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恰好站在一家城市公交停车场外的清晨,前方一排排银白色的新能源大巴静静地等候发车,潮湿的秋风夹带着光亮的车身反射,透着日常运营下的隐密紧张。司机师傅们坐在舱内,或打盹,或惦记着路上的拥堵、限行,偶尔还有人在琢磨:“新能源补贴还有多久?下回要换的,会不会又是这绿标电动货?”外行人一般看这个场景只觉安静,但行业里的人大概忍不住会多翻一遍本月工信部的最新公文——姓“八部”的那种。
今年9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又让整个车市风向标猛地吹向“稳字当头”。其中,一组数字很扎眼:2025年,中国全年汽车销量目标定在3230万辆,同比增长3%,新能源汽车1550万辆,同比增长20%。出口不写死,稳中有进。制造业增加值定下6%的增速。可以说,目标很美好,难度也有点美妙。
行业人士总有一套专属的测量标尺,对比近三年的增速,这份方案的“3%/20%/6%”组合拳,看起来比热搜标题冷静多了。三年连续增长的背景下,谁都明白,这不是早年的“井喷式红利”,更像是在脱虚向实的凿路,每一厘米的增长,背后都是市场和政策推拉的结果。
外部的风浪正激烈。全球市场变温,海外车企“不讲武德”,从国外专利大战到品牌形象牵连,小到一个车机大系统卡顿都愁得国外工程师掉头发,国内企业要应对的,却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和“无序竞争”。一方面是高库存高投入,一方面却是消费端没跟上。八部门的文件里反复出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其实行话翻译过来就是:“危机很实际,但不能自己吓自己”。
于是,文件全方位撒下细网。有的地方管“大”,比如鼓励龙头车企要“做优做强”,提倡集团化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说穿了,这不只是喊口号,背后指向资产统筹、供应链调配;有的地方则接上地气,比如组织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县域充换电试点。你以为这些完全是为了绿色环保?很大成分是“掘金”下沉市场,毕竟地广人稀、换车周期更长的乡镇,是新能源推广的新蓝海。
有些政策听起来像老调重弹,比如“优化限购地区政策”。限购在北上广,是个长年拉锯题,牵扯着空气质量、交通压力、甚至摇号家庭的命运。逐步实现“从购车管理到用车管理”,说得好听,但真正放开又怕成了菜市场。弹性调节空间,永远比直接发车牌更考验执行力。
整个方案推进细致入微。比如智能网联汽车准入、L3级车型放开生产准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险法规——这可不是写给科幻小说迷的,而是在为下一代“半自动”甚至“全自动”驾驶车型铺桥修路。谁愿意第一个去试那个“有条件的L3量产”?无非是希望法规兜底,免责也能有理。
有意思的是,文件里还提出“加强汽车产业竞争秩序”、“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缴款承诺”,以及“网络乱象专项整治”“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作为行业观察者,我已经见过太多“创新”雷同、“抢首发”演化为价格战、“终身质保”到最后成了“唉,这年头都这样”。文件反复强调“账期承诺”、供应商权益保护,隐藏着一个小秘密:不是只担心外部,只怕里头也要先收拾稳当。这行的“朋友多,账慢清”,有时候就是制约技术创新的拦路虎。
至于三大“亮点”——准、实、新,真正门道其实在细节。不过,面对密密麻麻的执行措施和技术点,普通消费者只想问:“会更便宜吗?”“会少坑人吗?”“会更安全吗?”很遗憾,这可能比去“参加下乡试点”拿个补贴还要难。因为背后的产业升级、供应链数字化、龙头企业“扛大旗”,说得直接点,是行业和资本家的战争,与你我只接半杯水。
看似高远理想,实则每一条措施都得在龃龉中落地。比如,新能源推广,“电池安全”反复成为焦点,“乡村市场基础设施完善”不只是铺几根电杆那么简单,而是牵扯太多部门与利益方;再比如,智能网联车型准入,测试“出事”媒体登头条,没事故没人问津,行业内部叫苦连天。只差没把“宽容失败”写进公文,否则真正的创新企业怎敢冲第一线?
当然,对于关心车市的群众,还有一个副作用问题:行业稳增长是不是意味着,车价还会稳?买车的机会成本是不是还会降?限购城市有松动空间了吗?行业专家流行一句话:“方向对了,道路泥泞也要走。”但有时候,这路线图写得太明白,反而少了点“路线风险管理”的味道。
讲到这里,不免自嘲:每年行业公文就像冬令时钟,调好一遍,却没有谁真的记得上一次调的是哪天。看似板上钉钉的大目标,实际的增长,常常更像一场没有终点线的长跑。最怕的是,政策出台时佩刀上阵,落地时满身尘土,到头来还是老办法、老样子。

最后,不妨试着把自己放到数据之外:如果你是那位郊县公交司机,或者新能源厂里盯账的财务,再或者是八部门文件夹里每条措施的“受益方”,你愿意为一个“稳增长”目标把所有个人风险都托付给集体意志吗?还是会想办法,把政策变成自己的筹码?这个答案,只怕真得等到下一个“大目标”之前,才有人愿意正儿八经捋清楚。

有些问题,文件可能回答得很明白。可真正盘根错节的地方,还得靠市场和时间给出裁决。你觉得呢?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