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辆生死线压顶,零跑放弃内卷,靠“联姻”在欧洲杀疯了?

朱江明说“400万辆是生死线”,我听完第一反应是笑了,笑完又觉得后背发凉。

这哥们儿,怕不是被国内那帮同行逼疯了。

现在国内这帮新势力,哪是在造车,简直是在参加“饥饿游戏”。

价格战打得跟菜市场大妈抢鸡蛋似的,你优惠八千,我就敢送全家桶,恨不得把方向盘拆下来当赠品。

这场面,卷到最后就是大家抱着一起跳崖。

所以当零跑汽车突然跑去欧洲,还跟Stellantis这种“祖上阔过”的豪门搞起了联姻,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活不下去了,得赶紧跑路”的悲壮感。

这门亲事,说白了就是用技术换市场。

零跑汽车出技术,Stellantis出渠道,成立一个叫“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听着挺美。

但懂的都懂,这跟咱们早些年“市场换技术”的路子,不就是反过来玩了一遍吗?

只不过这次,咱们成了出技术的那一方。

风水轮流转,有点意思。

可这里面的坑,深着呢。

你借助人家的销售网络,车是卖出去了,8月份在德国市场,零跑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居然超过了所有中国同行。

这战绩,说出去脸上贴金,跟在慕尼黑啤酒节上跟人吹牛说“我干倒了一个德国大汉”一样。

但消费者走进一家标致4S店,买了一台零跑C10,他心里认的是谁的牌子?

这就像你借了邻居家的锅炒了一盘绝世好菜,结果街坊四邻都夸你邻居家锅好。

尴尬不?

更逗的是,他们发现同一款车,在国内是给25岁的“显眼包”们开的,到了欧洲,买家全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大叔。

这说明啥?

说明咱们眼里的“潮流单品”,在人家那儿就是个“经济适用男”。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水土不服了,这是两个次元的对话。

所以,零跑汽车现在得干两套活儿,给中国的年轻人研究怎么让车机屏幕更大,给欧洲的大叔们琢磨怎么把底盘调得更扎实。

这种见人下菜碟的本事,确实是咱们中国企业骨子里的生存智慧。

回头看,朱江明这步棋,险是险了点,但可能也是唯一的活路。

比亚迪那种自己造船、自己开店的玩法,是“重装集团军”推进,稳扎稳打,但慢,而且烧钱。

零跑这种,更像是“特种部队”空降,直插敌人心脏,速度快,风险高。

万一哪天St-ellantis翻脸了,觉得你技术学得差不多了,或者自己研发出更好的了,一脚把你踢开,零跑会不会瞬间变成“孤魂野鬼”?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商业世界里,哪有什么天长地久的爱情,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说到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不是产品,而是“你是谁”。

我们的车,在智能化、电动化上,已经把很多欧洲老牌车企甩得看不见尾灯了。

但品牌是什么?

是故事,是文化,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信任感。

这玩意儿,光靠堆配置是堆不出来的。

所以朱江明喊出的那个“400万辆”,听着吓人,其实是句大实话。

未来的全球汽车市场,就是个巨头的牌局,你连400万的年销量都凑不出来,连上桌当个气氛组的资格都没有。

零跑这条路,给国内这帮还在“绞肉机”里苦苦挣扎的同行们提了个醒:别再盯着你邻居那点儿订单了,抬头看看世界吧。

外面虽然风大雨大,但至少天花板够高。

至于零跑自己能不能把这出“豪门赘婿”的戏唱圆满了,天知道。

反正大戏已经开锣了,咱们就备好瓜子,慢慢看吧。

400万辆生死线压顶,零跑放弃内卷,靠“联姻”在欧洲杀疯了?-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