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抵贷凭借办理快捷、不影响车辆使用等优势,成为许多人解决短期资金难题的选择。但不少人在申请时会疑惑:同样是 10 万左右的车,为什么别人能贷 8 万,自己却只能贷 5 万?其实,车抵贷额度的计算有明确逻辑,其中车辆估值和个人还款能力是两大核心因素,此外还有多个细节会影响最终额度。
一、车辆估值:决定额度的重要基础
车辆本身的价值是车抵贷额度的重要参考,金融机构会通过专业评估确定车辆当前市值,再按一定比例放款。影响估值的因素主要有这几点:
车型与配置:新车落地就开始贬值,但不同车型的保值率差异很大。比如日系车普遍保值率较高,同年限、同里程的情况下,估值会比保值率低的车型高出 10%-20%。高配车型虽然购车时花费更多,但二手市场上高配与中配的差价往往小于新车,估值时溢价有限,对额度的提升不如想象中明显。
使用年限与里程:车辆使用年限是估值的硬指标,通常车龄越长,估值越低。多数机构对车龄的要求是不超过 8 年,车龄 3 年内的车辆能获得更高的评估比例,部分机构可按估值的 70%-80% 放款;而车龄超过 5 年的车辆,比例可能降至 50%-60%。里程数也会同步影响,年均里程超过 2 万公里的车辆,可能因磨损程度较高而估值下调。
车况与保养记录:有无重大事故、泡水、火烧等问题,直接决定车辆是否符合抵押条件。即使是轻微剐蹭,若未及时修复,也可能影响估值。定期在 4S 店保养并保留记录的车辆,因车况更透明,估值会比保养混乱的车辆高出 5%-10%。
二、还款能力:影响额度的重要考量
金融机构在放款时,会重点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避免出现逾期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车辆估值高,最终获批额度却低于预期。
收入稳定性:工资流水是还款能力的重要证明,每月有固定打卡工资的上班族,比收入波动大的自由职业者更容易获得较高额度。对于企业主,机构会参考企业近 6 个月的对公流水、纳税记录等,判断经营状况是否稳定。一般来说,月还款额不超过月收入的 50%,若超过这一比例,额度可能被压缩。
征信与负债情况:征信报告中是否有逾期记录、查询次数过多等问题,会影响机构对借款人信用的判断。若当前有其他贷款或信用卡大额欠款,负债比例过高,机构为控制风险,可能降低车抵贷额度。例如,名下已有每月 5000 元的房贷,车抵贷的月还款额可能被限制在 3000 元以内,进而影响总贷款额度。
三、其他影响额度的细节
除了车辆估值和还款能力,还有几个因素会左右最终额度:
抵押方式:车抵贷分为 “押证不押车” 和 “押车” 两种。前者因车辆仍由借款人使用,风险相对较高,放款比例通常比 “押车” 低 10%-15%;后者因车辆由机构保管,安全性更高,可能获得更高额度,但会影响日常用车。
机构政策差异:不同金融机构的风控标准不同,对同一款车的估值和放款比例可能存在差异。银行类机构要求较严格,额度相对保守,但利率低;网贷平台或小额贷款公司审批较灵活,额度可能更高,但利率也会随之上升。
车辆手续完整性:车辆登记证、行驶证、交强险保单等手续齐全,且无抵押、查封等状态,能加快审批流程,也可能在额度上获得一定倾斜。若手续不全或存在产权纠纷,可能直接被拒贷。
想知道自己的车能贷多少额度,可先参考车辆估值,再结合自身收入情况大致测算,最后多咨询几家机构对比。申请时尽量提供完整的车辆手续和收入证明,保持良好征信,才能在合理范围内获得更高额度。需要注意的是,车抵贷虽便捷,但利率普遍高于房贷、信用贷,借款前需规划好还款计划,避免因逾期导致车辆被处置。具体详情可以咨询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