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车亮相,追觅汽车要以家族化跑出“加速度”

实车亮相,追觅汽车要以家族化跑出“加速度”-有驾

距离官宣造车不到一个月,追觅汽车的实车就已亮相。

9月25日,在首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追觅汽车首款超奢旗舰SUV亮相,对标全球最贵SUV劳斯莱斯库里南。至此,追觅汽车已经形成了性能纯电轿跑+超奢旗舰SUV的家族化产品矩阵,计划于2027年同步上市。

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种“官宣造车一个月即有实车亮相”的高效节奏极为罕见,能够在成立之初就搭建起家族化产品矩阵的更是只有追觅汽车一家。一般而言,大多数新势力都是先依赖一款车型起家,以时间换空间,先积累口碑和用户基础,再逐步扩展产品线。

追觅汽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快速搭建起家族化产品矩阵,跻身行业前列,还在极短时间内就对外展出实车。一边是对标布加迪的性能纯电轿跑,一边是对标库里南的超奢SUV,追觅汽车正式进军超豪华赛道。

这种速度,也意味着追觅汽车要在起点就完成品牌心智的占位。显然,追觅汽车不打算打一场单品战,而是通过建立家族化产品矩阵,同时高效落地,在豪华新能源赛道跑出独特的“追觅速度”。

那么,追觅汽车敢走这条背离行业惯性的路径,并能在极短时间内实现落地,背后依托的到底是什么?

一、快速搭建家族化产品矩阵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一款车型起家,集中资源将其打造成“爆款”,以此积累用户、磨合供应链,进而扩展产品线,几乎是行业共识。

蔚来ES8、小鹏G3、理想ONE,乃至问界M5、小米SU7,都是先把单一车型推到台前,再逐步扩充产品线。相对而言,这样的策略更为稳妥,能够在资金有限、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清晰的早期阶段,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但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逻辑,让以往的单品爆款策略风险正被放大。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迭代极快,消费者需求分层明显,如果过度依赖单一车型,一旦销量不及预期,就可能直接拖垮整个品牌。另一方面,即便短期爆红,随着竞争者不断涌入,单一车型也很难长期维持优势,往往陷入快速见顶的困境。

而超豪华新能源车的定位,则更容易理解。

从市场维度来看,中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是一片血海。比亚迪、特斯拉已形成压倒性优势,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也各自占据了消费者心智高地。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并不大,除非打价格战。但靠低价撬动销量的代价是利润被压缩、品牌形象难提升,这显然违背追觅汽车造车的初心。

追觅汽车的解法是,绕过红海竞争,从一开始就把品牌锚定在超豪华赛道。超豪华赛道虽然小众,但用户群体对价格敏感度低,更看重体验、科技和稀缺性,利润空间和溢价能力更有想象力。

从全球市场来看,过去几年,全球新能源车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大众化市场,但在豪华车细分赛道,电动化趋势同样在加速。

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的预测,2025年全球豪华电动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2193亿美元,到2030年则有望突破463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豪华新能源赛道正在快速扩容。

实车亮相,追觅汽车要以家族化跑出“加速度”-有驾

表格来源Mordor Intelligence

而在国内市场,豪华车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改变。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2年国内豪华车市场基本被外国车企垄断,保时捷、路虎、奔驰、宝马、奥迪的总市场份额约为94%,中国车企的份额仅为个位数。截止到2024年5月底,中国车企在豪华车市场的份额已经提升至21%。

现在,国内豪华新能源车起势速度正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在50万元以上的高端区间,单一车型的市占率甚至超过七成,市场潜力巨大之外,也折射出供给端选择的稀缺性。

因此,豪华新能源赛道既有全球市场规模的扩张性,也有国内渗透的市场基础。追觅汽车选择在超豪华领域布局家族化产品矩阵,并非盲目豪赌,而是对一个全球加速扩容、国内仍未饱和的高价值市场的精准切入。

更重要的是,追觅汽车正在快速落实这一战略。

二、家族化产品矩阵背后的底层支撑

众所周知,造车背后,资金、工厂、技术和渠道缺一不可。

追觅汽车敢于在起点就进行家族化产品矩阵布局,背后靠的是大多新势力不具备的底层支撑。

资本是第一块拼图。新能源车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曾经蔚小理都经历过融资危机。相比之下,追觅汽车的融资节奏极为少见。

官宣造车仅两周,追觅汽车就完成了首轮融资,是最快完成首轮融资的造车企业之一。启动即融资,让追觅汽车同时承担两条产品线的研发消耗成为可能,也为产品快速落地提供了基础。

