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老百姓在讨论汽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韩系车的声音好像小了不少。
想当年,北京现代也是满大街跑,伊兰特、索纳塔都是家喻户晓的车型。
但现在,面对咱们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和各种新势力的轮番轰炸,韩系车似乎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不过,现代汽车显然不甘心就这么沉寂下去,他们憋了个大招,推出了一款名为“帕里斯帝”的大型SUV,并且信心十足地表示,要靠这个“大家伙”重新在中国和北美市场站稳脚跟。
这事儿就挺值得咱们聊聊了,在一众国产“冰箱彩电大沙发”的七座SUV面前,现代这台姗姗来迟的帕里斯帝,到底是有真本事,还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要搞明白现代的这盘棋,咱们得先看看他们是怎么铺垫的。
现代汽车这次学聪明了,没有一上来就把新车直接扔到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而是先在自己的“老家”韩国市场,把这台帕里斯帝打造成了一个明星产品。
这就像一个厨师,在新菜馆开业前,先在家里把拿手菜做到极致,让亲朋好友都赞不绝口,攒足了口碑和底气。
在韩国,帕里斯帝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根据统计,从今年一月到九月,这款车在韩国本土就卖出了超过四万六千辆,是现代所有SUV里最能打的。
更有意思的是,买这车的人里面,十个里头有将近六个都选择了混合动力版。
这个数字的变化特别能说明问题,混动版刚上市的时候,一个月才卖出去两台,几乎没人关注。
可短短几个月后,单月销量就飙升到六千多台,甚至超过了纯汽油版的一倍。
到了九月份,买帕里斯帝的人里,八成选的都是混动版。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现代成功地在韩国消费者心里打破了一个固有观念:谁说大块头就一定费油?
帕里斯帝用实际行动证明,既可以给你宽敞的空间和霸气的外观,满足全家出行的需求,又能在油耗上给你一个惊喜,让你不用天天为油价发愁。
这种“鱼和熊掌兼得”的产品力,让它在韩国本土市场大获成功。
有了这份漂亮的“成绩单”,现代才敢把它带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去检验。
韩国市场的成功,算是内部测试通过了。
接下来,现代把目光投向了北美市场,这可以看作是全球推广的一次重要“预演”。
美国消费者有个特点,他们特别喜欢大尺寸的SUV和皮卡,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够实用。
但同时,美国的油价也不便宜,所以他们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也越来越在意。
现代的策略可以说是精准打击。
他们先用纯汽油版的帕里斯帝在美国探路,销量还不错,今年前八个月就卖了八万多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7%,这证明美国人对这车的设计、空间和品质是认可的。
基础打好了,重头戏就登场了。
现代顺势在美国推出了混动版的帕里斯帝。
这就好比一个本来就很喜欢吃牛排的顾客,餐厅告诉他现在有一款新的牛排,分量更大,但更健康,热量更低,那他肯定愿意尝试。
在车型本身已经被市场接受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能有效降低油耗的混动系统,这无疑是给帕里斯帝的销量增长又添了一把火,也证明了这套“大车+省油”的组合拳在海外是行得通的。
好了,最重要的部分来了,那就是中国市场。
对于现代汽车来说,中国市场是一块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土地。
过去,现代靠着不错的性价比和较低的价格,确实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长期走“以价换量”的路线,导致品牌形象一直没能真正树立起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现代车就是经济实惠的代步工具,和“高级感”、“豪华感”不沾边。
当咱们的国产车,比如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品牌,用更低的价格、更丰富的配置、更炫酷的科技把“性价比”这个词发挥到极致的时候,现代原本的优势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这次帕里斯帝进入中国,它肩负的使命远不止是卖出多少辆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为现代品牌“正名”,是一场提升品牌形象的荣誉之战。
现代提出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说白了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打法,不再沉迷于低价车型的销量数字,而是希望通过帕里斯帝这种价格更高、价值感更强的车型,来告诉中国的消费者:我们现代也能造出高品质、有技术含量的好车。
从去年成都车展上正式发布帕里斯帝混动版开始,现代的这场反击战就算正式打响了。
从一些初步的数据看,似乎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北京现代在去年八月份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超过17%,这说明市场对现代还是有期待的。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
尤其是在大型家用SUV这个领域,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咱们的自主品牌太懂中国家庭需要什么了。
你想想理想汽车,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搬进了车里,把车打造成了一个移动的家,精准地抓住了带娃出行的家庭用户的痛点。
再看看问界,背后有华为的技术支持,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体验做得风生水起,让汽车变成了一个聪明的科技伙伴。
在这样的对手面前,现代帕里斯帝的核心卖点——“省油”,还足够有吸引力吗?
这确实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当他们手握三四十万预算去选一辆大型SUV时,他们考虑的可能不仅仅是每个月能省下多少油钱。
他们会更在意后排的屏幕够不够大,孩子看动画片方不方便;车里的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能不能听懂各种指令;辅助驾驶功能好不好用,长途开车能不能更轻松。
在这些方面,帕里斯帝作为一款全球车型,可能并没有针对中国市场做出足够深入的定制化改变。
因此,这场仗对现代来说注定不会轻松。
它不仅仅是帕里斯帝一款车与理想L系列、问界M系列等车型的较量,更是传统合资车企的造车理念,与中国新势力们所倡导的“用户体验至上”理念的一次正面碰撞。
帕里斯帝能否在中国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最终看的不是它在韩国和美国有多成功,而是它究竟有多懂现在的中国消费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