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老头乐”,这玩意儿着实让人犯难。一方面,犄角旮旯,见缝插针,大爷大妈驾着它,在早市晚霞间穿梭,确乎解决了老迈之躯的短途代步刚需。可另一面,这玩意儿又常被冠以“路面游击队”的名号,无牌无险,还动辄逆行夺道,想想都让人后脊发凉。
于是乎,悖论就来了:明明有这茬需求,咋就不能堂堂正正地让它跑起来呢?
近来,坊间又开始热议C7驾照。传闻这是一种专为低速四轮电驴子量身打造的证儿,易考且廉价,简直是为银发族度身定做。有了这玩意,老头乐就能洗白上岸了?听着玄乎,可细咂摸,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
C7驾照的噱头,无非是“简易、实惠、专供”这仨词儿。流程简化了,开销降下来了,准驾也卡死了,听着好像一蹴而就。可关键是,这驾照现在还只是“画饼”,连红头文件都没着落呢。
再说了,就算C7驾照真能落地,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恐怕未必。
试想一下,如今老头乐乱象,真是缺个本本儿的事儿吗?怕是更大的症结在于,车身安全指标的阙如。不少老头乐,压根儿没经过正儿八经的碰撞测试,更别提气囊这些金贵玩意儿了。即便有了C7驾照,开着这种“肉包铁”上路,真能安如磐石?
还有,保险这块儿。现成的交强险,那是给达标的机动车预备的。老头乐要是出了岔子,保险公司认不认账?拒赔的话,受害者又该去哪儿鸣冤叫屈?
说穿了,C7驾照就像一把钥匙,但能不能解锁合法上路的康庄大道,还得看锁芯儿是不是对得上。这锁芯儿,指的就是车子的安防系数、保险章程诸如此类。
当然,也不能说C7驾照的设想毫无价值。至少,它昭示了一种思路的转向,从昔日的“一棍子打死”,转为如今的“分门别类”。这种转变,值得点赞。
实则,有些地界儿已然试水“备案制”和“缓冲期”这些权宜之计了。比方说,山西芮城搞了个“一车四档”备案,重庆把缓冲期延到了2027年。这些试探,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希望能探寻出一条既能满足老人家出行所需,又能确保路面安全的门道。
不过,话说回来,备案制也不是灵丹妙药。说到底,地方政策的效力有限,压根儿没法一揽子解决全国性的难题。而且,备案制也存着不少罅隙,譬如车子质量良莠不齐、监管力度疲软等等。
是以,C7驾照也好,备案制也罢,都只是解题的一种思路,而非终极方案。真想让老头乐洗脚上田,还得从源头抓起,敲定统一的车身安全规程,构筑完备的保险体系,强化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束。
归根结底,老头乐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交通议题,更是一桩社会课题。它牵涉到老年人的出行刚需、交通防卫、产业脉动等等。化解这桩难题,需要官府、商贾、社会各界的同频共振,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发个证儿就能摆平的。
与其翘首以盼C7驾照能带来啥“艳阳天”,不如扎扎实实地把底盘儿夯实,让老头乐真正成为老年人安全、便捷的代步工具。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韶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