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咱们身边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肯定有新能源汽车。
打开手机,各种文章和视频都在告诉我们,燃油车的时代快要过去了,未来是电车的天下。
甚至有说法很直接,说不出五年,现在开的油车可能就不好用了,听着让人心里直犯嘀咕,是不是该赶紧换车,跟上时代的潮流?
可话又说回来,您要是去看看那些真实车主的分享和评论,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宣传里说的那么简单。
那些已经开上电车的朋友们,遇到的烦心事儿,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
这到底是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还是有些问题被我们暂时忽略了,今天咱们就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把这事儿里里外外掰扯清楚。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也是最直接的体验——续航里程。
咱们去店里看车,销售人员指着宣传册上的数字,说得天花乱坠,什么综合工况续航六百、七百公里,听着感觉开着它从北京到内蒙古跑个来回都绰绰有余。
但现实往往很骨感。
这个官方标定的续航,是在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环境里测出来的,比如气温二十多度,路面平坦无阻,不开空调,车速稳定。
可咱们日常开车,哪有这么好的条件?
尤其是到了冬天,对电动车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之前懂车帝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冬季测试,把市面上主流的电动车拉到零下二十度的内蒙古,进行实地续航测试。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很多标称续航五六百公里的车,在开着暖风的正常使用状态下,实际能跑完标称里程的三分之一就算表现不错的了。
有东北的车主朋友开玩笑说,冬天开着他的特斯拉Model Y,就像在做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么为了保暖开空调,眼睁睁看着续航里程哗哗往下掉,心里发慌;要么为了保续航不开空调,就得在车里穿着军大衣,冻得手脚冰凉。
这画面想想都觉得有点滑稽,但它却是很多北方电车车主真实的生活写照。
这还只是新车的情况。
任何电池都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衰减。
咱们用的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新买的时候电量很耐用,用个两三年,一天就得充好几次。
汽车的动力电池也是一个道理。
按照行业内专家的说法,比如宁德时代的工程师就曾透露过,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其完整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大约在1200次左右。
咱们来算一笔账,就算您不是天天长途,平均下来一年给车充电200次,这个频率不算高吧?
这样算下来,到了第六年,您的电池循环次数就达到了1200次,理论上电池的健康度可能就只剩下百分之七八十了。
这意味着,一辆新车时标称续航500公里的车,到了那个时候,实际续航可能就只剩下三百多公里,如果再赶上冬天打个折,那能跑的里程就更让人焦虑了。
续航的问题还能靠规划路线、少开远门来缓解,但充电的难题,有时候真是让人有心无力。
节假日高速服务区,电动车排长队充电的新闻,大家想必都看腻了。
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更让人头疼的是,你开着所剩不多的电量,好不容易根据手机地图找到一个充电站,结果开过去一看,要么是充电桩损坏待维修,要么干脆就是被燃油车占了位置。
之前有新闻报道,在海南的环岛高速上,有的服务区装了二十个充电桩,结果十八个都贴着封条,根本用不了。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五花八门。
有些不良运营商,为了骗取国家的建桩补贴,只管把桩建起来,但后续的电网接入和维护根本就不管,造就了一大批“僵尸桩”。
还有些地方,比如河北某个县城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的运营公司和提供场地的物业公司,为了电费分成这点利益,相互扯皮,结果就是直接把所有充电桩都给停了,一停就是半个多月。
这种事情在燃油车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哪个加油站敢这么任性,恐怕早就被管理部门严厉处罚了。
现在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刚刚超过两千万辆,就已经暴露出这么多充电环节的矛盾。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百分之五十,满大街跑的都是电车时,充电的供需矛盾恐怕会更加突出,到时候找个能用的充电桩,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件非常考验耐心和运气的事情。
最后,咱们再来聊聊一个隐藏得比较深,但却非常致命的问题——维修和保险的成本。
很多人买电动车,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觉得用电比用油省钱。
日常开销上,电费确实比油费低很多,但这个账不能只算一半。
电动车的“大头”支出,体现在维修保养和保险费用上。
就拿特斯拉引以为傲的一体化压铸技术来说,它通过一个巨大的压铸机,把复杂的后车身几十个零件一次性成型,这确实是生产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提高了效率,也增强了车身强度。
但它的B面是,一旦发生追尾事故,哪怕只是伤到了后底板,传统的钣金修复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整个后车身总成更换。
网上流传过一张真实的维修单,一辆特斯拉追尾后更换后底板总成,报价高达四万八千元,这个价格比修一台宝马5系轿车的发动机还要贵。
动力电池更是个“金疙瘩”,它既是全车最核心的部件,也是最昂贵的部件。
一位小鹏P7的车主,就因为一次意外磕碰伤到了底部的电池包,最终更换整个电池组花了十一万元,这笔钱都足够买一辆全新的合资品牌紧凑型轿车了。
面对如此高昂的维修成本,保险公司自然也不是慈善家。
他们手里的数据是最全面的,根据统计,新能源车的出险概率比同级别的燃油车高出将近百分之四十二。
高出险率加上高昂的单次维修费用,直接导致了新能源车的保费普遍比燃油车贵百分之三十以上,即便如此,很多保险公司还在抱怨承保新能源车是亏本生意。
这些最终增加的成本,都实实在在地分摊到了每一位车主的身上。
所以,当我们看到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市场异常火爆的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像理想、比亚迪DM-i这些车型,它们既能让你在城市通勤时享受纯电驱动带来的安静和低成本,又保留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让你在长途出行时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可以随时去加油站补充能源。
这其实是广大消费者在充分体验和权衡了纯电车的各种利弊之后,用自己的钱包做出的最理性的选择。
它代表了一种务实的态度:我们拥抱新技术,但我们也需要一个可靠、方便、没有后顾之忧的出行工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