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D9卖到断货,比亚迪夏却遇冷?一次试驾后我大概懂了
一脚电门下去,车子没爆发出想象中的推背感,反倒是那块巨大的前挡风把我带进了另一个维度——视野开阔到,能看到街角那家烧烤摊老板挥手冲我喊“晚上来吃点”。这是我第一次开比亚迪夏,一款在纸面配置和尺寸上看着挺全能的MPV。
那天是个阴天,我在城郊接到朋友一家五口,他们的SUV空间早就不够折腾。第一排我坐,朋友太太抱着娃直接钻进第二排大座椅,腿一伸毫无压力。第三排本来我以为会挤,但1米75的朋友爹进去之后,还能板着脸抱怨“就是轴距要是能长个十公分就完美了”。
不得不说,比亚迪夏车头就是个“会做人”的设计。那张大中网,配上银色装饰片,一眼看去确实大气,比很多MPV少了点“商务”刻板印象。夜幕下来,尾部那条中国结造型的灯带亮起,不论停在小区还是国道服务区,辨识度都挺高。
从尺寸上看,5145毫米的车长、1970毫米的车宽,让它在马路上有点“占地为王”的气势。但3米045的轴距,就是那种你觉得还行,但总想奢望一点更多的长度。第三排坐两成人没压力,坐三位成年人长途,嗯……得有很强的感情基础。
动力部分,夏走的还是理性派,全系1.5T插混,两驱,没有为了堆数据而乱上四驱或者更大发动机。272匹左右的综合马力,推这台中大型MPV日常代步是足够的,破百差不多8秒多,说不上惊艳,但平顺性不错,电机介入的那一下几乎感觉不到突兀。
我试的是中配版,配了20度出头的刀片电池,纯电能跑个八十来公里。据说高配能上36度多,能摸到145公里纯电,这个就不一样了——至少市区通勤零油耗完全可行。但有个小遗憾,中配如果也能上大电池,那吸引力妥妥加分。
底盘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可变软硬,这套调校让我在去郊区那段碎石路时松了口气。纵然车身大,但细碎颠簸被过滤得很干脆,高速变道车身也算稳,不会晃得后排小孩睡不安稳。
说到价格就有意思了。官方给的指导价在25到30万之间,本来是避开了自家腾势D9的区间。但市场反馈嘛……显然没那么理想。大多数人觉得这个价位,尤其是低配版,有点高,不如上D9或者直接选合资阵营的赛那、GL8。后来听说不少地方补贴加一通优惠,入门款落到20万出头,这才稍微有了点“性价比味儿”。
这事儿挺尴尬的,夏本来是想抓那些预算20万、SUV空间又不够的家庭用户,可一不小心,把自己推到更高价,踩在了两个细分市场的缝里。大家口袋里的预算很现实,中大型MPV是刚需,但价格一抬高,“等等党”就多了。
不过车本身没啥硬伤,外形不油腻,空间足够一家老小折腾,动力也够用,开起来不累,这已经比不少合资MPV的“高冷”体验亲民许多。如果接下来真出个荣耀版、冠军版什么的,把价格门槛干到20万以内,那故事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离开试驾场地的时候,朋友那家人全员一致点头——这车舒服,就是价位得更有诚意。走到停车场,有人冲我笑,说“听说夏的后备厢能塞下一辆折叠小单车加全套露营装备”,这是真是假我没去拆台,毕竟有些传闻,留点想象空间才更有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