资金之外,工厂是另一个关键。

汽车产业不同于消费电子,量产能力与质量控制才是真正的护城河。追觅汽车并没有选择从轻资产模式起步,而是把工厂作为第一批落地动作。

有媒体报道,追觅汽车计划在德国建设工厂,选址就在特斯拉柏林工厂附近,而面积则是其1.2 倍。这让追觅汽车既能直接对接欧洲供应链,融入德国完善的精密制造与零部件产业集群。也能用德国制造的背书,为未来进军全球豪华市场增加公信力。

从这一点上看,追觅汽车更激进,也更有战略定力。

而追觅汽车真正的底气,来自于技术自信

目前,追觅汽车所获得专利已覆盖高速数码电机、AI 算法、机器人传感与控制等多个核心领域,这些技术恰好对应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关键环节。

在动力层面,追觅汽车推出了超级增程系统,首创CTP4.0架构,搭载100度行业最大增程电池包,实现同级最大电量与跨代际的续航表现。

在底盘层面,追觅汽车提出了超级底盘方案,通过底盘域、智驾域和座舱域的深度融合,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重力传感器,实现多维度路况感知与自适应悬架调节。

同时,智能四擎独立驱动系统与双向24度后轮转向系统的组合,使这台大型SUV能在不足5米的半径内完成转弯,大幅提升城市工况下的灵活性。

因此,从技术层面说,追觅汽车并非“从零起步”,而是把既有的技术护城河延展到一个更高价值的赛道。

渠道优势也是支撑之一。

新势力造车,渠道搭建和用户触达成本极高。追觅汽车则不同,凭借多年消费电子业务,追觅汽车的产品已经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超过6000家线下渠道,累计服务家庭超过3000万户,会员超过1100万。更重要的是,这些渠道是与戴森等国际品牌直接竞争的高端消费触点。

能在清洁电器领域以更高定价拿下市占率第一,证明追觅汽车已经掌握了高端用户的消费心理与沟通逻辑。这种能力迁移到汽车领域,将显著降低用户教育成本,让其在2027年产品上市时,能快速触达目标客群。

与此同时,追觅汽车的创始团队有着鲜明的清华系极客背景。创始人俞浩早年就因三旋翼无人机发明被业界关注。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砺,追觅汽车有了非常多从零到一的操盘经验。

这种研发模式与组织习惯迁移到造车赛道,或许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相比华为、小米等依靠生态链与品牌力切入的玩家,追觅汽车选择用资本加速度、工厂前置落地、技术护城河,以及矩阵化的产品基因,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路径,而这些软硬实力又共同塑造了追觅汽车与众不同的起点和落地速度。

但在造车行业下半场以一种更高起点的姿态切入豪华赛道,追觅汽车的目的显然不仅仅只是两款车。

三、跑出“追觅速度”

新能源时代,豪华车的定义正在从历史符号消费走向科技体验与生活方式。

过去消费者愿意为奔驰的传承、保时捷的赛道基因、劳斯莱斯的身份标签付费,但这种逻辑正被新一代高净值用户所抛弃。

对于他们来说,品牌故事的厚度远不及科技体验与生活方式的契合度更具吸引力。谁能在智能化、场景化的出行体验中做到极致,谁就有机会在豪华市场建立新秩序。

追觅汽车选择的性能纯电超跑+超奢SUV双旗舰,就是为这种叙事提供两个极致场景,一个代表激情与速度,一个代表舒适与身份。

这种逻辑背后体现了追觅汽车独特的思维方式。

通过矩阵延展,覆盖豪华出行的多个场景:赛道、商务、家庭、社交。而这种矩阵化的价值让品牌有了更强的持续推力。一旦用户在某一车型中获得了极致体验,其他车型和服务就能更容易地被接受。这与传统豪华品牌靠“单一爆款+百年积淀”滚雪球不同,追觅汽车更像是在用科技企业的逻辑搭建豪华产品矩阵。

全球化路径,则是追觅汽车区别于多数新品牌的另一张底牌。

追觅汽车提出的“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的理念,有着清晰的落地路线。

研发端依托中国完善的新能源供应链与人才优势,制造端在德国建厂,直接嵌入欧洲汽车制造腹地,销售端则凭借既有的100多国渠道网络触达全球高端用户。这条路径本质上是借力特斯拉已经打通的供应链和制造网络,但在定位上比特斯拉更高端,更具溢价想象力。

这或许正是追觅汽车试图重塑的品牌价值。传统豪华车讲究的是传承,而追觅汽车强调的是未来,豪华车不是简单的象征身份,而是定义场景。

在超奢旗舰SUV上,追觅汽车强调空间、舒适与智能座舱;在性能纯电轿跑上,则强调速度、极致和科技的张力。这些不同的切入点,共同支撑起一个全新的未来豪华叙事。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中,追觅汽车正以“快速落地”跑出少见的行业节奏。家族化产品矩阵布局只是起点,这种速度与执行力,或许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