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中型车销量榜公布了,第一名是比亚迪秦L,销量31304台,看起来没是国产车的胜利。但如果你把这当成新能源全面逆袭、合资车溃败的信号,那只能说,是在用自我感动掩盖市场真相。
秦L的价格是多少?起售价9.98万元。没错,这是一辆“尺寸对标凯美瑞、定价对标逸动”的典型“错位打击”产品。它的数据是中型车,目标人群却是紧凑级。
这类产品本质上是把A+级用户“抬”进B级市场,用空间和配置换用户想象,甚至连海豹06DM-i也用同样套路,一套B级车的外壳,一颗10万元预算的心。
我们再看看真正意义上的中型车——也就是传统B级轿车的核心阵容。凯美瑞6月销量20358辆,帕萨特20008辆,迈腾19781辆,雅阁13365辆,亚洲龙11355辆。哪怕排到第12名的奥迪A4L,也还有7869辆。这些车售价普遍在18-26万元区间,高配触及30万,不靠补贴,不靠价格战,依旧是市场的骨干。
从榜单前二十名中可以发现,合资品牌占据了11席,其中前十名里合资车多达6款。而在销量过万的车型中,自主品牌真正站住脚的,只有秦L和海豹06DM-i,但这两款车都没有突破传统紧凑级人群的心理价位线,说它们是B级车,只是营销层面的自我拔高。
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国产品牌确实在数量上追了上来,但在“价值区间”上还远未形成统治。
说得直白一点,中国中产阶级还没有放弃合资车。B级轿车承载的从来不只是代步功能,更是社会身份的外化。公务接待、职场通勤、父母代步、婚车首选……这些使用场景,消费者要的是“可靠感”和“面子稳”,不是智能座舱、零百加速和华丽屏幕。
你说新能源时代到了?是的,但到了的是A0级、A级纯电市场,而B级以上的市场,新能源仍然在“试水”。即使是Model 3,6月也不过16636辆,增长疲软。而小鹏、极氪、零跑、智己,哪一款在B级车销量榜上站住了脚?连销量突破5000辆的都寥寥无几。
说到底,新能源车确实是趋势,但在B级车这个“中产阵地”,合资传统燃油车的护城河还很深。
更重要的是,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已基本退出,消费引导的主力责任落在了车企自己肩上。可当宣传失效、品牌认知滞后,国产车就很容易陷入“低价换量、高配低质”的恶性循环。一旦补贴和话题退潮,许多国产车型的真实用户忠诚度、品牌黏性将接受市场严酷检验。
而合资车呢?哪怕没有任何宣传,没有KOL打call,也依旧稳坐榜单前排。凯美瑞和帕萨特连年焕新,从不靠直播间出货。它们背后的不是流量,是体制内订单,是客户的信任惯性,是合资二十年构筑的品牌厚度和市场惯性。
所以别再自欺欺人了。中国车市的主力军不是热爱参数的数码博主,也不是微博投票的网友,而是数千万个有房有娃、有贷款的中产家庭。他们谨慎、务实、理性,暂时还没准备好把未来交给新势力。他们的选择,决定了B级车市场的格局,而这个市场,依旧由合资品牌统治。
如果自主品牌还想撼动B级车的护城河,不靠补贴是不行的;如果新势力还想打破认知天花板,不靠宣传是办不到的。
时代没变,只是焦点换了。打赢合资,不在于营销海报上写多少“超越迈腾”,而是用户心智中真正愿意放弃“本田”、“丰田”、“大众”的那一刻到来。
别急,那一天还没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