,2025年7月要实施国七排放标准,燃油车研发成本一下涨了30%,光改造发动机生产线就得花几十亿,车企只能“以价换量”清库存。
更扎心的是技术代差,特斯拉用4680电池能跑800公里,比亚迪DMi混动油耗才3.8L,可燃油车还在靠“多连杆+爱信变速箱”撑场面。现在90后买车,更看重智能化配置,对发动机性能的关注度连一半都不到,燃油车的优势越来越小。
经销商也快扛不住了,有宝马经销商说卖一台3系裸车就亏8万,可不卖的话,库存车每月折旧还得亏5万。全国4S店燃油车库存系数都到2.8了,远超1.5的警戒线,三千多家4S店要么转型卖车险,要么改成新能源展厅,有的甚至搞起“买燃油车送电动车充电卡”,就为了多卖一辆。
消费者这边也挺纠结,虽然价格诱人,可不少人反而不敢下手了。武汉有个车主花20万买了辆降价的君越,结果变速箱坏了,维修费要3万,配件还等了半个月;更让人担心的是保值率,3年车龄的BBA残值率都跌破50%了,可同期特斯拉Model3残值率还超65%,大家都怕买了就亏,抱着“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观望。
有人说这是燃油车的“末日狂欢”,再过两年不少燃油车型可能就停产了。现在中石化都宣布5年内要关停1/3加油站,蔚来却建了1.3万根超充桩,国家电网还预测2025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能到100%,以后燃油车的“续航焦虑”反倒要成历史了。
就像诺基亚前CEO说的“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现在这话正戳中很多传统车企的心思。不过对刚需用户来说,要是家附近充电桩少,平时就代代步,现在趁降价入手一辆合适的燃油车也挺值,毕竟开十几年没问题。
大家咋看呢?是觉得现在是抄底燃油车的好机会,还是更愿意等新能源车再发展发展?这场汽车行业的大变革,每个人都在见证,你会站哪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